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莉
剛剛結束的暑假,你都完成了哪些計劃?是否抽出了時間去走走?中國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對學業繁忙的中學生來說林林總總的補習書加起來,沒有一萬,也夠幾千,但是說到行萬里路,那可真是難上加難,爹媽沒時間,自己也沒時間。不過,總有一些人會另辟蹊徑,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在一起。這不,這個暑假他們就背上行囊去美國來了一次短期游學。
夏校要在冬季申請
當很多同齡人還在因為父母要抽出三五天時間,帶著去旅游而興奮的時候,開學就要讀高二的馬可已經收拾好行囊,準備開啟自己的第二次短期游學之旅了。
“和國內很多學校不同,美國很多大學都有夏校,而我第一次知道是從我小舅舅那里。”馬可的舅舅在大學畢業之后成功申請了美國一所常春藤院校的研究生繼續深造,而在一次與外甥的視頻中,提到了學校每個暑期都有夏校,這讓馬可很是心動,于是在和父母商量后,決定試一試。馬可說雖然夏校是在暑假開辦,但最佳的申請時間是頭一年的12月開始,到第二年的二月份,正式項目是在6月中下旬開始,一般持續一個月半月左右時間,而且會有兩批,所以心動的小伙伴們可要抓緊嘍。
不是交錢就能去的夏令營
不過可不要以為夏校可以隨隨便便就申請得到,他第一次申請很隨意,覺得和國內夏令營一樣,報了名、交了錢就可以,其實并不是。尤其是一些比較專業的項目,需要有對相關學科比較了解,否則就算你申請上了,也跟不上老師的上課節奏。
雖然是暑期項目,但是美國的老師也會認真對待,他這一次完成的是一個物理方面的項目,通常都是老師上午講授理論,下午帶領他們進行實驗,相輔相成。“和國內老師的講法不一樣,這里的老師會把公式的推導過程很詳細地講解,而且老師特別歡迎同學們上課提問。”馬可表示,在美國上課一定不要放過上課提問的機會,因為提問不提問,收獲會大不一樣。而下午的實驗課則是上午理論課的延伸,美國老師更提倡鼓勵同學們自己動手去設計完成實驗項目。除了上課之外,課余的生活也是非常豐富,各種參觀與體驗也讓他的暑假變得很充實。
開拓社交變得更自信
其實,對于馬可來說,最早想來參加夏校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英語口語,因為他覺得在一個純粹的語言環境中,才能“逼迫”自己好好學習新語言,然后可以更進一步地去了解當地人的思維模式,這樣對學習語言也是大有益處。
除此之外,夏校之行也讓他結交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朋友,他們很多城市很多國家,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而與這些人的交往中,也開闊了他的視野,對未知的世界也充滿了好奇心。他表示,美國人其實非常重視課后的社團活動,注重社交,如果想真的融入他們,一定要多多參加活動。
對于很多同齡人還在為留學擔心——擔心自己是否能適應全新的學習環境、是否可以通過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已經有兩個暑假在美國度過的馬可顯得就有信心多了。
“第一次出國前,我也很忐忑,怕想家,怕聽不懂,怕吃不慣……就是別人有的擔心,我也有,但是我一想,反正最多不過四十幾天,咬咬牙就過去了。”正是這樣的心態,讓馬可初到美國,面對一些困難時,自己安慰自己,無所謂,大不了咱就回國去。不過隨著學習的深入,馬可越來越喜歡美國更開放的學習方式,比起國內填鴨式的教育模式,美國的教育理念在某些方面更能挖掘學生的潛力,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點去學習。
夏校雖好也要按需申請
此外,通過一次不成功兩次成功的申請經驗,馬可表示夏校的性質有好幾種,同學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比如我這一次申請的就是比較專業的,屬于學術型的,含金量更高一點點,適合年紀稍大一些的,不過錄取率也是相對較少的比較難申請。”而夏校的申請并不需要走后門托關系,都是通過學校官網進行的,申請表格和文書是必不可少的,里面也要寫明自己最近兩年左右時間的活動經歷和學業成績,而另一項標配則是老師的推薦信。
夏校的經歷會讓你更深切地體會美國教育的風格,但是并不能一定在你今后申請學校時起到加分的作用。與它的“鍍金”相比,更重要的是你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能學到什么,能給你的授課老師留下一個怎樣的印象——比起千篇一律的推薦信,老師的印象分可能在你申請該學校時更有幫助,要知道美國人非常看重課堂參與度,在美國讀中學的學生,總分由多個方面組成,其中課堂參與度的占比不亞于一次期末考試的成績。
所以,善于社交的學生在夏季項目收獲的不僅僅是課程本身,還有人脈,優秀的同學、老師。看來,夏校的收獲是因人而異的,但別樣的體驗無疑會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