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培
南開大學
簡述國際貿易對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高英培
南開大學
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帶動了我國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財政收入,促進了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但是就目前來看,在我國不同區域之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極端不均衡,東部地區要遠遠超過中西部地區。本文分析了國際貿易對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并提出了縮小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合理化建議。
國際貿易區域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對策
前言
自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而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貿易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區域城鄉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擴大,其是否是由于國際貿易的影響,尚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這里結合相應的數據對比,希望能夠更好的發揮國際貿易在不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
國際貿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發展,主要是指跨國境的商品和服務交易,通常包括了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個方面的內容,也被稱為世界貿易或者進出口貿易,在調節國內生產要素利用率、改善國際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意義重大。而其對于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則需要進行相應的研究和分析。
1.1國際貿易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改革開發至今,我國的國際貿易一直都處于一種穩步發展的狀態,雖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偶爾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出現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從整體上分析,始終都保持著穩定的增長[1]。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在改革開放最初,也就是1978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僅有206.4億美元,而到2014年,進出口貿易的總額已經達到了43030.3億美元,整整翻了約208倍,整體上始終保持貿易順差的局面。同時,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所帶來的不僅僅是進出口貿易額的增加,還有人均國民收入的增長。但是,在國民收入整體增長的背景下,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卻在悄然增大。同樣結合相應的數據進行對比,在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僅為2.57,2010年已經增加到了3.23,并且依然處于不斷的增大過程中,如果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遏制和扭轉,必然會影響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
1.2國際貿易對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受區位因素的因下崗,我國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之間在國際貿易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里選取不同區域進出口貿易總額排名靠前的幾個省市地區進行對比分析[2],具體見表1。
可以明顯看出,在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省市均處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存在著極其巨大的差距。
對三個不同區域的城鄉收入差距進行對比,東部地區的城鄉居民收入總體上要大于中西部地區,但是其城鄉收入差距卻小于中西部地區。同樣以數據的形式,分析對比2004年和2010年三個不同區域的城鄉收入差距,如表2所示。

表1 東、中、西部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對比

表2 東、中、西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對比
從縱向數據對比分析,從2004年到2010年,我國三個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都在逐漸拉大,而從橫向數據對比分析,2010年,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城鄉收入比分別為2.55、2.76、3.50,即東部城鄉差距最小,西部最大。結合表1和表2的數據,可以發現,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繁榮,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持續增大[3]。
就目前而言,已經確定可能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了區位因素、教育水平、GDP增長以及城鄉二元經濟等。為了分析國際貿易對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引入了逐步回歸的方法,將上述幾個因素全部引入到回歸模型中,然后放入外商依存度和貿易依存度,進行顯著性實驗。考慮到不同區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在制度環境等方面也有所不同,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合理性,從全國選取31個省市地區的經濟發展數據進行計算,構建相應的模型。在模型中,存在著四個比較關鍵的控制變量,一是DUAL,二元對比系數,可以表示城鄉二元經濟中農業與非農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比率,對經濟的二元化程度進行反映;二是EDU,教育發展水平,一般情況下,以財政性教育經費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來表示,三是GDP,國內生產總值,四是DUMMY,虛擬變量,主要用于區分沿海地區和內陸省份之間的經濟發展程度,沿海地區為1,內陸省份為0。如果在模型檢驗中,DUMMY的數值為負,則表明沿海省份的城鄉收入差距小于內陸省份[4]。
為了減小異方差性,在實證分析中,引入上述幾個變量的自然對數形式,分別為LDISPARITY、LDUA、LEDU、LGDP。同時,引入的貿易依存度可以利用進出口總額和GDP的壁比值表示,外資依存度則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與GDP的比值表示,若系數為正,則表明國際貿易的增加會導致區域城鄉收入差異的增大,反之,則表明國際貿易的增加可以縮小區域城鄉收入差距。
加入兩個依存度后,進行回歸分析,四個控制變量的系數依次為-0.122、0.245、0.250、0.093,LTRADE和LFDI的系數為-0.118 和-0.004。結果表明,在引入貿易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后,模型的擬合程度更佳,而從其系數均為負可以看出,國際貿易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3.1進一步完善市場體制
立足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規律,結合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之所以不斷擴大,不合理的制度是主要原因[5]。一直以來,政府部門將經濟發展的重心放在了城市,在制度的安排上也向著城市地區傾斜,導致城鄉之間在人口數量、教育水平、薪資待遇、就業機會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些差距的存在進一步拉大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而勞動力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合理轉移,可以對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進行平衡,進而起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效果。不僅如此,還應該對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行完善,確保農民在由農業轉向其他行業時,能夠享受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6]。
3.2進一步強化政府引導
通過上述實證分析,可以看出,國際貿易的發展和繁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當前我國不斷增大的城鄉收入差距,對于實現共同富裕、推動城鄉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對此,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從政策層面著手,進行相應的引導,制定科學的貿易政策,推動我國不同區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國際貿易發展。同時,對于國際貿易發展相對緩慢的中西部地區,更是應該通過相應的政策鼓勵,保持區域內企業的穩定發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對部分外貿經營權進行下放。應該加大對于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的扶持,對區域市場進行活躍,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另外,應該對不同區域之間的貿易關系進行協調,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打破貿易壁壘,對各個區域的優勢資源進行合理應用,制定切實可行的引資政策,推動區域內國際貿易的穩步發展[7]。
改革開發的持續深化以及國際貿易的穩步發展,使得國際貿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越發凸顯。針對現階段我國存在的區域城鄉收入差距越發顯著的問題,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分析,應該立足國際貿易,通過完善市場體制、強化政府引導等方式,發揮其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中的杠桿作用,推動我國不同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
[1]劉國芳.國際貿易對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8):127-128.
[2]李丹.國際貿易對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影響[J].知識經濟, 2013 (17):67.
[3]姚丹,毛傳新.國際貿易對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J].國際商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2):15-25.
[4]王蔓.國際貿易對我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分析[J].市場觀察,2016,(z2):78-82.
[5]楊怡婷,王軍.國際貿易對區域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J].企業導報,2014,(12):8-9.
[6]羅琴慧.我國對外貿易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研究[D].重慶大學,2014.
[7]魏浩,趙春明.對外貿易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市政分析[J].財貿經濟,2012,(1):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