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權峰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動聽的江蘇民歌《茉莉花》被廣為傳唱。茉莉花源于波斯(今伊朗),它的氣味清香,深受東方人喜愛。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國被封為“國花”,許多人將其看作“愛情之花”“友誼之花”。好客的主人會將茉莉花結成花環掛到客人胸前,以示尊敬友好。
茉莉最初傳入我國時主要作為觀賞花卉,因其在夜間開放吐香,故有“夜來香”之喻,古人很早就拿它來熏香,其香氣如梅花之清芬,蘭花之優雅,玫瑰之甜郁。我國人民推崇茉莉花的素雅潔白,鐘情于它樸素的外形,賦予它非凡的內涵,將其與茶合制。茉莉雖產自國外,但在我國栽培已有近2 000年的悠久歷史。
中國人最熟悉的花茶,非茉莉花茶莫屬,這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茶類,它兼有綠茶和茉莉花的香味,深受人民的喜愛。宋代葉廷圭在描寫茉莉花茶的詩中有這樣兩句:“露華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換骨香。”這是說它的加工過程復雜,茉莉花茶由茶和花兩種原料加工而成,通過花吐香,茶吸香,使之既有芬芳清雅的花香,又有醇厚甘美的茶味,茶引花香,相得益彰。
制作茉莉花茶時,需要將采摘來的大批含苞待放的花蕾,待其吐香正濃時與茶坯混摻在一起窨制而成,且需要再三反復。相傳,宋代時我國已經發明了茉莉花茶的窨制方法。從明代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明代花茶的窨制方法,在原料的選擇、取花量、窨制次數、烘焙干燥等方面開始走向成熟,與現行的窨制花茶的工藝原理很相近。在這個時期,花茶的加工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史料記載,清代咸豐年間,福州已經有茶作坊開始大批量生產茉莉花茶。新中國成立后,茉莉花茶的加工業得到了恢復,茉莉花茶的產量也在逐年增長。
中醫認為茉莉花味甘辛,無毒,有清涼解毒、疏風散表、理氣和中、平肝止痛之功效。《中藥大辭典》記載:茉莉花有“理氣開郁、辟穢和中”的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茉莉花可“蒸油取液,作面脂,頭澤長發,潤燥香肌”。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常飲茉莉花茶,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止痢、通便利水、祛風解表、益氣力、降血壓、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壽、身心健康。日本伊藤園公司與京都大學農業研究所的合作研究發現,茉莉花茶的茶香有鎮靜之功效,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在需要的情況下,嗅一下茉莉花茶的茶香,對煩躁的情緒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晉朝永興元年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狀》中有記載“耶悉茗花,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于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當時受種植技術所限,栽種時難以過冬,因此分布地區只限于華南一帶。到了北宋年間,茉莉已經引種至河南開封一帶,明清時期的茉莉栽培更加普遍,連北方的甘肅一帶也有栽培的記載。
宋代宮廷為了祛暑,常在庭院里放上很多盆栽茉莉花,用風輪鼓風,熏得滿院清香。宋代周密《乾淳歲時記》中記載:“禁中避暑,多御復古、選德等殿及翠寒堂納涼,置茉莉、素馨等南花數百盆,于廣庭鼓以風輪,清芬滿殿。”不得不感嘆古人祛暑納涼的方式是多么愜意優雅。
茉莉花是中國風情的最佳代言人。江南庭院中含苞待放的嫩綠,開放在青磚黛瓦前的潔白,姑蘇長街里傳來的隱隱幽香,插入藍底白花的瓷瓶置于案頭,泛著茉莉花香的紫砂壺,以茉莉入畫的折扇,都仿如一個溫婉的東方女子在撥弄著手中的琵琶,由內而外滲透著東方傳統的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