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澤沼
摘 要:數學教學要擺脫枯燥的數字和乏味的練習,選擇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的生活資源,讓學生回歸生活學數學、做數學、玩數學,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生活,促進課堂高效。文章從借助生活,引入新知;依托生活,學習新知;挖掘生活,鞏固新知;深入生活,拓展新知四個方面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生活數學;有效課堂;主動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強調:“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回歸生活學數學,讓數學真正走進學生生活。
一、借助生活,引入新知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情境學習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感受學習數學的有用與有趣,知道數學并不神秘,進而激起探究新知的強烈愿望。
例如,教學《三角形穩定性》時,我故意搬來一條破凳子,放在顯眼處,學生頓時納悶不已,不知老師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這樣不需要任何語言,學生的好奇心已被激起。這時我故意做坐下狀,學生立刻大聲喊道:“老師,不能坐。”我便說:“老師忘記了,這是坐不了的破凳子,如果給你們一根木條和一些釘子,你們能把這破凳子變牢固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每位同學都想上臺大顯身手一番,這就達到了激趣引入的效果,這時我順水推舟地導出課題“三角形的穩定性”。
又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看一個“動物運動會”動畫,動畫中的動物,有的坐著正方形輪子的小車,有的坐著橢圓形輪子的小車,有的坐著圓形輪子的小車在賽場比賽,歡樂滑稽的場面,讓學生知道圓形輪子的小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其他兩種輪子的汽車又慢又顛簸,為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半徑處處相等”打下堅實基礎。
二、依托生活,學習新知
枯燥的數字、抽象的數學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在教學中,我們要依托生活,創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
例如,教學《比和比例》時,我把學生帶到學校操場上,指著操場上的其中一棵千年柏樹問:“你們猜猜這棵樹有多高,有什么辦法可以求出這棵樹的高度?”問題拋出后,我并不急于知道答案,而是留足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經過一段時間討論后,勇敢的同學站起來估測:10米、20米、50米、80米、100米、150米……大多數同學都搖搖頭。有的同學提出:“讓一架直升飛機飛到樹的頂上,拋下一根繩子,然后把繩子拉直,就可以求出這棵樹的高度。”有同學建議:“請一個爬樹高手,讓他帶根繩子爬到樹頂上就可以求出樹的高度。”還有的同學說:“干脆把這棵樹鋸倒測量。” ……反對的同學一浪高過一浪說:“我們這里沒有直升飛機,也沒有這么厲害的爬樹高手。”“千年柏樹是保護植物,哪里可以砍倒。”那怎么辦呢?同學們又陷入了沉思。這時有一位同學說:“同一時間,樹的高度和它的影長成正比例,我們可以先量出樹的影長,再求樹的高度。”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時候,我讓全體同學自學課本新知,再來幫助老師求學校千年柏樹的高度,同學們個個聚精會神地探究起新課知識。通過學校操場的柏樹,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養成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習慣。
三、挖掘生活,鞏固新知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這是數學價值的體現,這就要求我們設計生活化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學習《圓柱體表面積》后,我先問學生:做一個圓柱形油桶要多少鐵皮是求圓柱的什么?由于學生在生活中見過油桶,他們自然想到求油桶要多少鐵皮就是求兩個底面加一個側面。接著我說:“我家有一個圓柱形水池,我要給這個圓柱形水池表面貼上瓷磚,要求貼瓷磚的面積有多大就是求水池的什么?”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然想到水池只有一個底面,所以貼瓷磚的面積就是一個底面加一個側面。然后我又問:我家有一根鐵皮做的水管,要求這根鐵管要用多少鐵皮又是求什么?學生知道水管是沒有底面的,要求鐵管的鐵皮只要求鐵管的側面積。最后,我分別給出油桶的底面半徑和高、水池的底面直徑和高、水管的底面周長和高,讓學生求出這三個生活中常見實物的表面積。這樣的生活化練習題,增加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現實感,既增長了知識又學會了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深入生活,拓展新知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與其說是學習數學,倒不如說是生活經驗的數學化,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我課后經常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比如,在教完“平均數”后,我要求學生回家看家里的電表,上個月用電多少千瓦時,電費交了多少錢,求出每千瓦時電費是多少?求出本小組6位成員的平均體重和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算一算自己成員的平均年齡、平均體重、家庭人均收入,等等。在教完“年、月、日”后,我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年與日的知識,試著與家長一起編制明年的日歷表,學生在編制日歷表的時候,既很好地利用了課堂上掌握的平年、閏年、大月、小月知識,又能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發揮他們的創新才能,讓他們拓展延伸課內知識。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學得有趣,掌握得牢固。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中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