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一直以來,老子的思想被譽為遁世之學,其實這是一種誤讀。“無為”并非放縱而為,實為有所為,有所不為。雖然一直被歷代儒生所非議,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黃老之學創造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如果說儒家思想比較適合治國治世,那么老子的思想更適合修身正心。儒家經典中的《中庸》,在一定程度上和老子的思想還是頗為相符的。在古代哲學史上,老子的思想被譽為樸素辯證法。總體來看,與其說是辯證法,不如說他告訴人們的是一種“適可而止”的處世之道。
這幾句話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索取太多,不如適時停止。鋒芒太露,銳勢難以長久保持。金玉滿堂,要看是否能守得住。富貴驕橫,就會給自己留下禍根。有了成就,就要收斂低調一些。”可能有人對“功遂身退”不太理解,實際上所謂的“退”并非退隱山林,而是不要居功貪位。
在這一點上,漢代的韓信和張良是鮮明的例子。韓信為人孤傲,他素來瞧不起殺狗出身的樊噲。立下戰功,便要求劉邦封他為王。同樣立下大功的張良,在分封功臣的時候,只要了一個侯爵,此后便很少參事。劉邦大肆屠殺功臣時,他得以存活下來。
人的欲望是慢慢滋長的,但更多時候,我們應該講究一個適度的原則。凡事都要留有余地,無論對人對事,超過一定的限度,可能就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身在職場,無論是對對手,還是對競爭者,一定要適可而止,不要做得太過。所謂物極必反,過猶不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