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梅
他不改初衷,在基層計生崗位上一干就是38年,從事計生協工作29年,從一個毛頭小伙、復員軍人,到現在的計生協副會長,他矢志不移地把所有的心血和汗水,都獻給了人口計生事業。在他的努力下,濮陽市華龍區、鄉(街道辦事處)、村三級計生協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力地推動了該區人口計生事業的發展。他就是濮陽市華龍區計生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魏鳳鳴。
1982年,魏鳳鳴開始從事人口計生工作。1988年12月1日,濮陽市華龍區計生協正式成立,他負責計生協具體工作。當時,由于人員少,沒有經費,他經常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到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宣傳國家的計生政策,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成立計生協。經過一年多的努力,1989年年底,全區80%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都成立了計生協。
通過他的努力,華龍區計生協做到了每月召開一次理事會,并制訂了工作計劃,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使計生協工作步入正常運行的軌道。隨后,華龍區計生協被列入區群團組織,編制由原來的1人增加至15人,并被納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隨后,他積極組織開展“協會組織建設年”活動,按照《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章程》規定,區、鄉(街道辦事處)、村三級成立了計生協會。在他的努力下,如今的華龍區計生協已發展成為該區會員最多、覆蓋面最廣的群眾組織。
華龍區是一個新建城區,這里的大多數人都是從農村來的,多子多福、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在這些群眾的頭腦中根深蒂固。為改變他們落后的生育觀,魏鳳鳴親自策劃,每年在“5·29” 活動中,以戲曲、歌舞、小品、知識競賽等形式開展文藝活動100余場次。一次次的“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如春風般吹進群眾的心田,如今,群眾落后的生育觀已基本轉變。
近年來,在魏鳳鳴的積極倡導下,全區上下積極開展各類服務活動,累計服務群眾2.6萬人次。華龍區在濮陽市率先建立了“河南省豐地生育關懷示范基地”“吳越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等生育關懷基地。魏鳳鳴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支持,切實為計生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截至目前,華龍區已爭取資金30萬元,幫扶“五關懷”對象1000余人,為他們提供幫扶資金10萬余元,為落實節育措施的育齡夫婦、撫慰金發放對象及特殊計生家庭免費送一份“計生家庭意外保險”,并積極為廣大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和生育方面的難題。
魏鳳鳴是在黨的陽光雨露滋潤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每次進步都是黨給予的極大關懷,為此,他遵守黨的計生政策,只生育了一個女孩。多年來,他走遍市區的大街小巷,進入各家各戶,把愛和政府的溫暖帶給群眾。
為提高華龍區計生協工作水平,全面推進計生基層群眾自治,他經常加班加點工作,節假日也從不休息,任勞任怨。他說:“計生協是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一座橋梁,在當前計生政策調整期,人民群眾對二孩政策存在片面認識,計生協需要正確把握黨的政策導向,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生育觀,為建設富裕、文明、生態、宜居的華龍區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為探索新常態下“三個服務”工作的新路子,魏鳳鳴多次帶領華龍區計生協人員,到沁陽市、滎陽市、淮陽縣學習。
魏鳳鳴作風正派,大公無私,堅持正義,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不管社會上刮什么風,他都認為給群眾搞好服務才是正風,因此,不論到什么地方,他始終懷著一顆赤誠的為民服務之心。
辛勤的耕耘,無私的奉獻,換來了豐碩的成果。據了解,華龍區計生協建立了濮陽市第一家計生群眾自治示范社區——清華社區,在全省建立了第一個縣級計生協黨組,建成了全國計生協先進村——牛村,樹立了全國計生干部的好榜樣——閆淑英。如今的華龍區計生協成了“知名協會”,曾多次被中國計生協、河南省計生協授予先進單位,全國有20多個市(縣、區)計生協來華龍區學習交流。魏鳳鳴本人也數十次榮獲國家、省、市級計生協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從1999年至2006年,他每年都被評為全省計生先進工作者,2015年被評為全省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管理工作先進個人,2015年被推薦為全國計生協工作先進工作者。
歲月染白了魏鳳鳴的雙鬢,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現在的他依然奮斗不止,在計生協戰線上散發著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