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萍,袁全蓮
(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北京 100080)
?
1 580例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社區追訪結果分析
韓萍,袁全蓮
(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北京 10008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區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社區追訪現狀,為政府部門制定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方法對海淀區2012至2014年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者社區追訪的回顧性分析。結果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保健的兒童中,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共1 580人。對其中1 480名進行了聽力復篩,復篩率為93.67%,230名兒童復篩未通過,復篩未通過率15.54%。復篩未通過兒童中,有127名進行了診斷性聽性腦干反應(ABR)檢查,診斷率55.22%,診斷聽力損失37人。在診斷為聽力損失的兒童中,男童22人,女童15人,兩者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00,P=0.96);本市戶籍兒童24人,外地戶籍兒童13人,兩者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01,P=0.94)。結論通過社區對篩查未通過兒童進行追訪,是行之有效的追訪方式。聽力診斷率有待提高,建議拓寬宣傳渠道,讓家長更多了解聽力知識。建立完整的聽力篩查和診斷信息系統,對聽篩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實現資源共享。
新生兒;聽力篩查;社區;追訪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basisfordecision-makingbyanalyzingfollow-upresultsof1 580caseswhofailedinnewbornhearingscreeninginHaidianDistrictofBeijing.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wasconductedonthefollow-upresultsof1 580caseswhofailedinnewbornhearingscreeninginHaidianDistrictofBeijingfrom2012to2014.ResultsAmongtheneonatesbornduringOctober1, 2012toSeptember30, 2014anddoingphysicalexaminationin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 1 580casesfailedinnewbornhearingscreeninginHaidianDistrict.Ofthefailedcases1 480 (93.67%)acceptedsecondaryscreening,and230 (15.54%)casesfailedagain.Therewere127 (55.22%)caseswhofailedinsecondaryscreeningacceptedABRexamination,and37wereconfirmedwithhearingloss,including22boysand15girls.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wasfoundinsex(χ2=0.00,P=0.96).Therewere24neonateswithcityregistrationand13caseswithothercityregistration,butthedifferencewasnotsignificant(χ2=0.01,P=0.94).ConclusionFollow-upbycommunitydoctorsisaneffectivemethodtofollowupneonatesfailedinhearingscreening.Thediagnosticrateofhearingneedstobeenhanced.Itissuggestedtoexpandeducationchannelstoimprovethecognitionofparentsonhearing.Acompleteinformationsystemincludinghearingscreeninganddiagnosisshouldbeestablishedtounifymanagementonhearingdataandrealizeresourcesharing.
[Keywords]newborn;hearingscreening;community;follow-up
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目標是早期發現有聽力損失的兒童,進而實現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使其實現“聾而不啞”,最大可能地使其在生活和學習方面回歸到正常兒童之中。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能不能及時進行復篩和診斷,決定了這一目標能否最終實現。為使篩查未通過兒童及時復篩,北京市海淀區多年來利用婦幼三級網絡,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兒保醫生對篩查未通過兒童進行及時登記、追訪。本研究從社區層面對海淀區2012至2014年全區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的兒童追訪數據進行分析,了解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的復篩和診斷情況,為進一步提高聽力篩查工作質量提出建議。
1.1研究對象
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進行兒童保健,在分娩機構進行了耳聲發射篩查且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結果為單耳或雙耳未通過的兒童,共計1 580人。
1.2方法
按照北京市兒童聽力篩查未通過兒童追訪管理辦法,海淀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兒童保健醫生對本轄區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登記到“社區聽力篩查可疑兒童追訪登記表”,利用電話追訪或兒童體檢日現場追訪兩種方式,及時對已登記兒童進行追訪,詢問家長聽力復篩和診斷情況,記錄追訪結果,對未復篩或未診斷兒童家長進行宣教,督促其及時就診。根據婦幼統計年度(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每年將追訪登記信息上報到海淀區婦幼保健院,海淀區婦幼保健院有專人負責對追訪信息進行匯總、整理、核對。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計算機,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追訪結果進行統計描述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1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結果
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出生,在海淀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保健的兒童中,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共1 580人。其中男童933人,女童647人;本市戶籍1 095人,外地戶籍485人。雙耳未通過710人,單耳未通過870人,見表1。

表1 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結構分布[n(%)]
2.2復篩結果
1 580名初篩未通過的兒童中有1 480名進行復篩,復篩率為93.67%,其中230名兒童復篩未通過,復篩未通過率15.54%,見表2。

表2 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復篩結果[n(%)]
2.3復篩未通過兒童診斷結果
230名復篩未通過兒童中,有127名兒童進行了診斷性ABR檢查,診斷率55.22%;其中診斷聽力損失37人,見表3。在診斷為聽力損失的兒童中,男童22人,女童15人,兩者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00,P=0.96);從戶籍來看,本市戶籍兒童24人,外地戶籍兒童13人,兩者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01,P=0.94)。

表3 新生兒聽力篩查初篩未通過兒童診斷結果[n(%)]
表4診斷聽力損失兒童戶籍和性別分布[n(%)]

Table 4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sex distribution ofneonates who diagnosed with hearing loss [n(%)]
3.1通過社區對篩查未通過兒童進行追訪,是行之有效的追訪方式
國外報道約50%的篩查未通過兒童沒有進行診斷,被標記為失訪[1]。我國亓貝爾等[2]的研究報道38.46%的復篩未通過兒童失訪。本研究數據顯示復篩和診斷兩步追訪后失訪率僅為2.78%。2010年,衛生部頒發的新版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重點增加了隨訪環節,說明篩查后追訪是聽力篩查的重要內容之一。新生兒出生后從新生兒訪視開始進入社區兒童保健系統,社區兒童保健醫生和兒童家長在兒童訪視和體檢過程中能有較多的接觸和交流,更方便對兒童進行追訪。海淀區在聽力追訪工作中要求訪視醫生第一次入戶訪視時登記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在滿月訪視時提醒初篩未通過兒童家長及時到分娩機構復篩。新生兒訪視醫生在訪視結束后與兒童保健醫生交接聽力初篩未通過兒童名單,兒童保健醫生在第一次體檢時追訪、記錄兒童復篩結果,對未去復篩者再次予以提醒、宣教。對復篩未通過兒童,兒童保健醫生會在兒童3月齡時電話或者在體檢時追訪并記錄其診斷結果。本文數據顯示社區追訪聽力篩查復篩率達到93.67%,高于以醫療機構為統計基礎的復篩數據[3],也高于2009年出版的新生兒及嬰幼兒早期聽力檢測及干預指南(草案)中提出的復篩率達80%的指標,證明通過婦幼保健三級網絡,由社區兒童保健醫生進行聽力追訪能夠及時督促家長帶兒童復篩,是行之有效的追訪方式。
3.2聽力診斷情況不容樂觀
2010版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中明確指出,復篩未通過者應當在出生后3個月內到指定的診斷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本研究數據顯示,僅有55.22%復篩未通過兒童家長帶兒童進行了診斷性檢查。從戶籍和性別來看,男女童之間、本市戶籍與外地戶籍兒童之間診斷率沒有明顯差異。診斷率偏低最大的可能是家長對聽力損失認識不足,多數未診斷家長認為在日常觀察中沒有發現兒童有聽力問題,或者因為兒童要在診斷檢查時服用水合氯醛,擔心對兒童健康造成影響,不愿意帶兒童進行進一步檢查。研究表明,如果家長通過觀察患兒言語發育異常來發現聽力損失,早期發現患兒的難度就更大。對聽力損失兒童干預越早對孩子聽覺康復、言語語言發育越好[4],而黃麗輝等在2011年研究結果顯示國內聽力障礙患兒的平均發現年齡在2~2.4歲。因此,要拓寬宣傳渠道,除發放宣傳資料和進行健康教育講座外,充分發揮公眾媒體的作用,在網絡、報紙、電視等多做宣傳,讓家長更多更好地了解聽力篩查和聽力診斷,提高家長重視程度[5]。此外,要建立完整的聽力篩查和診斷信息系統,對于聽篩數據進行統一管理,通過系統給家長發提示短信,提醒家長在規定時間內到診斷機構進行診斷性檢查。
3.3建立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
在追訪過程中發現部分家長雖然帶兒童進行了進一步檢查,但不愿將檢查結果告訴社區兒童保健醫生。通過建立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將聽力篩查和診斷的信息反饋給社區,避免部分家長隱瞞診斷結果,并可以減少社區兒童保健醫生追訪工作量。目前,北京市建立了婦幼信息系統,整合了篩查機構的聽力初篩和復篩信息,政府機構應加強管理力度和指導,使診斷機構能及時將兒童診斷結果錄入信息系統,更好地將信息系統利用起來,形成完整的資料庫和管理鏈,做到信息通暢,監測靈敏,數據準確。
[1]RussSA,HannaD,DesGeorgesJ, et al.Improvingfollow-uptonewbornhearingscreening:alearning-collaborativeexperience[J].Pediatrics,2010,126(Supp1) :S59-S69.
[2]亓貝兒,黃麗輝,程曉華,等.北京城鄉結合部新生兒普遍聽力篩查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0,18(1):14-16.
[3]張晚霞,袁雪,陳雪輝,等.2007-2010年北京市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6):560-563.
[4]TheAmericanAcademyofAudiology.ChildhoodHearingScreeningGuidelines[DB/OL].[2011-09-30]http://www.audiology.org/resources/documentlibary/Pages/PediatricDiagnostics.aspx, 2012.
[5]LvJing-rong,HuangZhi-wu,YangTao,et al.Screeningfordelayed-onsethearinglossinpreschoolchildrenwhopreviouslypassedthenewbornhearingscreening[J].IntJPediatrOtorhinolaryngol,2011,75(8):1045-1049.
[專業責任編輯:艾婷]
Community follow-up results of 1 580 cases who failed in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HAN Ping, YUAN Quan-l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China)
2015-04-08
韓萍(1978-),女,主管醫師,碩士,主要從事兒童保健管理工作。
袁全蓮,副主任醫師。
10.3969/j.issn.1673-5293.2016.01.003
R722.19
A
1673-5293(2016)01-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