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麗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學生,有時覺得壓力很大,面對多層次的生源問題,多層次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情況等,教師束手無策,作者依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發現“用愛培育,用心管教,用情塑造”來教育學生、感化學生,是管理學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愛和責任;培育;管教;塑造
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在教育過程中和學生互動、發展,共同成長。我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每天都在忙碌著、探索著、改進著、提高著。班主任工作酸甜苦辣,既有艱辛的付出,也有收獲的喜悅,多年班主任的經歷,筆者概括為“用愛培育,用心管教,用情塑造”。
一、“用愛培育”就是班主任必須有愛心,用真情來感染、教育學生
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育是愛的延伸。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孩子,明智地愛孩子乃是教育素養、思想與感情的頂峰。”比如,我班有個同學是獨生子,平時比較頑劣,很少關心他人,多次找他談心效果不佳。一次他得了疾病,我和班上幾個同學連背帶抱,把他送到醫院進行治療,直到他家長來。在住院期間,我又和班上幾個同學去看望他,并為他補課,他很感動,對同學和老師說:“以前是我自己不對,放心吧老師,看我以后的表現。”出院后,他像變了個人似的,一度成為班上最受歡迎的同學。由此可見,老師對學生的愛,勝過千千次萬萬次的說教。
愛也是責任。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去愛每一位同學,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指路人。在我擔任班主任期間,可以說是把全身心的愛都投入學生之中,所經歷的、所感受的都是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有時覺得壓力很大,但愛和責任讓我充滿信心走到今天。面對多層次的生源問題,多層次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情況,我不拋棄,不放棄。平時,關心愛護每位同學,以愛心撫慰學生的心靈,以耐心期待學生的進步,用自己的奉獻精神成就學生、完善自己,感受從教的幸福和快樂。
二、“用心管教”就是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要細心、耐心、有信心
班主任工作要細心。班主任所面對的是幾十個人的集體。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家庭,因而形成不同的個性。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班主任要當有心人,觀察他們最近有什么變化,了解他們有什么想法,遇到了什么困難或不開心的事。積極的要鼓勵,消極的要開導,危險的要排除。在中小學生的一些偶發事件中,往往有其因果聯系。如果班主任工作細一點、深一點,就能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重大事件的發生。
班主任要有耐心。有些學生在學習和紀律上反復性很大,不是做一兩次工作就能解決的,需要班主任多次反復做工作。有些學生形成的壞習慣由來已久,出現反復是正常的,就如同久病的患者,只要對癥下藥、長期服藥、中西結合,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工作也應如此,要有將頑石感化的耐心。
班主任要對每個學生充滿信心。在工作中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和挫折,都不要失去信心。班主任對于學生而言,是長者、陽光、雨露,而學生則是種子、幼苗、小樹。他們需要長期的呵護、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潤。班主任如果對學生失去了信心,學生就會自暴自棄,與教師形成對立狀態。
三、“用情塑造”就是要用自己的情感和實際行動去感化學生、塑造學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師的身教往往勝過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比如說,每天走進教室,先把課桌抹一抹,用完的東西及時整體有序地擺放好,看到掉在地上的紙屑隨手撿起來,請學生幫忙后,說一聲“謝謝”……盡力用老師高大的形象,影響學生、塑造學生。
教育是一種藝術,班主任工作更是一種藝術。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這樣老師才會產生熱愛之情。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還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的交融。面對復雜多變的學生,我們要敞開心扉,用自己的行動來觸動他們的心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情去感化學生,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地認識自我,并修正自己行動的航標。
總之,時代在前進,學生在變化。我們不能用老方法去教育新的學生,也不能僅僅憑經驗去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而應該更新知識,與時代同步,與學生同步。今后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地探索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讓自己的工作得到社會的認可。
(作者單位:甘肅省正寧縣榆林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