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付
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江蘇靖江 214500
*臨床研究*
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指端缺損30例療效分析
李金付
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江蘇靖江 214500
目的 探究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指端缺損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指端缺損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治療,觀察組采用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術治療。比較兩組傷口愈合時間、皮瓣成活及皮瓣并發癥發生情況,對觀察組30例患者術后隨訪情況進行記錄。結果 比較兩組皮瓣成活率和傷口愈合時間,對照組為93.3%和(16.6±1.3)d,觀察組為100.0%和(16.2±0.5)d,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皮瓣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照組發生率為23.3%,觀察組發生率為3.3%,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隨訪,皮瓣均無色素沉著、色澤紅潤,指腹飽滿且質地較為柔軟,指端存在指紋,外形較為美觀,患指感覺功能均達到S4級。結論 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與順形V-Y形島狀瓣修復術治療指端缺損均有療效,但順形V-Y形島狀瓣修復術皮瓣并發癥發生率低,治療效果安全可靠,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指端缺損;順行V-Y形島狀瓣;皮瓣成活
指端缺損為臨床常見手部損傷,且多伴有肌腱、關節、骨外露,若無法得到及時準確治療,會一定程度增加患者痛苦,嚴重者遺留殘疾[1]。皮瓣修復手術為指端缺損主要治療手段。以往臨床治療中采用的皮瓣修復術較為多樣,如逆行島狀瓣,鄰指皮瓣,腹部帶蒂皮瓣,筋膜瓣加植皮,指背局部轉位皮瓣及皮下蒂V-Y推進皮瓣等,但經臨床實踐證實,其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部分術后存在功能障礙[2-3]。保留手指長度,保持指端自然外觀,且功能及感覺良好為臨床治療指端缺損的理想目標[4]。為達到上述目標,經過對各種皮瓣的臨床研究和分析,衍生出一種“順行V-Y形島狀瓣”。該研究選取該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指端缺損患者為對象,通過與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的比較,對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指端缺損的治療效果進行了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指端缺損患者,缺損范圍1.5 cm×1.5 cm~2.0 cm×2.0 cm,伴骨、肌腱外露;全部急診修復。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0~57歲,平均年齡(36.42±5.65)歲;致傷原因:機械沖壓傷10例,切割傷4例,車禍傷2例,重物擠壓傷4例,電刨刨傷2例,電鋸傷4例,繩絞傷2例,其他2例;致傷部位:拇指4例,環指4例,中指7例,示指10例,小指5例。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6.48±5.59)歲;致傷原因:機械沖壓傷 11例,切割傷 4例,車禍傷2例,重物擠壓傷5例,電刨刨傷2例,電鋸傷3例,繩絞傷2例,其他1例;致傷部位:拇指5例,環指4例,中指6例,示指9例,小指6例。兩組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年齡在18~60歲;入院時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均伴有骨外露;具有手術指征;具有自主意識,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合并肝、心、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缺陷或衰竭者;排除合并腦肺器質性病變者;排除無法耐受手術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排除合并重大免疫系統疾病、感染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治療,麻醉后清創,以指動脈為軸線皮瓣,指掌、指背側中線以內范圍,采取逆行切取,遠端取皮瓣,游離深筋膜至指根,指根掌側對血管神經束進行分離,確認指固有神經背側支進入皮瓣后進行切取,進入皮瓣的神經予以保護,逆行掀起皮瓣,移向創面并進行縫合。斷端指神經與背側神經皮支吻合,供區行皮片移植,予以縫后,并進行加壓包扎。
觀察組:采用順形V-Y形島狀瓣修復術治療,選擇各指非工作面作為皮瓣供區,以指動脈為軸線設計皮瓣,其中小指切口設計在橈側,拇、中、示、環指設計在尺側。實施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常規清潔創面,將橡膠止血皮片扎于指根部止血,將創面內失活組織徹底清除,修剪創緣,并將骨外露端挫平。常規結扎指殘端動脈,神經切至正常,可自然回縮至到正常組織中,骨殘端修整圓滑直至與自然指端弧形相似。,沿手指側背交界稍掌側直線作皮瓣切口,先切開4 cm左右,直切至骨面,沿骨面游離皮瓣至掌側,隨后對固有動脈背側分支做結扎處理,游離皮瓣深面蒂部血管神經束,并將血管神經束包膜切開,注意避免損傷血管神經。參考指端缺損大小,在指腹由遠端橈側向尺側切口V形切開,角度>30°。將皮膚及深筋膜中橫行纖維束切開,形成V形島狀瓣,向遠端推移2~3 cm,將指殘端覆蓋,V形的頂端可切除尖角部分表層皮膚,縫合皮瓣后,使指端豐厚圓潤,外形美觀。術后墊高患指,應用烤燈照射,改善患指微循環,嚴密觀察皮瓣血運變化,并予以適當擴溶、活血、預防感染治療。術后隨訪半年。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況、傷口愈合時間以及皮瓣并發癥發生情況;并記錄觀察組30例患者術后隨訪情況。
1.5 統計方法
2.1 皮瓣成活和傷口愈合時間的對比
對照組的皮瓣成活率93.3%,觀察組為1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690,P>0.05),兩組患者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皮瓣成活和傷口愈合時間的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皮瓣成活和傷口愈合時間的對比[(±s),d]
組別傷口愈合時間對照組(n=30)觀察組(n=30)tP 16.6±1.3 16.2±0.5 1.5730>0.05
2.2 皮瓣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
比較兩組皮瓣并發癥發生情況,對照組和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皮瓣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n(%)]
2.3 術后隨訪
術后隨訪1年,觀察組患者皮瓣均無色素沉著、色澤紅潤,指腹飽滿且質地較為柔軟,指端存在指紋,外形較為美觀;與術前相比,術后傷指殘端長度無明顯縮短。皮瓣區感覺功能參考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功能評定標準[5],30例患者患指感覺功能均達到S4級。
目前臨床治療中用于修復指端缺損的手術方法較為多樣,其中常規指端修復皮瓣中,逆行島狀瓣術后皮瓣青紫腫脹明顯且供區需要植皮,影響正常功能,指端感覺不良;鄰指皮瓣手術時間長,需要二次手術,皮瓣不夠豐厚,不耐磨,指端感覺不良;腹部帶蒂皮瓣術后皮瓣臃腫,皮瓣附著指骨差,移動度大,指端感覺不良,血運差;筋膜瓣加植皮、指背局部轉位皮瓣術后指端軟組織不豐厚,長期勞動后有可能骨外露;皮下蒂V-Y推進皮瓣推進有限,外觀不良;V-Y形島狀瓣術后皮瓣豐厚耐磨,皮瓣附著穩定,感覺良好,血運好,外形美觀[6-8]。因此,目前臨床治療中多采用V-Y形島狀瓣修復指端缺損。
手指掌側動脈與背側動脈呈對稱分布,即為指掌側固有動脈2條與指背動脈2條,其中指掌側固有動脈管徑相對較為粗大,為手指主要血供來源,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術術前,對指殘端固有動脈或動脈分支做結扎處理,避免術中創面出血,影響修復效果[9]。以往治療中應用的順行島狀瓣修復由于皮瓣要整體提升,皮瓣橢圓形,且深筋膜完全游離,提供的皮瓣面積有限,血管神經拉伸長度大,皮瓣切取時需盡可能向近端游離,損傷大,并適當屈手指降低血管張力,牽拉過度時易出現血管危象,導致手術失敗。該研究中應用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指端缺損,有效彌補這一缺點[10]。術后隨訪,觀察組患者皮瓣均無色素沉著、色澤紅潤,指腹飽滿且質地較為柔軟,指端存在指紋,外形較為美觀。觀察組患者患指感覺功能均達到S4級。結果顯示對指端缺損患者予以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術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遠期療效。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后可最大限度保證手指長度,有效規避手指殘端經過修整后手指縮短,且手術過程中,指固有神經及固有動脈位置固定,易切取皮瓣,手術操作簡便,風險較小,可在基層醫院推廣。此外,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僅需進行一次即可痊愈,極大程度縮短治療周期,同時治療期間不會限制其他手指活動,皮瓣切取后,手指血液循環不受影響,皮瓣成活率較高,且皮瓣供應區位于側方,具有較好的隱蔽性,可一定程度減少不良反應,供受區皮膚質地相似性較高,不存在臃腫現象,較為耐磨。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術后會出現感覺障礙、皮膚壞死等并發癥,必須嚴格掌握適應征,重視解剖學相關因素,術后積極鼓勵患者主動進行伸指功能鍛煉,從而預防關節攣縮等并發癥發生,并促使手指關節功能全面康復。
臨床經驗證實[11],指掌側V-Y島狀瓣由血管神經束相連,手術充分游離,銳性切斷縱行皮系韌帶及纖維隔,增大皮瓣推進范圍,可覆蓋縱徑缺損達3 cm。實踐證明:V-Y島狀瓣修復術完全覆蓋率達100%,術后指端外形、皮瓣血運改善明顯。同時,勾甲畸形、末端骨外露等并發癥減少。皮瓣獲得的推進度足夠,術后包扎無需常規制動,術后軟組織愈合即可進行功能鍛煉。另外,有研究表明掌側V-Y島狀瓣修復術術后指間關節活動范圍及活動度明顯恢復,其康復效果較優于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該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93.3%和100.0%(P>0.05),術后傷口愈合時間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觀察組皮瓣并發癥發生率為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3%,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研究指出[12]: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術皮瓣成活率為100.0%,高于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的91.4%,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前者皮瓣并發癥發生率為5.7%,顯著低于后者的28.6%(P>0.05);其結果與該研究基本一致。對于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并發癥較多這一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逆行島狀瓣需要犧牲一側指動脈,導致傷指末梢血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指端缺損的康復。此外,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術也存在一定缺陷,順行島狀瓣的血管神經束彈性有限,指端缺損面積的修復也有限,所以需要盡量向近端游離,屈曲手指促使血管張力減少,以此避免術后血管危象的發生。
綜上所述,指端缺損患者予以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術治療摒棄了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的缺點,其在皮瓣血供、顏色、外形上可獲得滿意效果。該型皮瓣血運恒定可靠,為皮瓣成活奠定了有利基礎,皮瓣內指神經為皮瓣恢復感覺提供保證,同時皮瓣推進后用V-Y法直接縫合創面,不需植皮。因此,順行V-Y形島狀瓣修復術可作為指端缺損面積較大骨外露患者的最佳手術方法,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和運用。
(
)
[1]董惠雙,高順紅,焦成,等.拇指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島狀皮瓣修復[J].中國醫師雜志,2013,15(12):1628-1631.
[2]周堅龍,柴益銅,滕曉峰,等.指固有神經背側支營養血管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3,29(2):68-70.
[3]李興軼,趙丹,何蕾,等.4種島狀皮瓣在拇指指端缺損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4):357-358.
[4]馮仕明,高順紅,陳超,等.改良指動脈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皮膚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5):492-494.
[5]張航,周紹勇,吳德生,等.手指指背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小兒指端皮膚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3,36(2):200.
[6]蔡廣榮,李義強,劉強,等.兩種帶蒂皮瓣修復拇指皮膚缺損的療效比較[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4,37(3):269-271.
[7]王平,李峻,廖曉輝,等.同指帶指動脈神經蒂的島狀瓣順行推進修復末節指腹缺損[J].中國醫藥指南,2014,13(14):2.
[8]陸大明,朱金宏,陸向榮,等.同指指動脈順行島狀皮瓣與鄰指皮瓣修復指端缺損的對比研究[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4,37(1):81-82.
[9]王同富,龐海濤,張凈宇,等.改良指固有動脈順行島狀皮瓣修復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手指皮膚軟組織缺損[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1):1171-1172.
[10]魏鵬,陳薇薇,沈華軍,等.指固有血管神經束背側支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缺損[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4,37 (5):464-467.
[11] BenedettiPanici,P.,DiDonato,V.,Bracchi,C.et al.Modified gluteal fold advancement V-Y flap for vulvar reconstruction after surgery for vulvar malignancies[J].Gynecologic Onc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132(1):125-129.
[12]Kim,Y.S..Correction of cryptotia with upper auricular deformity:Double V-Y advancement flap and cartilage strut graft techniques[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13,71(4): 361-364.
·編讀往來·
論文寫作技巧——摘要
1.摘要應著重反映研究中的創新內容和作者的獨到觀點;不要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2.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發現(包括關鍵性或主要的數據)和主要結論,一般應寫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小標題的結構式摘要。
3.綜述類文章摘要的內容應包括綜述的主要目的、資料來源、綜述時所選擇的研究數目及這些研究是如何選擇的、提煉數據的規則及這些規則是如何應用的、數據綜合的最重要的結果和結論。可以寫成結構式摘要,也可寫成指示性或報道-指示性摘要。
4.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
5.摘要中首次出現的縮略語、代號等,除了公知公認者外,首次出現時須注明全稱或加以說明。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語譯名的術語,可使用原文或在譯名后括號中注明原文。
6.英文摘要一般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但為了對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詳。
7.中文摘要一般置于題名和作者姓名下方,英文摘要(含英文題名、漢語拼音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可置于中文摘要的下方。
Anterograde V-Y-shaped Island Flap in Fingertip Defect Clinical Analysis of 30 Cases
LI Jin-fu
Jingjiang Ci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pecific to the Department,Jingjiang,Jiangsu Province,2145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along the line V-Y-shaped island flap application effect of fingertip defect.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5 were treated 60 cases of fingertip defect patien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odaliti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verse island flap for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anterograde VY-shaped island flap repair treatment.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wound healing,skin flap and flap complications were 3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cases recorded.Results Compared flap survival and wound healing time,and 93.3%in the control group(16.6±1.3)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and(16.2±0.5)d,contras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flap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the rate was 23.3%,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ate was 3.3%,compared to hav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the flap no pigmentation,ruddy color,softer texture and full of pulp,finger fingerprint exists,more beautiful shape,suffering from sensory function refers to meet the S4 level.Conclusion Island flap repair cis form VY-shaped island flap for treatment of fingertip defect are effective,but conformal VY-shaped island flap of flap complication rate,treatment is safe and reliable,so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treatment.
Fingertip defect;Along the line V-Y-shaped island flap;Flap survival
R658.22
A doi 10.11966/j.issn.2095-994X.2016.02.03.10
2016-07-20;
2016-08-17
李金付(1969.12-),男,江蘇靖江人,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科,手外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