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在快節奏、高強度的現代生活中,就算是身體強健的年輕人,也往往會出現精力不足、精神不振、疲勞困乏、頭暈目眩、腰酸腿痛、失眠健忘、焦慮煩躁、胸悶氣短等癥狀,很多人對此也許并不在意。然而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明,以上不適感表明您已處于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據我國對16個百萬級以上城市人群的調查表明,高居榜首的首都北京亞健康率高達75.31%,上海為73.49%。由亞健康引發的慢性疾病已經取代傳染性疾病成為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引起亞健康狀態的主要因素有工作生活節奏太快,工作過于疲勞,心理壓力過大,人體衰老和某些疾病的前期表現等等。中醫理論認為,導致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的體質較差,陰陽氣血不足、五臟功能低下。也就是說,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們,雖然身體還沒有產生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但由于機體素質較差,身體各系統和組織器官的功能已經開始衰退,與健康人相比已經不正常了。有不少人認為亞健康狀態只是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而實際上亞健康就是人體的一種不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機能下降,身體和精神上會出現許多不適的癥狀。如現代臨床上診斷的神經衰弱、疲勞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以及一些疾病的恢復期等,都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但都屬于“亞健康”狀態。若這個時候還不重視,任由這種狀態繼續下去,各種疾病就會逐漸纏身,極容易使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嚴重疾病找上門來。所以,關注健康必須從關注亞健康開始,莫讓亞健康困擾您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誘發亞健康的內在原因
1.心浮氣躁、心理失衡。由于受到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或者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順心,有些人就怨氣沖天,牢騷滿腹,產生失落感,稍有不順心就無名火升,或羨慕之心、嫉妒之意交織在一起,令人心神不定,浮躁不安,這樣最易引發心理失衡,引發失眠、抑郁等疾病。
2.守更熬夜、生活失調 。現代不少年輕人喜歡過夜生活,甚至深更半夜還在打麻將、看電視,而早晨卻睡懶覺,長期不吃早餐,生活毫無規律,正常的生物鐘完全被打亂,久而久之則必然傷身害體,導致身體素質下降,罹患各種疾病。
3.得過且過、缺乏責任感。這類人往往缺乏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或認為前途渺茫,以致自認看破紅塵,玩世不恭,整天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下。所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這樣日久天長必然導致身體素質下降。
4.為人懶散、缺乏鍛煉。 有些人好吃懶做,生活毫無規律,更不重視運動健身,其結果必然導致身體素質每況愈下。
5.坐享其成、適應性差。有些人工作上拈輕怕重,在經濟上入不敷出(或干脆做“啃老族”),而在生活中則怕苦怕累,什么都不想干,出門一站路也要以車代步。這些人對環境和社會的適應性極差,冷點、熱點、累點都受不了,更經不起風吹雨打。
6.飲食無節、嗜好不良。一些人整天生活在迎來送往、吃喝宴請之中,暴飲暴食,飲食無節,或有嗜煙、酗酒等不良嗜好。這樣的生活極易導致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體質,容易引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癌癥等。
預防亞健康必須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要重視調整心態。保持平和樂觀的良好心態,做到心胸寬闊,知足常樂,保持心理平衡。
2.重視保持飲食均衡。做到飲食的合理搭配,注意三餐求變、四季求變,飲食做到低脂、低鹽、低糖,適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煎炸、熏烤、鹽腌制品,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重視早餐,適當節食,每餐只吃七八成飽。
3.重視鍛煉。并掌握“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因人制宜、注意安全”等原則,保持動靜平衡,提高身體素質。
4.重視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高質量的良好睡眠,沒有必要不要熬夜,并應戒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5.重視保持人與自然平衡。重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注意“春季防風,夏季防暑,長夏(夏秋之交)防濕,秋季防燥,冬季防寒”。
6.重視一些生活細節。如重視及時補充水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日睡前用溫熱水洗腳,防治長期便秘,預防意外傷害等。
總之,正如《內經》所著,應做到“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而絕不可“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 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這樣必然會導致“半百而衰也”。
中醫認為應“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未病先防”的主張。對于亞健康的表現,中醫認為主要是“虛證”,是“陰陽失衡、氣血虛衰、五臟功能低下”的表現。以人參、西洋參、黃芪、靈芝、當歸、鹿茸、山藥、大棗、蓮米、百合、核桃仁、枸杞子、茯苓等藥食兩用品與粳米、雞魚肉類、海產品等配制的食療藥膳,是防治亞健康的佳品。若癥狀較嚴重者,還可請中醫師辨證施治,采用湯劑、針灸、理療等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