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海
美軍網絡司令部副司令麥克勞林中將9月20日表示,“中國和俄羅斯的網絡軍事能力接近美軍,美軍正在采取措施應對這一挑戰”。而且,他還不點名地宣稱一些國家正謀求竊取美軍的國防資訊,并設法攻入和控制美軍的作戰網絡。這些鋪墊其實是為美國網絡部隊的行動制造借口,因為麥克勞林在這次發言中透露的最大信息是,美軍網絡司令部的133個網絡作戰小組將在這個月底取得初始作戰能力,其中大約一半的小組將注重網絡防衛,另一半注重提升網絡攻擊能力。換句話說,美網絡任務部隊將于今年9月底準備行動。
“網絡威懾”成為美國又一個戰略著力點
美高層今年4月已釋出消息,有意將網絡司令部“升級”為一個完整的作戰司令部,即聯合網絡作戰司令部。美軍網絡空間司令部是2009年由網絡戰高層指揮機構、全球網絡作戰聯合特遣部隊和網絡戰聯合職能組成司令部合并組建的,在行政上隸屬戰略司令部,但業務與指揮相對獨立。網絡空間司令部的成立,首次將網絡防御、網絡資源利用和網絡攻擊集成至一個部門,是美軍建立完善網絡作戰體系的重要步驟。其目標是加快構建網絡空間安全的戰略體系,大力加強網絡作戰力量建設,以實現對網絡空間控制的霸權地位。
2015年4月,美國防部又發布新版《網絡空間戰略》概要,首次公開表示將網絡空間行動作為今后軍事沖突的戰術選項之一,表明美國已突破了網絡空間作戰的編制體制、武器裝備、融入聯合作戰等一系列瓶頸問題,形成了網絡攻防的有效模式,具備了發動網絡戰爭的全部能力。
除了能力建設外,美國還在推行網絡部隊從“防御型”向“報復性進攻”轉變。2011年美國防部出臺的《網絡空間行動戰略》中明確指出,一些嚴重網絡攻擊行動將被視為戰爭行為,美國將以傳統的軍事打擊,包括使用導彈和其他高技術武器對敵對國家進行襲擊。而新版網絡戰略,首次公開表示美國軍方將把“網絡戰”用作針對敵人的作戰方法,明確表示美軍在與敵人發生沖突時,可以考慮實施“網絡戰”。較之2011年的《網絡空間行動戰略》,新版網絡戰略基調已從重在防御轉向“在必要的情況下”主動進攻,“網絡威懾”也成為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體現出美國將對網絡攻擊進行報復的決心。
美國既是互聯網的締造者,也是網絡戰的始作俑者。美國通過構建網絡空間的敵人、渲染威脅的手段并以此為借口制定先發制人的戰略。事實上,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軍就對伊拉克實施了網絡戰。這被認為是美國發動網絡戰的開端。近年來,“震網”、“火焰”病毒的研發使用加強了美軍網絡攻防作戰的能力。
其中,美國與以色列聯合研發病毒“震網”被譽為“精確制導的網絡導彈”,通過使核設施中離心機感染病毒,然后更改離心機的供電頻率,從而導致離心機組運行速度異常并被迫暫停運行。從伊朗核設施遭受“震網”病毒攻擊,到因“索尼黑客襲擊事件”導致朝鮮“斷網”,美國主導的“網絡戰爭”已逐步拉開序幕。
我們應該認識到,未來戰爭戰斗的主要空間已不再是傳統的攻城略地,而是存在于頭腦之中,由信息和心理行動所主導,這種作戰樣式的不同、范疇內涵的不同、入侵和防御方式不同、金屬與非金屬戰爭并重的多形態戰爭或混合戰爭特征已日益顯現。
美已將我視為最大對手,料將展開“網絡行動”
關于美軍網絡司令部升格及網絡任務部隊準備行動,世界各國頗為關注,討論一直在持續發酵,支持與質疑的聲音也均不絕于耳。值得關注的是美軍《聯合司令部計劃》今年或許會解決網絡司令部的升格問題,形成全面作戰能力。所以,麥克勞林公開宣布網絡進攻作戰,向國會和國防部展示網絡司令部的建設成果和部隊作戰能力,是一種很好的鋪墊。
目前,美眾議院已公布授權法案,允許美國軍方將網絡部門升級為獨立作戰單位。此次授權法案將使網絡司令部以獨立的統一化指揮單位存在。美國防長卡特表示,他會就網絡作戰指揮的結構和其他機構提出重大調整建議。卡特宣稱要理順總統—國防部長—作戰司令部司令的指揮鏈,增加參聯會主席協同全球資源的職能,以及復雜行動的計劃職能。
通過多年發展,美國將網絡媒體戰、網絡心理戰、法律戰等要素納入到網絡空間的對抗體系中,進一步強化了網絡空間對抗的優勢,形成了多維度的網絡空間國家級對抗體系,并將這一體系應用于實際的中美網絡空間對抗中,已經取得了心理上、法理上和技術上的巨大優勢。當前,其主要目標是在網絡空間形成“非對稱”的絕對優勢,結合其作戰體系重新梳理網絡空間的作戰秩序,網絡司令部升級正是落實這一目標的具體措施。
對于美軍網絡司令部升格,并將對一些目標采取作戰行動,我們不應有更多的驚訝,這是其技術和力量體系發展的必然。但是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和戰術上的重視,中國已被美國列為網絡安全領域最大對手之一,未來其在網絡上對我們展開一些行動并非預料之外的景象。▲
(作者是國防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環球時報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