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剛建
一次去超市購物,付錢時看到兩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在與售貨員交流。其中一個女孩說:“阿姨,我們逛了半天也沒發現什么要買的東西,您說我們買點什么好呢?”售貨員不解地問:“既然你說沒什么要買的東西,為什么還要買呢?”另一個女孩不屑地說:“來逛超市,什么都不買,那不太丟人了!”聽到這兒,我不禁愣住了。
且不說這兩個中學生,想想我們身邊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手里都有固定的零花錢,有的甚至數目不菲,于是零食、玩具、各式各樣的學習用品……充斥了孩子的世界。校園內亂扔廢品、紙張的現象屢禁不止,不但影響了校園衛生,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消費高額化、盲目化,這已成為當前學生生活的誤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陷入消費誤區呢?
首先,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質生活的富裕,也給人們的價值觀念帶來一定的消極因素。人們千方百計掙錢,理直氣壯談錢,大把大把花錢,學生耳聞目睹了金錢的魅力。社會上“講排場”“比闊氣”的歪風邪氣導致學生攀比之風日盛,加之一些傳播媒介的誤導,滋生了學生錯誤的消費觀。
其次,獨生子女日益增多,普遍出現了幾位家長圍著一個孩子轉的現象,家長們對“獨苗”過分寵愛,希望下一代過上豐富優越的生活,過分溺愛孩子,即便是不太富裕的家庭,也節衣縮食來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出現了“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
社會、家庭將學生一步步推向消費的誤區,而學校也因各種因素的影響未對學生的消費引起足夠的重視。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有責任對學生的消費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那么怎樣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觀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第一,以德育教育為主,充分利用班會活動及校內外的德育陣地進行宣傳教育,使學生懂得:一個生活幸福的人不僅需要物質生活,還需要精神生活,比如知識、健康、能力、友誼等,但這些都不是金錢能夠買到的。金錢雖然可以滿足人的物質享受,但未必就能讓人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從而使學生了解正確消費帶來的積極效應。
第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勞動觀教育,讓學生懂得金錢要靠勞動獲得。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專題片,了解貧困山區人民的生活現狀;進行社會調查明白個體戶生意場上的風險;采訪企業家感受他們創業的艱辛;與爸爸媽媽傾心交流,理解他們生活的壓力;召開主題班會“我來談勞動”“勞動最有滋味”“比比誰最巧”等,從而使學生知道金錢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做到自覺節約用錢,正確消費。
第三,要形成正確的消費觀,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如捐助希望工程,幫助身邊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援助需要幫助的人等。我校五年級學生楊帆被檢查出身患癌癥,楊帆父母下崗,楊帆父親去年又在一次車禍中雙腿致殘。屋漏偏逢連陰雨,楊帆患癌使這個本已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為救孩子,楊帆的父母已借遍了所有的親戚,正準備賣掉僅有的兩間房子。幫助孩子迫在眉睫!楊帆的不幸遭遇引起了學校的關注,學校號召全體師生共同幫助這個貧困的家庭。我及時召開了班會“讓生命充滿愛”,向學生講了此事,學生深受感動,紛紛拿出自己的零用錢。在這次活動中,學生深受教育:當自己做了好事,幫別人渡過難關時,自己就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觀教育,還要積極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與家長共同指導學生正確的經濟行為,按不同形式進行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理財教育,指導學生有計劃地支配錢,合理地安排生活開支,把錢用在刀刃上。教育學生繼承勤勞簡樸的傳統美德、艱苦樸素的革命精神,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消費觀,讓他們知道有了錢不能光想到自己,更要想到祖國還有很多不富裕的人民,不能亂消費。
總之,學生消費教育已成為不容忽視的教育組成部分。當然,對學生進行正面消費教育還必須凈化教育環境,將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相結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