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婧
我和農民工家長共成長
□余婧

▲張超攝
五年前,我遇到了一群跟著父母四處奔波遷徙的“小候鳥”,他們說著濃濃的鄉音,大多數沒有受過正規的學前教育。
這些孩子家長的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幾個家長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遇到這群家長,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煩惱的同時,也不斷地安慰自己:他們也許剛忙完手頭的體力活趕往回家的路上;也許此刻還面臨著找不到工作的壓力;也許因房東又要漲房租,他們正在尋找住處……他們的生活十分艱難,哪有心思過問孩子的學習?看到他們及他們孩子的情緒變化,我就為他們擔憂。昨天,天天的爸爸很不耐煩地接我的電話,是不是最近水果生意不好做,面臨著經濟壓力?最近,曾子軒媽媽經常沒有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大,她是不是又失業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一個學生來說,5分是成功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的程度。”這段名言說的對象是學生,同時也適用于家長。如果5分是成功的標志,對于他們來說,可能2分甚至1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與城里家長相比,也許他們連簡單的簽字都不規范,但他們已經盡了全力。
所以,幫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教育方法,迫在眉睫。每一次家長會,我都會精心準備,用心傳達我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次家長會上,我用錄音機播放我兒子經常聽的配樂故事,當宛如天籟的音樂和著繪聲繪色的故事在教室回響的時候,家長們被吸引住了。我順勢問他們:“好不好聽?”家長們頻頻點頭。我告訴家長,孩子們學前積累太少,沒有聽故事,沒有讀課外讀物。從現在起,家長可以講故事給孩子聽,或播放故事讓孩子聽,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以便養成閱讀的習慣。家長們都若有所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很多家長因為生活艱難,平時喜歡抱怨。而家長的負面情緒又不知不覺地影響著孩子,所以每次家長會,我把《幸福人生課》作為重要內容,和家長聊聊人生。我告訴家長,人生伴侶的選擇不能改變,但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營造,父母要盡量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不要彼此埋怨和指責,以免傷害自己,也傷害孩子,只有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我還告訴家長,人生在世十有八九不如意,你抱怨沒有漂亮的鞋子時,可以看看那些光腳的或沒腳的人們……會后,家長們紛紛給我留言:他們感受到了一個城里老師對農民工的關愛。
感謝五年前的那場美麗的相遇,在幫助農民工家長成長的同時,我也和他們一起成長了。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鋼城十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