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軍
肥城市高級技工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在山東省中等職業教育規范化學校創建中,立足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堅持改革創新,突出質量和特色核心內涵,在“思想先進、隊伍精專、裝備超前、模式改革、教改示范”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成功創建為第一批山東省規范化中等職業學校。
一、辦學理念先進是創建規范化學校的思想保障
我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和市場辦學,確立“立德修身,技以載道,勤學篤實,人生出彩”的辦學理念,將辦學理念融入學校文化建設中,用學校核心價值觀、發展愿景統一師生思想。結合《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明晰辦好職業教育的著力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要,引導教師踐行辦學理念,不斷完善培養模式,走好內涵發展、提升質量之路。
二、師資精專是創建規范化學校的關鍵條件
首先要打造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精業、敬業的教師團隊。我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教師隊伍結構。通過專業培訓、崗位練兵、鼓勵考取專業技術和職業能力資格等措施,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成立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邀請高校和社會、企業專家或高技能人才定期進校指導;聘請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能工巧匠進校園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0%以上。通過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規劃》《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方案》,促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質能力,提升專業化水平。建立名師工作站,發揮名師的引領作用。通過逐年培養,我校已有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個人、省市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等120余人。
三、裝備超前是創建規范化學校的基礎保障
實訓裝備是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彰顯辦學特色、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證。我校圍繞規范化學校建設標準,按照必備性和先進性原則,不斷更新、完善實訓裝備。先后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項目、“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實訓基礎建設”中央扶持項目等,裝備電氣智能平臺等實驗實訓室,建成機械加工中心、服裝加工中心。實訓設施先進、功能完善、工位充足,設備總值近5000萬元,實訓條件實現了質的飛躍。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成為山東省品牌專業,焊接技術專業成為山東省百強專業,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成為山東省示范性專業。
四、模式改革是創建規范化學校的內在要求
規范化學校的引領作用體現在教育創新上。創新辦學模式,在做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時,探索開展企業冠名、送教進廠、校校合作、跨地域合作等辦學模式,增強辦學活力,壯大辦學規模,密切校企、校校的合作交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高級工為重點、培養中級工為主體,施行全日制在校生教育和短期培訓相補充的教育模式,推行學生校內學習、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相結合的分段靈活學制,使學歷培養層次日趨豐富,學生專業理論與技能水平不斷提升,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就業需要,又滿足了社會、企業人員提升技能水平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辦學效益。創新評價模式,既重過程性評價又重效果評價。力求評價內容更全、評價方式更合理、評價效果更科學,促進辦學質量提升。
五、教學改革是創建規范化學校的示范體現
按照規范化學校創建要求,我校立足實際,大力開展教改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改革課程體系建設。立足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從做人素養、文化基礎課等方面,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深化教學內容改革。二是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環境,構建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和企業文化接軌的實踐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方式,加強教材建設,深入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與學的效果。三是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區域特點和學校情況,建立和完善制度,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勵不同文化基礎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掌握就業或繼續學習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六、質量優異是創建規范化學校的核心要素
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我校立足技能人才培養定位,著力把學生培養成素質優良、適應企業崗位需要、廣受社會歡迎的專業人才。探索形成“一二三四五”德育模式,建立“青少年學習教育陽光課堂”,實行特殊學生“三卡一檔”分類管理教育;充分發揮心理指導中心作用,促進學生身心和諧;針對個體特點,擬訂個性化成長方案,促進個性化成長。學生思想品德、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畢業生技能鑒定通過率達98%以上,學校連續五年獲得泰安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分第一名,每年有近2000名學生走進濟南鋼鐵、石橫特鋼、海爾、三星重工等市內外規模企業。
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建設過程中,我們定位于國內一流學校建設,努力爭做模范,充分發揮學校在區域內的引領作用,推動當地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積極服務經濟社會建設。
(作者單位:肥城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