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琪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關于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就業觀的調查
汪曉琪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本文通過對新疆大學的近百位女碩士進行調查,分析了新疆大學的女碩士研究生就業的首要目的和就業態度,以及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培育的對策。
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就業
2015年,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畢業學生數高達770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空前加大。部分畢業生選擇讀研,緩解就業壓力。據教育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參與2015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的170余萬學生中,有一大半是女生,女碩士數量幾乎占了整個碩士生群體的“半邊天”。然而,伴隨著女碩士就業日趨嚴峻的形勢而來的相關就業問題,也變得格外引人關注:就業率低下、就業滿意度不高、就業歧視、隱性失業等一系列問題屢見不鮮,甚至出現了學歷和就業率成反比的情況。面對如此的就業情況,新疆大學的女碩士會擁有怎樣的就業傾向?她們會有怎樣的就業態度?為了弄清這些問題,筆者對新疆大學的近百位女碩士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新疆大學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部分在校女碩士研究生,為求本次調查的全面性及準確性,選取的樣本涵蓋了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生源地的在校女碩士研究生,這樣可以較好的反映不同學科,不同經濟環境背景下的女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觀念及其差異性。具體調查對象概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概況表
(一)就業目的。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新大女碩士研究生就業的首要目的是實現自身的價值,選擇這一選項的女碩士占總樣本的72%。其次是為了生計,選擇這一選項的女碩士比重占51. 74%。而排名最為靠后的選項是奉獻社會,選擇這一選項的女碩士僅占26%。由此可見,新大女碩士研究生崇尚自我,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她們不再拘泥于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在家“相夫教子”的價值觀,而是認為女性應將工作作為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渴望通過事業的成功實現個人價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數女碩士認為就業的目的應當是奉獻社會,這說明當代女碩士研究生在就業目的的認知上,沒有處理好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自我價值重于社會價值。
(二)就業態度。
本部分內容從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認知、誠信意識三個維度對其就業態度進行考察,其中就業認知主要圍繞著女碩士對自身的認知、社會的認知、就業實現途徑的認知進行調研分析。
1.職業規劃。女碩士職業規劃即女碩士按照自身情況,從主客觀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總結,從職業定位、目標設計、通道設計三個方面來確立個人事業的奮斗目標,并就每一階段實行的時間、次序、目標進行科學安排的一個持續系統的計劃過程。
談到新疆大學女碩士具體的職業規劃,情況并不樂觀,調研數據顯示57.8%的女碩士選擇了職業規劃較模糊,選擇職業規劃很明確的同學占21.9%,還有20.8%的女碩士選擇了走一步算一步,這也反映了當代女碩士就業觀存在職業規劃欠缺的問題。
2.就業認知。就業認知即人們在職業選擇時,對自身、職業及與就業相關的社會問題的看法,推理和決策。
在對新疆大學女碩士認為自己在就業時可能存在的不足點這一問題進行調查時發現,當代大部分女碩士能夠比較客觀的評價自己的能力,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沒有因為自己的學歷較高而盲目自信,這一點是令人感到十分欣慰。在就業時的不足點選項所占比重從高到低依次為:相關工作和社會經驗不足占55%、溝通協調能力不足占17.3%、承受與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足占15.2%、專業知識水平不足占12.5%。幾乎沒有人選擇不存在任何問題這一選項。
對就業形勢的認知,從調查數據反饋來看,選擇對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認為可以順利就業的新大女碩士研究生占總樣本的27.8%,63.9%認為就業形勢不太樂觀,想找到自己滿意工作難,有6.3%的女碩士研究生對就業形勢表示悲觀,對自己的前途感覺不知所措,僅有1%的女碩士選擇了不知道,沒感覺。由此可見,大不都認為如今就業形勢不太樂觀,很難找到滿意的的工作。與此同時部分女碩士對自己的就業前景很有信心。
(一)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
1.就業價值認識存在誤區。通過調查發現,雖然新疆大學女碩士對基層就業問題趨于理性,但仍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偏向于不去基層就業,表示不愿去基層等一些較為落后地區工作的同學占到了33.3%,僅有12.5%的同學明確表示愿意去。部分同學認為基層經濟條件較為落后,工作生活條件艱苦,思想觀念保守,展示自我才能的機會和平臺較少,因此不愿意下基層。新大女碩士就業崗位選擇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職業是否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而很少有人去考慮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和需要,不能夠將國家利益同個人利益相結合,這是價值取向上的一種失衡,也反映了新疆大學女碩士服務基層,奉獻社會的意識較弱。
2.依賴及從眾心理明顯。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新疆大學女碩士在就業過程中許多都存在從眾、依賴等多種不成熟的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大女碩士的就業成功率。她們往往不能憑借自己獨立的去分析所要從事的工作是都合適自己,相反她們可能更愿意依賴家人朋友給的意見進行取舍,期望通過家長親戚朋友的社會關系順利就業,這反映了一部分新大女碩士研究生依賴心理嚴重,缺乏拼搏的勇氣和自信,自主就業意識匱乏。這種不成熟的從眾心理不利于新大女碩士對自身及具體工作做出客觀的評價和認識,同時也局限了自己的就業范圍,束縛了自己的就業行為,導致失去許多不錯的就業機會。
(二)新疆大學女碩士就業觀培育對策。
1.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就業觀培育社會層面。(1)政府出臺針對女碩士的優惠就業政策。在落實已有的政策之外,國家還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如女碩士生育期給企業予以較為優厚的政策性補償等等,同時給予企業人才招聘方面的政策性指導,鼓勵用人單位大膽聘用女碩士研究生,逐步實現企業招聘公開透明,使女碩士研究生在就業時能真正享有公平競爭,擇優錄用,這一方面使女碩士獲得了更多平等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會對女碩士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產生積極影響。(2)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是促進我國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和轉變就業觀念的重要措施。對于女碩士而言,加快完善落實女性生育保障體系,充分保護女性的合法權益,使女碩士研究生在就業中的平等地位得到有效保障這點尤為重要。做好國家、企業、職員自身合理承當生育成本工作,真正做到生育保險社會及法制化。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人單位錄用女碩士的后顧之憂,且有利于增強女碩士研究生就業信心,減少就業依賴心理。
2.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就業觀培育高校層面。加強職業規劃指導與創業指導。通過本次調查不難發現,雖然女碩士的就業敏感度較高,但談到具體的職業規劃情況并不樂觀。職業生涯規劃模糊的同學面對就業往往缺乏自信,更容易感到壓力,產生迷茫心態,催生依賴心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高校應對學生個人特點進行歸類分析總結,開設不同內容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女碩士研究生作為女性中的精英,恰恰是女性中最具有創業潛力和創業條件的群體,因而學校應高度重視培養女碩士研究生的創業意識,加強對其自主創業的指導工作,幫助其發揮潛能,為社會創造財富。
3.新疆大學女碩士研究生自身角度。(1)堅持積極樂觀與實事求是的就業態度。具體到就業問題,女碩士應該堅持積極樂觀的就業態度,把眼光投向就業市場競爭的陽光之處。女碩士具備較男碩士得天獨厚的性別優勢,她們往往語言天賦較強,且遇事心細,富有親和力,善于與人溝通,特別是在一些單調乏味的工作中比男生更能耐得住性子,這些都是她們的優勢。特別是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女碩士作為優秀女性的代表,應從整體上以積極樂觀的女性形象帶動女性素質的改進。這里所說的堅持積極樂觀并不是盲目樂觀,女碩士還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就業態度。(2)正確領悟人生價值。人生價值的正確領悟,有助于正確人生觀的樹立和就業心態的端正。人生價值內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從擇業角度看,女碩士研究生要正確領悟人生價值,首先應處理好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二者間的關系。女碩士在就業時,不能一味的強調自身價值,而是應該把握適度原則,努力找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均衡點。一旦人們追求的自我價值是有利于社會價值實現的,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才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價值,才能在未來的事業發展中取得較大的成功。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新疆大學的女碩士研究生在就業觀上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奉獻意識薄弱、自主創業就業意識較低、職業規劃模糊等等。在面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同時,新疆大學的女碩士研究生首先要做到的是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教育女碩士轉變就業觀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實現的,雖然女碩士自身主觀努力起到的是內在決定性作用,但還是要以家庭、學校教育為基石,社會教育為依托,把其放到社會大環境中歷練,內外因相結合,及時有效地對女碩士研究生進行轉變就業觀教育。
[1]閆麗君.女碩士研究生自我發展之期望調查[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1(12):29-37.
[2]曾曉芬.我國高校女碩士生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劉倩,王小丁.研究生就業現狀探析與對策[J].紅河學院學報,2013⑷:87.
[4]周曼.高校女碩士研究生就業觀培養[J].林區教學,2014(3):121-122.
C913 ;G64
A
1671-864X(2016)09-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