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劉林 評析:張敏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教學片段與評析
執(zhí)教:劉林評析:張敏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2頁例4。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三角形的概念后,進行了下面的片段教學。
課件出示:

師:接下來,請大家按照合作要求動手圍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些小組最默契,合作得又快又好。
學生兩人一組,從4條線段中任意選擇3條合作圍三角形、填表,討論后寫結論,教師指導。
師:剛才我們進行了小組合作,哪個小組愿意分享一下你們的結果?
生1:我們發(fā)現(xiàn)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能圍成三角形;兩邊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邊時不能圍成三角形。(板書: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兩邊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師:你能結合你們組的數(shù)據(jù)說一說嗎?
生1:第一次用3、4、5厘米的線段圍成了;第二次用4、5、6厘米的線段圍成了;第三次用3、9、10厘米的線段圍成了;第四次用3、5、9厘米的線段沒有圍成;第五次用4、6、10厘米的線段沒有圍成。(師分類板書)
師:有沒有其他小組也得到了這樣的結論?(面對舉手的學生)請你上臺解釋一下什么是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生2:(上臺隨手畫了一個三角形)因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所以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用數(shù)據(jù)說就是3+4的和大于5。
師:那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情況,誰來結合數(shù)據(jù)具體說一說?
生3:因為3+5的和比9小,4+6的和等于10,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師板書)
師:這位小老師不僅會借助圖形說明,還結合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咱們是不是應該把掌聲送給他呀?(生鼓掌)
【評析】老師讓學生上臺匯報結論,并結合數(shù)據(jù)進行論證,有利于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師:同學們,再看看你們沒有圍成三角形的數(shù)據(jù),除了黑板上這兩組,還有別的數(shù)據(jù)嗎?
生:3、6、9,3、5、10……
師:看來圍不成三角形的數(shù)據(jù)還有很多。那兩邊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邊時就真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嗎?(學生若有所思)大家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兩邊的和小于第三邊時兩條短邊不斷往下壓的過程)圍成三角形了嗎?為什么?
生:沒有。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沒有連在一起。所以兩邊的和小于第三邊就圍不成三角形。
師:我們再看看等于的情況。(課件演示兩邊的和等于第三邊的情況,上面兩邊不斷往下壓,直到兩條線段中間的兩個端點近似相連)圍成了嗎?
學生意見不統(tǒng)一,有的說圍成三角形了,有的說沒有圍成三角形。
師:我怎么覺得像是圍成三角形了,要不咱們用放大鏡仔細瞧瞧?(課件出示)
生4:上面兩條線段的端點之間還有縫隙,沒有圍成三角形。
師:再往下壓,你們猜,會怎么樣?
生:重合。(課件演示兩條短邊的長度和與長邊重合)
師:是的,兩條短邊合起來和長邊相等,重合在一起,所以兩邊的和等于第三邊就圍不成三角形。圍不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
生:兩種。
師:看來對于圍不成的情況我們已經(jīng)達成了共識。
【評析】“兩邊的和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是一個認知難點。學生對這一結論其實是不確定的。課件的演示能夠避免因?qū)嶒灧椒ā⑺降南拗贫鴮е碌恼`差,讓學生直觀看到了實驗的結果。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來看圍成了三角形的情況。除了黑板上的,你們還有哪些圍成了三角形的數(shù)據(jù)?(學生匯報)看來能圍成三角形的數(shù)據(jù)也有很多。再看看你們圍成了三角形的結論,除了這個,還有不同的嗎?
生5:我們發(fā)現(xiàn)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能圍成三角形。(板書:任意)
師:小老師,任意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隨機抽取兩條邊,無論是哪兩條邊的和都會大于第三邊。
師:能結合黑板上的數(shù)據(jù)具體說說嗎?
生5:比如4、5、6,4+5的和大于6;4+6的和大于5;5+6的和大于4。(板書)
師:剛才你們比較了幾次?
生:3次。
師:這樣才叫做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對于圍成了三角形的結論,還有不同的嗎?
生6:我們組發(fā)現(xiàn)只要兩條短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就能圍成三角形。
師:什么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生6:比如4、5、6厘米長的線段,最短的兩條線段4+5的和大于6,所以能圍成三角形。
師:他們組比較了3次,為什么你們只需要比較一次就行?
生6:因為兩條短邊的和都比長邊長,那一條短邊和一條長邊的和肯定大于第三邊。
師:同意這位小老師的說法嗎?(同意)那我們還需不需要比較3次?
生:不需要。只需要將兩條短邊合起來與最長的邊比較。
師:兩條短邊的和都比最長的邊要長,那任意兩邊的和也一定都大于第三邊。
【評析】“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就能圍成三角形”其實和“兩短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就能圍成三角形”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是嚴謹?shù)谋硎?,后者則是巧妙的判斷方法,其實質(zhì)就是“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都大于第三邊”。
師:(課件出示一個三角形ABC)同學們,對于一個已經(jīng)圍成了的三角形,現(xiàn)在你們知道三邊之間有什么關系了嗎?
生:a+b>c,a+c>b,b+c>a。
師:用一句話說就是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板書課題)三角形的三邊究竟有什么關系呢?大家一起說說。
生: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師板書)
生7:老師,我有疑問,我認為不需要“任意”兩個字,比如5、4、1厘米長的線段,4+1=5,不能圍成三角形啊。
生8:老師,我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圍成三角形的前提是任意兩條邊的和都要大于第三條邊。
生7:是啊,所以這里不能有“任意”。
生8:必須要有“任意”,比如5、4、1,雖然5+1>4,5+4>1,但4+1=5,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必須要三種情況都大于才行,只滿足兩種大于的情況還是圍不成三角形。
生9:老師,我來幫他們解答。我們說的任意,是指能圍成的三角形。5、4、1不能圍成三角形,所以不需要“任意”。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是指已經(jīng)圍成了的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所以必須要“任意”。
師:大家聽明白了嗎?你們倆覺得這位小老師說的有沒有道理?
生8(笑):老師,我就是這個意思。(生7也點頭)
師:是的,我們強調(diào)的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是指已經(jīng)圍成了的三角形。如果不能圍成三角形,也就沒有這樣的關系。所以對于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是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評析】學生理解結論中“任意”一詞是有難度的。面對學生的困惑,教師讓學生在有理有據(jù)的智慧碰撞中激活思維。這樣一來,學生對“任意”一詞的意義早已領會,結論水到渠成。
師:我們一起來回憶,大家是怎么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邊關系的?
生:我們做了實驗,得到了很多數(shù)據(jù);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得出了結論。
師:是啊,在我們的探究過程中,實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觀察圖形和分析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并概括了三角形三邊的關系。關于三角形,還有很多知識值得我們?nèi)パ芯浚M瑢W們能像今天這樣全面思考問題,學會用數(shù)據(jù)來驗證思考。
【評析】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作者單位:常德市武陵區(qū)工農(nó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