李繼虎,管楚雄,許漢亮,李泓智,胡玉偉,林明江,黃志武,毛玉玲,毛永凱
(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316)
甘蔗條螟的人工飼養技術研究
李繼虎,管楚雄,許漢亮,李泓智,胡玉偉,林明江,黃志武,毛玉玲,毛永凱
(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廣東省甘蔗改良與生物煉制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316)
研究了甘蔗條螟不同飼養方法對其生長發育生物學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甘蔗苗葉片作為卵卡在產卵量和孵化率方面均明顯高于蠟紙和白紙,而蠟紙和白紙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在濕度為 60%~80%時,甘蔗條螟卵孵化率隨相對濕度升高而提高。用養蟲盒飼養甘蔗條螟所得幼蟲各指標優于試管和玻璃缸飼養。甘蔗條螟經室內人工飼養4代后,各項生物學指標穩定,種群未出現退化現象。本研究結果為室內大規模飼養甘蔗條螟提供了技術支持。
甘蔗條螟;人工飼養;生物學指標
甘蔗條螟(Proceras venosatum 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昆蟲,是甘蔗上危害最為嚴重的常發性害蟲之一,以幼蟲蛀食甘蔗幼苗和蔗莖造成危害。其每年對我國制糖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1-3],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和臺灣等省區,除為害甘蔗外,還可為害高粱、玉米等作物。在甘蔗螟蟲的綜合防治中,新型農藥開發、信息素和轉基因甘蔗的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5],而此類技術研究均需要大量的發育歷期一致的甘蔗條螟,獲得這樣的供試昆蟲唯一辦法是大規模人工飼養,所以研究甘蔗條螟的規模化人工飼養技術十分必要。
關于甘蔗條螟的人工飼料配方已有報道[6],為了更加完善飼養技術,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甘蔗主要成分分析及甘蔗條螟生物學特性等,對甘蔗條螟人工飼料配方、濕度及飼養器皿篩選、繼代飼養技術等做了較詳細的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試驗材料
供試蟲源:供試甘蔗條螟采自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蔗田,將老熟幼蟲及蛹帶回室內飼養繁殖。
儀器設備:人工氣候箱(RXZ-380C),電子天平(JJ500)。
1.2人工飼料配制
配制1000 mL人工飼料按以下過程進行:
首先挑取新鮮的甘蔗莖,壓榨、曬干、粉碎,得蔗莖粉,放于冰箱內保存備用。將15 g技術瓊脂粉溶于190 mL超純水,加熱至溶解后倒入燒杯中,得瓊脂溶液。
將30 g干酪素加入190 mL超純水后加2 mL氫氧化鉀溶液(4 mol/L),攪拌加熱至溶解后倒入瓊脂溶液中,得A組分;取少量超純水放入小燒杯中,加入2 g山梨酸、2 g尼泊金甲酯、0.3 g多維元素片及3.7 g抗壞血酸,攪拌溶解,作為B組分。
將剩余超純水在不銹鋼鍋內加熱,首先加入38 g酵母提取粉、15 g蔗糖、10 g玉米粉、7 g麥麩,待沸騰后加入115 g蔗莖粉,同時加入A組分攪拌至均勻;待溫度降至80℃左右時,再加入B組分,繼續充分攪拌均勻,倒入消毒過的養蟲盒中,完全冷卻凝固后置于5℃冰箱保存。
1.3不同卵卡對甘蔗條螟落卵和卵孵化的影響
本研究以蠟紙、白紙及甘蔗苗葉片作為甘蔗條螟成蟲產卵選擇對象,將長×寬為25×15 cm2的蠟紙和白紙各 2張間隔置于養蟲籠(長×寬×高為27×20×48 cm3)四周,然后將蔗苗放在養蟲籠中間位置。觀察記錄成蟲羽化后第2、3、4天的累積落卵量及孵化率。每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5對同天羽化的成蟲。
1.4濕度對卵孵化的影響
將同天產的卵放入飼養盒中,置于人工氣候箱,溫度為27±1℃,光照為L:D=10:14,分別控制濕度為40%、60%、80%,共3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卵數300粒左右,觀察卵的孵化情況。
1.5不同器皿飼養方法對甘蔗條螟幼蟲的影響
方法1:用直徑×長度3.5×210 cm2大試管飼養甘蔗條螟幼蟲。將配制好的人工飼料裝入大試管內,50 mL/支,使人工飼料成斜面凝結,然后將初孵幼蟲用毛筆接蟲到人工飼料上,每管10頭,用消毒過的脫脂棉塞緊管口,待幼蟲長到3齡左右,轉移至新鮮飼料中,飼養直至化蛹。
方法2:用直徑×高10×7.5 cm2玻璃養蟲缸飼養甘蔗條螟幼蟲。將初孵幼蟲接入裝有人工飼料的玻璃養蟲缸內,100 mL/缸,每缸接蟲20頭,用中間帶有銅紗網的塑料蓋蓋緊,待幼蟲長到3齡左右,轉移至新鮮飼料中,飼養直至化蛹。
方法3:用長×寬×高為16×12×8.5 cm3的養蟲盒飼養甘蔗條螟幼蟲。將初孵幼蟲接入裝有人工飼料的養蟲盒內,300 mL/盒,每盒接蟲120頭,然后用中間帶有銅紗網的蓋子蓋緊,待幼蟲長到3齡左右,轉移至新鮮飼料中,飼養直至化蛹。
觀察記錄3齡左右幼蟲成活率,幼蟲發育歷期,化蛹率和雌蛹重等生物學特性。每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120頭初孵幼蟲。
1.6室內人工繼代飼養效果評價
將甘蔗條螟蛹放入養蟲籠中,待羽化后交配產卵,籠中培養皿內放置沾有15%蜂蜜水的脫脂棉供成蟲補充營養,在籠中放入甘蔗苗供成蟲產卵,卵塊變黑頭時將葉片剪下消毒,放入裝有人工飼料的養蟲盒中待孵化。幼蟲飼養方法采用上述方法3所述,在室內連續飼養甘蔗條螟4代,從產卵量、孵化率、存活率、化蛹率、雌蛹重和羽化率等指標評價甘蔗條螟人工繼代飼養效果。各齡期甘蔗條螟均在人工氣候箱內,其中溫度為27±1℃,相對濕度為70%~80%,光照為L:D=10:14。
1.7數據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 EXCEL對原始數據進行初步分析,然后利用DPS對所有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測試。
2.1不同質地卵卡對落卵量及孵化率的影響
結果如表1所示,使用蠟紙、白紙和甘蔗苗葉片3種方法的落卵量分別為521.33粒、499.00粒和1622.33粒,孵化率分別為 82.98%、83.04%和93.59%,3種材料中,蠟紙和白紙 2種質地的卵卡對甘蔗條螟產卵及孵化沒有顯著差異,而與甘蔗苗葉片卵卡均存在顯著差異。所以使用甘蔗苗葉片供成蟲產卵,效果明顯優于蠟紙和白紙。當甘蔗苗匱乏時,考慮到白紙更經濟易得,可選擇白紙作為卵卡供成蟲產卵。
2.2濕度對卵孵化的影響
不同濕度對卵孵化的影響見表 2。相對濕度為40%的卵孵化率顯著低于60%和80% 2處理;相對濕度80%的卵孵化率最高,可達93.21%,其次為相對濕度為60%的,其卵孵化率89.98%。

表1 不同卵卡對落卵量和卵孵化率的影響
注:同列數據后如標有相同英文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Duncan新復極差法,P>0.05)。表2~表4同。
2.3不同器皿飼養方法對甘蔗條螟生命參數的影響
不同器皿飼養對甘蔗條螟生物學指標的影響如表3所示。在幼蟲成活率指標中,方法1和方法2差異不顯著,而同方法3均存在差異顯著性;在幼蟲發育歷期和雌蛹重2個生物學指標中,方法2和方法3差異不顯著,與方法1比較均存在差異顯著性;化蛹率指標中,方法1和方法3存在差異顯著性,與方法2差異均不顯著。方法1飼養至化蛹,幼蟲成活率和化蛹率最低,發育歷期最長,雌蛹重也最輕;方法2次之,而方法3幼蟲成活率和化蛹率最高,所得雌蛹重也較重。綜合上述結果可知,方法3飼養甘蔗條螟幼蟲效果較好,其次是方法2。

表2 不同濕度對卵孵化的影響

表3 不同器皿飼養對甘蔗條螟生物學指標的影響
2.4室內人工繼代飼養效果評價
在上述條件下使用養蟲盒人工飼養甘蔗條螟 4代,每代生命周期為60天左右,由表4可以看出,室內人工飼養至第4代,各代在卵孵化率、雌蛹重和羽化率方面無顯著差異;在產卵量方面,第2代與第3代存在顯著差異;在存活率方面,第1代和第4代存在顯著差異;在化蛹率方面,第2代和第4代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第 2代化蛹率最高,第 4代化蛹率最低,表明第4代幼蟲已經有滯育跡象。試驗結果表明,室內連續飼養的甘蔗條螟未出現種群明顯退化現象,所選擇的人工飼料、溫濕度等條件相對合理。

表4 甘蔗條螟室內人工繼代飼養生物學變化
鱗翅目昆蟲室內人工飼養多使用蠟紙和白紙作為收集卵卡的材料[6-8]。本研究考慮到甘蔗條螟初孵幼蟲取食蔗葉,二齡以后幼蟲取食蔗莖的生活習性,若使用蠟紙或者白紙作為卵卡,需要配置2種飼料才能更好地滿足甘蔗條螟幼蟲整個發育歷期取食,而甘蔗苗葉片作為卵卡既可以供成蟲產卵,又可以供初孵幼蟲取食補充營養,是甘蔗條螟成蟲產卵的理想材料。在甘蔗苗葉片不易取得的情況下,考慮到白紙比蠟紙的落卵量和孵化率更高,且價格便宜,建議選用消毒過的白紙作為卵卡使用。
環境相對濕度的大小直接影響昆蟲的成活率,當環境濕度超過適宜范圍,幼蟲的孵化率、成活率明顯下降[9]。本研究結果表明,濕度在 80%左右較為適宜。飼養器皿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工飼養規模,前人有使用大試管進行甘蔗條螟飼養,但飼養空間較為局限,且用于實驗時所需各齡幼蟲很難辨認取出[6];玻璃養蟲缸飼養成活率較低,使用時占用空間大,玻璃易碎,洗刷及滅菌不方便。本研究選用的塑料養蟲盒飼養甘蔗條螟成活率高,幼蟲生長均勻,化蛹整齊,可明顯提高成蟲的交配、產卵和卵孵化率。另外,塑料養蟲盒操作方便,經濟實用,所需大量幼蟲可隨時取出,養蟲效率明顯提高,可進行室內大規模飼養。
昆蟲人工飼料的研究中很多添加甲醛作為防腐殺菌劑[10-11],但有研究表明,4~5代后可能出現幼蟲健康情況較差、蛹體異常等情況,致使種群嚴重退化甚至絕種[12]。本研究根據甘蔗植株成分含量研制的人工飼料配方,使用山梨酸和尼泊金甲酯取代甲醛,飼養效果良好,未發現種群退化等情況。目前,在室內已可繼代飼養10代以上,但如何解決昆蟲滯育越冬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1]管楚雄,許漢亮,林明江,等.甘蔗條螟的預測預報及其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12,32(2):42-45.
[2]許漢亮,林明江,李繼虎,等.甘蔗生長中后期條螟發生高峰期預測模型[J].廣東農業科學,2013(12):82-85.
[3]譚裕模,卓寧,黎煥光,等.崇左蔗區螟蟲為害造成產量和糖分損失及生防效果[J].甘蔗糖業,2011(4):18-25.
[4]楊紹聰,楊云偉,柴茂林,等.高效低毒農藥防治甘蔗害蟲試驗[J].中國糖料,2014(1):46-47.
[5]李繼虎,管楚雄,許漢亮,等.轉Bt基因甘蔗對甘蔗條螟的抗蟲性評價[J].甘蔗糖業,2015(6):13-17.
[6]林進添,劉秀瓊.甘蔗條螟半純人工飼料的研究[J].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學報,1996,9(1):50-57.
[7]高玉紅,趙衛星,邱中成.煙夜蛾人工飼養條件的篩選[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8):110-112.
[8]王偉,李秀環,周超,等.甜菜夜蛾人工飼養技術優化[J].環境昆蟲學報,2011,33(1):95-98.
[9]陳乾錦,林智慧,楊建全,等.溫濕度對斜紋夜蛾幼蟲發育歷期、取食量與生存率的影響[J].中國煙草學報,2001,7(3):27-29.
[10]李詠軍,吳孔明,羅術東.煙青蟲人工大量飼養技術的研究[J].核農學報,2007,21(1):75-78.
[11]慕衛,吳孔明,張永軍,等.甜菜夜蛾的人工飼養技術[J].棉花學報,2002,14(5):287-290.
[12]孫庚,劉少武,常秀輝,等.一種改進的斜紋夜蛾人工飼養技術的效果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5,47(2):104-106.
(本篇責任編校:李金玉)
Studies on Artificial Rearing of Proceras venosatum Walker
LI Ji-hu, GUAN Chu-xiong, XU Han-liang, LI Hong-zhi, HU Yu-wei, LIN Ming-jiang, HUANG Zhi-wu,MAO Yu-ling, MAO Yong-kai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The paper studied the different raising methods about Proceras venosatum Walker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ugarcane seedlings were better than wax papers and blank papers as spawning cards, while the two latt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Egg hatching rates were increasing with the relative humidity which was within 60%~80%.Growth indexes of larvae raising using raising boxes were better than test tube and fiberglass.After raising in lab for 4 generations, the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Proceras venosatum were stable.The study provided a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lab raising of Proceras venosatum.
Proceras venosatum; Artificial feeding; Biological indicator
S566.1
A
1005-9695(2016)03-0019-04
2016-03-29;
2016-06-20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2B061800089,2014B070706005,2014A20208026)
李繼虎(1982-),男,碩士,農藝師;E-mail:ljhhz@126.com
管楚雄(1961-),男,教授;E-mail:cxguan@126.com
李繼虎,管楚雄,許漢亮,等.甘蔗條螟的人工飼養技術研究[J].甘蔗糖業,2016(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