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天津 300204)
外語院校圖書館員與教師信息素質合作教學平臺構建*
陳晨
(天津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天津 300204)
在調研美國愛荷華大學課程在線的基礎上,對愛荷華大學課程在線的開發形式、課程內容及設計特點進行了重點分析,借鑒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員和教師合作教學的成功經驗,構建了Web2.0環境下外語院校圖書館員與教師信息素質合作教學平臺,并詳細介紹了該平臺的框架設計、模塊功能及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圖書館員 教師 信息素質 合作教學 外語院校
人類社會已進入Web2.0時代,Web2.0是以用戶參與為基礎,以Blog、Wiki、RSS等社會軟件應用為核心的新一代互聯網。平等、交互、去中心化是Web2.0的主要特征,其核心思想是“以用戶為中心”實現知識的社會化。Web2.0環境對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應重視和強調Web2.0環境下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作為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圖書館員與教師在線信息素質合作教學,是以Web2.0、4G等相關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合作開發互動式網絡教學平臺來培養和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國外信息素質合作教學起步較早,已成功實施了一批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培養大學生信息素質的項目,如愛荷華大學的“愛荷華課程在線(ICON)”[1]、陶森大學的“高效信息利用課程(UIE)”[2]、馬里蘭大學的“UMD世博會課程”[3]、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ICTDriving Licence”信息素質教育課[4],都是館員與教師合作教學的典范。相比較而言,國內高校圖書館雖然也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但學科館員很難真正融入院系教師的教學中去,不知道如何與教師建立聯系,尤其缺乏合作機制。為此,筆者重點調研了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愛荷華課程在線”(ICON)。對“愛荷華課程在線”的開發形式、內容體系、設計特點等進行了重點分析。借鑒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員與教師信息素質合作教學的成功經驗,構建了Web2.0環境下外語院校圖書館員與教師信息素質合作教學平臺,以期為國內高校信息素質合作教學提供參考。
美國愛荷華課程在線(TeachingWith Innovative Style and Technology,運用創新性教學風格和技術手段實施教學)項目,支持院系教師將愛荷華大學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整合到各自專業課程中。自1996年首次發布以來,愛荷華課程在線以靈活的教學環境、豐富的教學內容、活潑的媒介形式得到師生的認可,被美國圖書館學會作為經典案例推廣[5]。
2.1 愛荷華課程在線的開發形式
愛荷華大學的“愛荷華課程在線”是由圖書館員、院系教師和教育技術人員合作開發的。項目始于1996年,愛荷華課程在線作為一項實驗性工程,受到愛荷華大學校長的支持,將這種合作方式稱為“TWISTed Pairs”模式。在該模式中,圖書館員作為信息專家、教師作為內容專家、教育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三者協同開發愛荷華課程在線。截止2004年項目停止時,TWIST的工作人員已將愛荷華大學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整合到了500多個學科的在線課程中。目前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員繼續與學科教師合作,在愛荷華課程在線上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各院系可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需求,申請開設不同學科的課程,教師可以從注冊附屬課程網站、發展課程網站和非注冊課程網站3種教學模式中進行選擇[6]。
2.2 愛荷華課程在線的內容體系
愛荷華課程在線主要有五部分組成,分別是課程內容、專題討論、課程儲存、在線測試、學習目標。課程集音頻、視頻于一體,嵌入了在線交流和在線測試,內容豐富、通俗易懂,任何院系申請開設課程都必須包含這5個部分[1],見圖1。

圖1 愛荷華大學課程在線內容體系功能模塊
2.2.1 課程內容模塊
課程內容模塊是由學科教師和圖書館員共同設計并講授,包含了與每個學科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科導航、閱讀、資源獲取和利用、網絡工具和技術、學習網站、名人博客等內容。講授的內容不僅幫助學生完成某項研究課題或某項作業,而是將信息素質教育循序漸進地融合到各門專業課中,使學生將信息素質作為一種必備的專業技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2 專題討論模塊
根據課程的設置,每個課程學習完成后,圖書館員和專業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共同設置在線研究課題,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完成一個專題的研究,教師給予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學生可以利用博客、維基、E-mail、BBS與教師、館員在線交流,也可以在網絡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或群體協作式討論,最后由教師和圖書館員在課程的點評討論社區對研究課題共同進行點評。
2.2.3 課程儲存模塊
愛荷華課程在線尚有“知識銀行”(knowledge bank),將所有課程儲存其中,學生可隨時在線利用,也可以將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下載儲存起來,學習更具個性化,充分達到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目的。
2.2.4 在線測試模塊
為了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堂課后都設有在線測試卷,要求學生完成一系列的練習和研究任務,交卷后可以查看正確答案和試題解析進行自我評分,以期通過在線測試,了解學生信息素質,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知識。
2.2.5 學習目標模塊
這部分主要是在線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包括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各個知識節點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對該課程一目了然,便于學生根據不同的目標層次來制定相應的學習策略,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導向和評價作用。
此外,“愛荷華課程在線”還提供剽竊檢測技術服務、My Web服務、網上數據質量評價等,免費為愛荷華大學的教師、學生提供在線數據收集、學術論文檢測、建立個人的學術站點等全面的課程服務。
2.3 愛荷華課程在線的設計特點
2.3.1 以信息素質教育標準構建課程
“愛荷華在線課程”在開發過程中,以美國大學合作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標準作為指南,根據教育標準和教學大綱設置在線課程的框架體系和模塊內容,重視信息素質培養目標的制定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強調愛荷華課程在線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確保了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員與教師信息素質合作教學的有效進行。
2.3.2 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
愛荷華課程在線的設置將信息素質教育內容與常規專業課程緊密結合,把專業必修課與信息技能通修課相融合在一起,由圖書館員和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教師以講授專業知識為基礎,不斷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圖書館員則在不同時期講授如何查找所需的信息,學生一邊學習專業知識,一邊學習信息技能,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提高了信息素質,這種授課方式受到了學生普遍歡迎,愛荷華課程在線在輔助專業課程教學方面取得了巨大實效。
2.3.3 建構主義理念指導
愛荷華課程在線,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在教學環境設計方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學習和協作學習,強調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強調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而非支持“教”,學生既有獨立探究也有合作共贏,這種啟發式教學環境和協作式學習環境的研究,目前已成為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7]。
2.3.4 注重合作開發與更新維護
“愛荷華課程在線”開發團隊由來自圖書館的14名館員和170名教師組成,團隊成員尤其是團隊帶頭人經常開會溝通和交流,就課程在線的總體建設思路、運行機制等問題進行多次研討,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實施策略。通過館員與教師的協同合作,“愛荷華課程在線”形成了特色并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網絡信息資源的變化與學生數量的增加,開發團隊及時對課程進行更新維護,不斷添加新的課程,滿足了學生研究和學習的需要。
目前外語院校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教學的課程幾乎沒有,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因此要大力加強圖書館員與教師的合作教學,以各自擁有和存取的數字資源、教學課件、學術論文、優秀課程為基礎,借鑒美國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教學的成功經驗,結合外語院校特色和社會環境,基于Web2.0技術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筆者提出了“外語院校圖書館員與院系教師信息素質合作教學平臺”的構建方案。
3.1 信息素質教學平臺的框架體系結構
信息素質教學平臺主要有外語專業信息素質知識和在線互動兩部分組成,前者是基于學科的信息素質教學課程,后者是利用Web2.0技術實現的信息交流互動平臺,并且用手機掃描圖書館主頁的二維碼可以鏈接在線教學平臺,在智能手機上觀看教學視頻,具體內容如圖2所示。

圖2 外語院校信息素質教學平臺框架體系
3.1.1 基礎課程模塊
此模塊是介紹與外語專業信息素質相關的信息知識和技能,教學內容包括圖書館中外文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外文參考工具書、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網絡信息檢索利用及評價、電子格式與數據版權、移動設備使用技能、W2.0社交媒體及在線社群的信息獲取與分享。通過這部分的學習喚醒學生信息素質的自我意識,要求每個專業的學生必須通過此模塊的學習。
3.1.2 專業課程模塊
此模塊是將信息資源有機地嵌入到專業課教學中,是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教學的核心部分。內容包括了英語、日語、俄語、德語、法語等16個語種的課程信息、課程內容、教學大綱和教學視頻,通過教學視頻講授了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外文數據庫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外語信息資源的評價和綜合利用、學科前沿信息的查找和獲得、知識產權與學術道、畢業論文設計等專業知識,通過圖書館員與教師的合作教學,滿足了不同院系、不同年級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3.1.3 相關資源模塊
此模塊拓展了與學科專業課程相關的知識資源,內容包括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開發的多語種教學參考資源系統、專家教授論文論著系統、特定課程書目推薦系統。重點介紹了免費的外文學術資源和相關學習網站,如VOA、大耳朵聽力、新華網英語版、日語版、法語版、西語版等學習網站。搜集了國內外高質量的信息素質教育課件及視頻,利用信息資源開辟了外語教學第二課堂,擴大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能力。
3.1.4 案例實踐模塊
此模塊是圖書館員與教師精心挑選的案例庫,其中包含了近年來我國外語院校立項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圖書館在課題查新、定題服務中的典型問題。對每一個案例,從“分析研究課題→確定檢索途徑→制定檢索策略→評估檢索結果”分四步對學生進行案例講解和分析,最后要求學生撰寫檢索調研報告。通過實例解析法,使學生的信息知識理論在專業研究課題中得到實踐和應用。
3.1.5 自我評估模塊
此模塊為考察Web2.0環境下學生信息素質水平,圖書館員和教師共同編制了“基礎習題庫”和“專業習題庫”測試卷,對學生進行基礎能力與專業信息素質能力的測驗,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題庫進行測試,每題都提供標準答案,便于學生多角度的反思學習過程,評定知識掌握情況,最后根據自己得分填寫對信息素質教育平臺的建議。
3.1.6 即時通訊模塊
此模塊提供參考咨詢服務,圖書館員與學科教師借助IM技術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通過微信和QQ向學生發送教學資源,開展網絡培訓,解答學生在信息檢索、館際互借、課題查新、館藏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3.1.7 博客模塊
此模塊是由PHP語言開發的博客平臺,在博客平臺,館員發布信息素質學習資源,學科信息導航、新書通報、學術期刊。教師發布教學PPT、視頻、課后作業。學生可以利用博客觀看教學視頻、參與互動討論、發表評論、分享學習資源與學習經驗,了解相關學科的研究熱點,培養學生有效的利用虛擬空間學習和交流的能力。
3.1.8 維基模塊
此模塊利用Wiki構建了資源共享和服務平臺,整合了我國8所外語院校英語、德語、俄語、阿拉伯語、冰島語等7個語種的23個語料庫,在線期刊和學科預印本的開放獲取資源,多語種教學參考書數據庫等特色資源,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站式”的語言學資源學習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外語院校資源的共享。
3.2 聯合建立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外語院校圖書館員與教師信息素質合作教學效果評價,要按照一定的評價體系進行評價,評價體系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著評價的結果。筆者認為,評價體系應該由兩部分構成,即教學過程評價和教學成果評價。教學過程評價,主要是評價信息素質教學與專業課程結合是否緊密,可采用調查問卷、座談的方式,讓學生對館員與老師合作教學的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水平等方面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教學成果評價,可采用課前課后調查法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獲取知識的能力來評價教學成果。最有效的教學效果評價是在學期論文設計中,圖書館員與教師密切合作,共同設計學期論文,考察學生對學期論文主題的理解程度,相關信息源的檢索能力,文后參考文獻標注是否規范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最后結合論文內容及完成情況,對學生的最終成績進行評分,以便判斷學生達到培養目標的程度,進而評價教師與館員在線信息素質合作教學的實施效果。
筆者所提出的外語院校信息素質教學平臺,是在圖書館員和教師的合作下完成的,體現了將信息素質嵌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而不是圖書館單獨設立的一門課程。目的在于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重視圖書館員與教師合作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鼓勵更多師生參與信息素質教學,推動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發展。
[1]Iowa Courses Online[EB/OL].[2015-11-17].https://icon. uiowa.edu/.
[2]Using Information Effectively[EB/OL].[2015-10-06].http://cooklibrary.towson.edu/.
[3]馬里蘭大學世博會榮譽課程.[EB/OL].[2015-10-16]. http://www.honors.umd.edu/.
[4]ICT Driving Licence[EB/OL].[2015-10-01].http://www. helsinki.fi/tvt-ajokortti/english/index.htm.
[5]Carol Hansen.The Internet Navigator:An online course for distance learners[J].Library Trends,2001(1):58-72.
[6]Clara S.Fowler,Elizabeth A.Dupuis.Whathavewe done? TILT's impact on our instruction programe[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00(4):343-348.
[7]Johnson Wendell G.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Theory to Information Literacy[J].College&Undergraduate Libraries,2007(7):103-118.
陳 晨 女,1978年生。碩士,館理館員。
G258.72
2016-06-03;責編:姚雪梅。)
*天津外國語大學“十二五”科研規劃2015年度科研項目“Web2.0環境下外語院校在線信息素質合作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5QN16)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