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君,鮑 勇,沈婉婉,馮 晉,孫 煒,戴紅勤,王澤洲
?
·調查研究·
上海市社區醫務人員中醫“治未病”技術現狀及對策建議
郭麗君,鮑 勇,沈婉婉,馮 晉,孫 煒,戴紅勤,王澤洲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區醫務人員對中醫“治未病”的技術現狀,并提出政策建議。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黃浦區1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隨機抽取在崗醫師430名。采用自行設計的《上海市黃浦區社區醫務人員中醫“治未病”認知與發展調查問卷》對醫務人員進行調查,主要內容包括醫務人員一般資料、醫務人員對中醫“治未病”認知情況、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知識和技能現狀等,共回收有效問卷403份。結果403名社區醫務人員中,215名(54.8%)認為中醫“治未病”知識和技能主要來源于繼續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會使用中醫“治未病”技術,254名(74.3%)認為中醫“治未病”主要用途為預防保健,207名(51.9%)對自己的中醫“治未病”理論知識感到滿意,278名(69.3%)認為中醫“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養途徑為繼續教育和進修。近3年來,382名(94.8%)社區醫務人員未接受過相關外出進修,329名(81.7%)未參加過相關學術會議,254名(63.0%)未參加過相關培訓班,366名(90.8%)未參加過相關非學歷教育。不同崗位、職業及不同中醫“治未病”知曉情況、理解程度、必要性認識及實施信心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能使用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上海市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術有待加強,建議大力推廣中醫“治未病”技術,加強相關繼續教育和進修培訓,提升醫務人員自身服務能力和服務素養,同時開發適宜技術。
上工治未病;醫務人員;社區衛生服務;技術;上海
郭麗君,鮑勇,沈婉婉,等.上海市社區醫務人員中醫“治未病”技術現狀及對策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5):3090-3093,3098.[www.chinagp.net]
GUO L J,BAO Y,SHEN W W,et al.Status of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hanghai[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25):3090-3093,3098.
目前,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推廣已初具規模,上海市浦東新區作為“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在2010—2013年共推廣了32項中醫適宜技術[1]。中醫“治未病”的技術和方法對建立中醫“治未病”服務標準和規范,提高中醫“治未病”整體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劉保延等[4]和謝雁鳴等[5-6]通過研究發現,農村中醫適宜技術也適合在基層醫療單位中應用,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與技術的主體背景密切相關。康殿巨[7]的研究結果顯示,甘肅省中醫適宜技術培訓方式是影響成本效果分析的重要因素。董瑩[8]通過研究發現,北京市的對口支援醫院通過專家巡診、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方式提升了社區醫務人員的臨床技能和科研素養。因此,本研究調查了上海市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術現況,包括技術和知識來源、使用情況、滿意度及培訓情況等,進而發現問題,為上海市中醫“治未病”工作開展和改善提供支撐性政策建議,為百姓得到更方便、更規范、更有效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理論依據。
1.1研究對象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黃浦區1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隨機抽取在崗醫師430名,以其中問卷填寫有效的403名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采用文獻分析法收集國內中醫“治未病”的相關文獻,明確國內研究現況和水平,完成《上海市黃浦區社區醫務人員中醫“治未病”認知與發展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內容包括醫務人員一般資料、醫務人員對中醫“治未病”認知情況、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知識和技能現狀等。共發放問卷430份,回收413份,因空白、缺失及漏填率>5%剔除10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40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7%。
1.3統計學方法采用 EpiData 3.0 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雙核對錄入進行邏輯檢錯,以控制錄入質量;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社區醫務人員的一般資料403名社區醫務人員,男121名(30.0%),女282名(70.0%);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9±13)歲。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2.2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術現狀403名社區醫務人員中,215名(54.8%)認為中醫“治未病”知識和技能主要來源于繼續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會使用中醫“治未病”技術,254名(74.3%)認為中醫“治未病”主要用途為預防保健,207名(51.9%)對自己的中醫“治未病”理論知識感到滿意,278名(69.3%)認為中醫“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養途徑為繼續教育和進修。近3年來,382名(94.8%)社區醫務人員未接受過相關外出進修,329名(81.7%)未參加過相關學術會議,254名(63.0%)未參加過相關培訓班,366名(90.8%)未參加過相關非學歷教育(見表2)。
2.3不同崗位、職業及認知情況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能使用情況比較不同崗位、職業及不同中醫“治未病”知曉情況、理解程度、必要性認識及實施信心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能使用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1加強社區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能力和水平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中醫健康管理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10],推廣中醫“治未病”技術是提高中醫藥在經濟社區發展中貢獻率的重要動力[11]。本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市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知識和技能主要來源于繼續教育和單位內部培訓,且醫務人員的希望培訓途徑也主要為繼續教育和進修。因此,應重視在崗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不斷開闊在崗人員視野,提高在崗人員技術水平。另外,在中醫課程培訓中,應增加中醫基礎、中醫診斷學及中醫內科學等課程,使醫務人員在良好掌握中醫“治未病”基本理論的同時,熟練掌握中醫“治未病”常用健康評估技術、干預技術操作、預防調養方案及常見病高危人群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技術。但近3年來,上海市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開展較差,調查中未接受過外出進修的醫務人員占94.8%,未參加過相關學術會議的占81.7%,未參加過相關培訓班的占63.0%,未參加過非學歷教育的占90.8%。建議各級衛生服務行政和業務部門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指導和管理,重視在崗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

表1 社區醫務人員的一般資料(n=403)
注:職稱、崗位、職業分別缺失12、29、18名

表2 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術現狀(n=403)

(續表2)
注:中醫“治未病”知識和技能來源、中醫“治未病”的用途、中醫“治未病”的技術滿意之處、中醫“治未病”技術亟待提高之處分別缺失11、61、4、2名;中醫“治未病”知識和技能來源、中醫“治未病”的用途、中醫“治未病”的技術滿意之處、中醫“治未病”技術亟待提高之處、希望培養途徑均為多項選擇

表3 不同崗位、職責及和認知情況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能使用情況比較〔n(%)〕
注:認知情況數據見本課題組前期研究[9]
3.2注重中醫“治未病”技術在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中的實踐性本調查中,在工作中會使用中醫“治未病”技術的醫務人員僅占52.4%。74.3%的醫務人員認為中醫“治未病”技術的預防保健效果較好,55.3%的醫務人員認為其可增加健康干預手段,35.4%的醫務人員認為其可增加健康評估手段。可見,中醫“治未病”技術在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中的實踐價值較高,故建議大力推廣中醫“治未病”技術在該領域的應用。
3.3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能水平社區醫務人員認為,在中醫“治未病”技術中較為滿意的領域為理論知識,其次為人文知識、技能、管理知識及其他。而亟須提高的領域主要為技能,其次是理論知識、管理知識、人文知識及其他。故建議著重加強對醫務人員技能的培訓,主要內容應涵蓋健康狀態辨識技術、健康狀態干預技術、中醫健康評估及體質辨識、常用預防調養方案、常見疾病高危人群中醫預防保健技術指南、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等。以此提高社區的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能力,滿足居民健康服務需求。
3.4不同一般情況和認知水平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技術使用情況不同研究結果顯示,與西醫醫生相比,中醫醫生的中醫“治未病”技術使用情況較好;在職業方面,除中醫全科醫生的使用率較高外,其他醫生的使用率并不理想。所以,應將西醫全科、中西醫結合、西醫其他及公共衛生領域的醫生列為培訓重點,加強對其的培訓力度,提高其中醫健康意識和服務技能。另外,中醫“治未病”認知較好醫務人員的相關技能使用情況較好,所以應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中醫“治未病”認知水平。反過來,在工作中運用到的中醫“治未病”技術越多,醫務人員越了解中醫“治未病”情況,越能正確理解“治未病”概念,越認為“治未病”的實施有必要,實施信心也就越高。
作者貢獻:郭麗君、鮑勇負責試驗設計與實施、撰寫論文、成文并對文章負責;沈婉婉、馮晉、孫煒負責試驗實施、評估、資料收集;戴紅勤、王澤洲負責質量控制與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
[1]謝雁鳴,張兆華,張年,等.上海市浦東新區2010—2013年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實踐與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11-15.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中醫預防保健(治未病)服務科技創新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EB/OL].(2013-03-25)[2015-04-20].http://www.satcm.gov.cn/e/action/ShowInfo.php? classid=31&id=17260.
[3]郭麗君,鮑勇,孫煒,等.社區醫務人員對中醫“治未病”政策的認知情況及發展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34-41.
GUO L J,BAO Y,SUN W,et al.Cognitiv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policy among community[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34-41.
[4]劉保延,謝雁鳴,荊志偉,等.中國十省市農村中醫適宜技術應用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6,27(9):789-792.
LIU B Y,XIE Y M,JING Z W,et al.Surve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suitable techniques on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untryside in 10 provinces[J].Chin J Epidemiology,2006,27(9):789-792.
[5]謝雁鳴,荊志偉,楊龍會,等.中西部五省市農村中醫適宜技術應用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26(8):60-62.
[6]謝雁鳴,王思成,龔彥冰,等.東北兩省農村中醫適宜技術應用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7):1-3.
[7]康殿巨.甘肅省中醫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推廣效及影響因素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8.
[8]董瑩.北京市社區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推廣效果的調查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
[9]郭麗君,鮑勇,戴紅勤,等.上海市社區醫務人員中醫“治未病”認知現狀及政策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0):1213-1217.
GUO L J,BAO Y,DAI H Q,et al.Cognitive situation of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 in Shanghai[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6,19(10):1213-1217.
[10]馬洪瑤,申俊龍,徐浩,等.中醫藥特色社區健康管理的理論依據與路徑創新[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3):1543-1546.
MA H Y,SHEN J L,XU H,et al.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4,17(13):1543-1546.
[1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關于印發“治未病”健康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09-07-09)[2015-10-26].http://www.satcm.gov.cn/e/search/result/?searchid=2831.
(本文編輯:王鳳微)
Status of and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hanghai
GUOLi-jun,BAOYong,SHENWan-wan,FENGJin,SUNWei,DAIHong-qin,WANGZe-zhou.Collegeof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and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MedicineandHealthSciences,Shanghai201318,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BAOYong,SchoolofPublicHealth,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HongqiaoInternationalInstituteofMedicine,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250,China;E-mail:baoyong10101010@163.co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skills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Shanghai and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MethodsFrom December 2014 to January 2015,we randomly selected 430 in-service doctors from 1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in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bout the cognition 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mong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Hua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was used to conduct survey on include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general data,the cognition on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A total of 403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ResultsAmong 403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215(54.8%) thought that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were mainly acquired from continuing education;211(52.4%) learned the skills from work;254(74.3%)thought the main purpose of TCM is preventive health care;207(51.9%)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278(69.3%) thought the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290(72.0%) hoped to receive relevant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In the past three years,382(94.8%) community health worders didn′t received relevant ci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329(81.7%) hadn′t participated in relevant academic conference,254(63.0%) hadn′t participated in relevant training class;366(90.8%) hadn′t participated in relevant non-degree education.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with different posts and occupations,different awareness leve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different understanding degrees,different cognition levels of its necessity and different confidence levels in its implem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usage of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P<0.05).ConclusionThe skills of TCM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We suggest the skills should be vigorously promoted,furt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hould be enhanced,the service ability of health workers should be improved,and appropriate skills should be developed.
Superior treat before sick;Medical staff;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Technology;Shanghai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373159);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資助項目——2014年中醫“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項目;教育部資助項目(13YJAZH003)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資助項目(2014SY001)
201318上海市,上海健康醫學院健康信息技術與管理學院(郭麗君);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鮑勇,沈婉婉,孫煒,王澤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虹橋國際醫學研究院(鮑勇);新鄉醫學院管理學院(馮晉);上海市黃浦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戴紅勤)
鮑勇,200250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虹橋國際醫學研究院;
E-mail:baoyong10101010@163.com
R 197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6.25.019
2016-04-21;
2016-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