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輝 陳高虹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
□胡燕輝陳高虹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這句話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
建立良好的家校聯系,首先需要搭建溝通的平臺。校訊通、短信、電話固然是溝通的平臺,但都是單線聯系,具有非常明顯的局限性。
隨著智能手機的運用和微信的普及,我建立了班級家長微信群,利用微信平臺密切與家長聯系。每當接管新班時,我都會給家長寫一封“誠邀您加入家長微信群”的信:
尊敬的家長:
您好!您是否覺得平時與老師的聯系方式過于單一?您是否覺得平時無法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您是否有時苦惱于孩子的教育卻不知所措,無人給予較好的建議?更關鍵的是,您是否會因為孩子大多時間在學校而渴望看到孩子?
來吧,加入家長微信群吧。
在這里,您可以每天跟老師進行互動,而且還是免費的喔(當然要耗點流量);在這里,您可以及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不僅是文字,還可以是圖片等形式);在這里,當您對孩子的教育產生困惑時,會有很多家長和全體科任老師共同為您出謀劃策,一起推動孩子的健康成長。
……
在家長微信群里,家長隨時能夠找到我們,找到志同道合者。
為家長搭建了一個溝通平臺之后,如何使家長發自內心地相信我們、支持我們,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得到家長的信任,最簡單的方式莫過于讓家長看到我們的努力——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
我們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家長周末才能見到孩子。為了緩解家長思念孩子之情,讓家長對孩子放心,我每天到教室里去,將孩子們的表現拍攝下來,配上激勵性的語言,發給家長。看到我發的照片,很多家長非常感動。家長通過圖片看到了孩子,更能透過圖片看到我對孩子的關注和關愛。每天堅持這么做,家長們慢慢懂得了我對孩子的關注并非一朝一夕。這種貼近家長心理訴求的做法,使我逐步獲得了家長的信任。
在獲得家長的信任之后,我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家長團體的凝聚力,促使家長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成為副班主任。如此,才能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兩個教育——學校與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
1.開設班級管理家長論壇,為班級管理獻計獻策
為了讓家長更深入地了解班級對孩子的要求和培養方向,我倡導家長積極參與班級制度建設。我將制定好的班規發到家長微信群里,征求家長的意見。評選優秀學生之前,我在家長微信群里組織討論“怎樣才是一名優秀學生”,通過征集家長的意見,來完善優秀學生的評選標準。這種做法既避免了家長對我們平時工作的質疑,又可以讓家長熟悉對孩子的培養要求,有助于引導家長看到孩子的亮點和不足,從而強化對孩子的培養教育。

▲萬瑋攝
另外,我會不定期根據孩子在校表現情況開設一些主題論壇。有一段時間,我班的內務衛生相對較差,于是我在家長微信群里開展了“如何提高孩子整理內務能力”的討論活動。許多家長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更有家長主動說:“說來慚愧,孩子到現在都不會做內務,說明我在家里過于嬌慣他。今后放假回來,一定要讓他自己收拾內務。我們幫得了孩子一時,卻幫不了孩子一世。只有他們真正具備了生活能力,才能屹立于社會。”討論過后,我班的家長達成了共識——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
我不再是孤身奮戰,而是擁有了非常多的助手,從而減輕了工作壓力。
2.開設家長大講壇,讓家長上班會課
家長們應該認識到:孩子首先是向父母學習的,其中包括好的或壞的品質。家長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資源。為了更好地挖掘家長中的教育資源,我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發揮自身特長,為孩子們上班會課。
根據家長人生經歷、性格特點、職業等因素,我將家長大講壇大致分為四類,一是社會常識類:交警家長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醫生家長開展健康衛生教育;公務員家長開展公民意識教育;企業家家長開展國家經濟發展教育等。通過這些講座,學生對社會有了進一步了解,強化了社會常識意識,提升了社會生活能力。二是興趣愛好類:愛好攝影的家長講授攝影技巧;愛好武術的家長教授基本安全防衛術;擅長歌唱的家長指導孩子唱歌等。通過這些活動,拓展了孩子的愛好和特長。三是實操技能類:擅長制作甜點的家長開設美食烹飪課;擅長剪紙的家長開設剪紙課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四是勵志人生類:白手起家的企業家講述自己艱辛的創業史;教授學者講述自己的讀書歷程;心理專家講授心理調節方面的知識等。通過這些講座,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孩子對生活充滿正能量。
在這些大講壇活動中,一方面,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技能,更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了自豪感,使親子關系更加密切,也使“叫家長”不再成為孩子的噩夢。另一方面,提高了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在備課的過程中,他們也能夠體味到老師的辛苦,更愿意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使家校合作可以更順利地開展。
3.開展拓展活動,讓家校合作與愛同行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于把家校合作中的拓展活動僅僅停留于親子活動。這種戶外拓展活動,家長和孩子是參與方,而老師只是策劃方。當然,不可否認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進教師、家長及孩子間的感情,提高班級教育質量,增強家校合作的效果。但是,我認為,在戶外活動中,老師不單單是策劃者,更是活動的參與者,應放低教師的姿態,參與到家長、學生的活動中,讓老師與家長的愛融入孩子的心里。
去年的一模考試,我們班成績不好,影響了班級的士氣。于是,我組織開展了“夢想長城”的游戲活動,請家長擔任主持人。活動最后,我和科任老師與家長們一起參與到游戲中。談感受時,一名學生說:“家長、老師和我們一起活動,我們都非常興奮。游戲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榜樣力量。”家長們看到老師的參與,非常感動地說:“從未想過老師也可以放下自己的威嚴與我們一起玩,也從未想過老師們為了給學生樹立榜樣可以如此地拼命。感謝老師組織了這種戶外拓展活動,這不單是對孩子的教育,也給予了我們家長很大的啟發。我相信,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棒。”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搖籃。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能否開出美麗的花,在于當花匠的老師和父母。只有老師和家長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利用家校合力為孩子的成長注入養料,孩子才可以健康成長。
(胡燕輝: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樂從中學;陳高虹: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平洲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