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迎杰 李雷疆 方 銳 梁治權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關節外科,烏魯木齊,830000)
?
骨痹病近現代中醫外治方藥文獻研究
鄧迎杰李雷疆方銳梁治權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關節外科,烏魯木齊,830000)
目的:通過文獻檢索,分析近現代中醫外治方藥治療骨痹病的藥物組成特點,探討并歸納其方藥特點與遣方用藥規律。方法:以近現代醫家論治骨痹的醫案、方書、骨傷專著及核心學術期刊等為收集對象,采用電子檢索和手工檢索的方法對上述文獻進行查錄,對近現代文獻中查錄的170首骨痹病外治方藥的組成及用藥規律進行分析與總結。結果:骨痹病外治方藥中補虛藥、活血化瘀藥、祛風濕藥的應用最為常見;其中以草烏、川烏、當歸、細辛、獨活、紅花、沒藥、乳香、威靈仙、透骨草等藥物的使用頻率最高,對常用高頻藥物進行聚類分析后得到8個藥物組方及常用藥對。結論:通過對近現代骨痹病外治方藥藥物組織及組方規律的研究與分析,佐證了近現代醫家對骨痹病本質(虛、邪、瘀)的認識,從而在本病的治法治則和外治方藥的組方用藥規律上分別體現了相應的特點,對骨痹病外治方藥的現代化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骨痹病;外治法;方劑;聚類分析;用藥規律;文獻研究
長期以來,在中醫藥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醫藥外治療法作為骨傷科疾病的傳統治療方式,歷代醫家在骨痹病的臨證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認識,并記載和傳承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隨著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歷代醫家們逐漸形成了各個時期獨特的組方證治規律,進而形成了巨大的中醫藥治療骨痹病的數據資料信息。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科學的數理統計分析,可以對不同時期關于骨痹病的中醫藥組方證治規律進行歸納和總結[1],分析不同歷史時期中醫學對骨痹病診治思路的演變與進化。在對方藥規律進行研究的同時,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與手段,為有效藥物的篩選和優化提供可靠依據。筆者搜集整理了近現代著名醫家治療骨痹病的外治方藥170首,并進行了數理統計分析,以期通過方劑計量學相關方法尋找治療骨痹病外治法的組方用藥規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文獻納入標準1)疾病范圍的界定:選擇醫家公認并且已經通過文獻檢索篩選出來的疾病名稱包括:骨痹、膝痹、膝痛、腰痛、腰痹、項痹、頸項強痛等。2)根據文獻中有關骨痹病的描述及臨床表現特點[1],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有關內容,確立近現代骨痹病相關文獻納入標準。影像學檢查X線片顯示關節面不平整、間隙狹窄、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邊緣發生唇樣增生形成骨贅并有骨質損害及骨質疏松等。以上標準中主癥與次癥分別具備1~2項并結合舌脈及影像學表現,即可納入。3)骨痹病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其患病率也在不斷增長,年齡≥40歲的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結合主癥和次癥均予納入。4)凡屬于骨痹病外治范圍的中醫方藥均可入選。
1.2文獻排除標準1)排除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草藥、單藥以及不全的藥物組成的方藥;2)不選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病例以及多種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的組方;3)除符合骨痹診斷標準外的其他痹證疾病在檢索過程中均予排除。
1.3資料規范為確保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對同一種藥物的不同名稱進行統一規范。包括藥物名稱類別、性味歸經、藥用功效等內容,參照《中藥學》(新世紀版)[3]、《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4]以及《中華本草》[5]等著作的相關內容進行復核并規范。
1.4量化標準對方劑組成進行量化處理,即某一味藥物出現一次賦予1分,出現兩次賦予2分,其他以此類推。藥性寒是將四氣中微寒、大寒歸集在一起,熱是將微熱、大熱歸集在一起,根據頻數進行賦分;例如:對于五味和歸經這類藥材,第一屬性賦1分,第二屬性賦0.5分,第三屬性賦0.3分,其余則舍棄不賦分。
1.5數據庫的建立將符合骨痹病外治方藥納入標準的文獻資料錄入數據庫,采用Excel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數據庫錄入。檢索書目以公認的中醫古方書籍、骨傷專著、方藥論著、醫家驗案及醫話等為主,其中包括書籍(古籍)名稱、作者姓名、頁碼、方劑名稱、方藥組成、性味歸經、證型和組方藥物分類等。
1.6統計學方法統計軟件使用SPSS 17.0 for Windows。對各種類藥物、方藥組成及藥對、性味歸經的使用頻次進行頻數分析,以了解藥物類別、性味歸經等信息的分布情況。然后將藥物作為變量類聚,通過聚類分析對方藥組成中的高頻常用藥物及藥對進行聚類,從而得到新的藥物組成聚類方。
本次研究共收錄了方劑170首,共涉及藥物172種,并對上述藥物從藥物分類、性味歸經、藥用功效等方面進行了分類統計分析,從多角度探討其用藥規律。
2.1藥物類別分析結果顯示,所有藥物中祛風濕類藥物(24.49%)的使用頻率最高,然后依次是活血化瘀類藥物(22.74%)、解表藥(14.27%)、補虛藥(9.60%)、溫里藥(6.60%),以上5類藥物是骨痹病外治方藥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累計使用頻率高達77.70%;而在補虛類藥物中,則以補血藥(51.30%)和補陽藥(31.82%)的使用更為頻繁。見表2。

表1 藥物種類出現頻數及頻率
注:表中所列藥物類別均依《中藥學》(新世紀版)、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華本草》分類。

表2 補虛藥物出現頻數及頻率
注:表中所列藥物類別均依《中藥學》(新世紀版)、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華本草》分類。
2.2藥物四氣五味與歸經分析在檢索收錄的170首外治方藥中,四氣類藥物以溫性藥物(61.00%)的使用頻率最高,藥物五味分類中則以辛味藥物(65.05%)的使用頻率最高,藥物歸經則以入肝經(30.47%)、心經(30.16%)的藥物多見。由此可見,溫熱類、辛味及入肝/心經的藥物是骨痹病外治方藥中性味歸經組成的主要部分。見表3~表5。

表4 藥味出現頻數及頻率

表5 藥物歸經出現頻數及頻率
2.3藥物類別與聚類分析通過聚類分析,對170首骨痹病外治方藥組成中的高頻藥物進行歸納分析,最終得到8個聚類方。見圖1。
G1:乳香、沒藥、紅花、羌活、獨活、當歸、威靈仙、細辛、麻黃、防風、川芎、馬錢子、透骨草。
G2:附子、草烏、川烏。
G3:樟腦、肉桂、干姜。
G4:續斷、杜仲、骨碎補、木瓜、蜈蚣、天南星、伸筋草、艾葉。
G5:麝香、桂枝、川椒、木香、丁香、半夏、白芥子、白芷。
G6:穿山甲、土鱉蟲。
G7:生地黃、丹參、赤芍、大黃、冰片。
G8:秦艽、全蝎、牛膝、桃仁。

圖1 骨痹病外治方藥高頻藥物聚類分析樹狀圖
中醫外治法源遠流長,長期以來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疾病的診治中。雖然歷代醫家在臨證中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和豐富的證治經驗,而這些方劑又廣泛記載于古今醫籍和臨床著述中。但是由于各醫家對疾病認識的角度不同以及個人認識的局限性,使得中醫在骨痹病病因病機、辨證施治以及方藥證治規律等方面尚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的研究,特別是對大量文獻資料中關于該病證治經驗方面的系統整理和研究尚屬空白,這些均不利于中醫藥療法的臨床評價和中醫病-證-方-藥規律的規范化研究[6]。
本研究通過對近現代著名醫家治療骨痹病外治方藥170首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后發現:1)骨痹病外治方藥組成中以祛風濕藥、活血化瘀藥、解表藥、補虛藥及溫里藥為主(77.7%),是外治方藥中的主要藥物。其中又以補血藥、補陽藥和補氣藥應用為主。2)在對藥物性味與歸經分析中,組方中以溫熱類藥物的使用為主。另外,辛味藥物的使用仍舊占有很大比例,藥物歸經則以五臟為主。因此筆者認為,在骨痹病外治療療法的應用中,近現代醫家在不僅注重對疾病本質的分析,同時在外治法中更加突顯了辨病與標本兼顧的原則。說明近現代醫家在臨床運用中,體現了該病以“本虛”為主,加之感受風寒濕等外邪,從而出現痰濁瘀滯的病機特點[7]。因此在中醫外治法則上強調以“祛邪溫通”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風通絡”的臨證治療理論與思路[8-9],由此也符合了骨痹病(邪、虛、瘀)的致病原理。3)通過對8個聚類方的分析,將近現代骨痹病外治方藥的組方用藥規律總結如下:1)辛開苦降,甘溫并施;2)不避畏反,毒藥共用;3)攻補宣散,行氣通脈;4)通關開結,重用厚味。外治方組方藥以祛風濕藥、活血化瘀藥、解表藥、補虛藥、溫里藥為常見,藥物性味歸經則以溫熱、味辛及歸肝、心為主。同時,對收錄的170首方劑中常用藥對總結如下:扶正祛邪類藥對包括骨碎補、續斷;祛邪類藥對包括沒藥、乳香與草烏、川烏等。上述方劑聚類分析的結果也反映了外治方藥中配伍關系密切的常用藥物組成的聚類組合,顯示了“物以群分,方以類聚”的組方特點。
回顧上述研究結果,我們認識到在中醫外治方藥的研究中任重而道遠,主要體現在:1)要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一步研究和闡述藥物組方、性味歸經與藥物用量的關系;2)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與藥理學研究技術,對應用頻次高的療效確切的臨床常用的單味藥物、藥對以及方劑進行基礎試驗和臨床研究。在整理和優化前輩先賢留下的中醫中藥寶貴財富的同時,對現代中醫藥新藥的研究開發和臨床用藥很有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及參考價值[10-12],并研制出更多治療骨痹病新藥。同時也是挖掘中醫藥學特色優勢,把握中醫藥學自主學術主體,解決在信息時代多態文化中中醫藥學自身命運和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13-14]。
[1]周翠英,孫素平,傅新利.風濕病中西醫診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448.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J].中級醫刊,1995,30(5):58.
[3]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5]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1-10冊.
[6]李渡華,支政,李渡斌,等.中醫方藥歸經量化研究[J].中醫雜志,2011,52(22):1895-1897.
[7]魏巍.王春林教授推拿治療膝痹病的臨床經驗[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3):4-5.
[8]譚業宏.淺談《醫宗金鑒》痹病的辨證施治[J].醫學信息,2010,23(7):2199.
[9]郭勇.郭振江“治骨先治脾”論治骨痹學術經驗初探[J].中國中醫骨傷外科雜志,2013,21(1):58-59.
[10]呂寶榮,季衛鋒,童培建.淺探肖魯偉論治骨痹和老年腰痛的經驗及其學術觀點[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6):393-394.
[11]徐春波,王思成,賀興東,等.名老中醫傳承研究模式與研究方法[J].世界中醫藥,2009,4(6):342-344.
[12]張艷霞,張成博.骨痹古代中醫文獻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3):223-225.
[13]陳麗蘭,陳阿蘭.項痹病的中醫辨證施護[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3):128-129.
[14]李滿意,婁玉鈐.骨痹的源流及相關歷史文獻復習[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4,3(12):59-68.
(2015-10-06收稿責任編輯:張文婷)
Literature Search of modern times physicians discuss in external treatment rule involving the bone disease
Deng Yingjie,Li Leijiang,Fang Rui,Liang Zhiquan
(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toXinjiangMedicalUniversit,Urumqi830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odern subject to external treatment of the formulas of involving the bone disease sent drug laws,further discussed that the modern physicians understanding of involving the bone disease treatment.Methods:Based on modern physicians differentiation sense,fractures involving the bone basis,monographs and core journals to collect the object,adopts the method of electronic retrieval and manual retrieval for Chinese medical check record,through the system of literature for each subject to external treatment of involving the bone disease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of the formulas,determine the disease name,using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check record of 170 external treatment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rule for research involving the bone disease.Results:The drug class to make up for virtual medicine,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drugs,medicine(mainly; Medicinal propertie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warm,hot,flat,cold sex; Ingredients in symplectic taste,bitter and umami is given priority to; By positioning in liver,heart,lung,spleen,kidney,Drug application frequency in radix aconiti,angelica root,kusnezoff monkshood root,frankincense,safflower,asarum,radix clematidis,tougucao,myrrh,live alone for common,through system clustering form eight parties and common medicine.Conclus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further confirmed that modern physicians will deficiency,blood stasis and evil as the main pathogenic factors involving the bone disease,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quality for the formula of the formulas on drug law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to the later scholars in external treatment involving the bone disease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formulas.
Bone disease; External treatment; Formula; Clustering analysis;Literature Search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民族醫藥青年科技人才專項項目(編號:2010ZMY17)
鄧迎杰(1975.12—),男,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骨與關節疾病的臨床及基礎研究,E-mail:71595700@qq.com
方銳(1974.02—),男,博士,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與關節疾病的臨床及基礎研究,E-mail:xjfr@163.com
R244;R2-03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6.0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