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勃勃大王
我的朋友明亞,姓趙,祖籍上海旁邊的崇明島,自幼跟隨在軍隊工作的父母,在武漢長大,按理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但是每當有人問他是哪里人,他都會假裝恍惚那么一下子,頓上一頓,清清嗓子,然后用一種略帶上??谝舻钠胀ㄔ挻钋唬袝r候回答說他是上海人(其實他成長的歲月中任何一個階段都從來與上海無關),有時候回答說他是無錫人(他母親的“籍貫”是無錫),就是從來不說他是武漢人。
“因為我是在武漢軍隊大院里面長大的,跟當地的文化格格不入”(他說“軍隊大院”四個字的時候,音調很重地強調,近似咬牙切齒)。他總是煞有介事地向我們解釋說。
不僅如此,大概每隔幾個月,明亞都要帶著他兒子去深圳蛇口赤灣拜墓——南宋的少帝墓。每次,他父子二人都會撅著一大一小的屁股,雞啄米一樣趴在那里行三跪九叩大禮。那種時刻,明亞渾濁無神的大眼睛總會蒸騰起霧氣,連眼屎也潮濕。他每每語重心長、諄諄對兒子講述說,墓里埋葬的是他們趙氏祖先,歷經苦難、百死愁絕的祖先。
對于老友明亞的這種近似鬧劇的荒唐,我一直不屑。
首先,憑什么姓趙就自以為是宋朝皇族!如果由此推算,姓李的都是大唐后代,姓楊的都是大隋后代,姓朱的都是大明后代,姓劉的都是大漢后代。其次,1278年在位僅三年的小皇帝宋瑞宗趙昰死后,陸秀夫、文天祥、張世杰等人擁立他的弟弟趙昺為皇帝,時年僅8歲。轉年,元軍圍攻崖山,大敗宋軍,大臣陸秀夫背著9歲的少帝奮身跳入大海殉國。所以,這個小皇帝死的時候還是個兒童,根本生不出后代來。明亞兄拿他當先祖,顯然是亂認祖宗。再次,即使冒稱趙宋皇族后代,北宋被女真人押送到五國城的趙家王爺有可能褲襠不緊,漏出一個明亞兄的先祖來,也應該在東北那疙瘩,不會遷徙到崇明島當漁夫。即便南宋哪個趙宋皇族從元朝軍隊的刀下撿得一命,在逃跑的船上一泄如注留下明亞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但趙氏女性皇族“洗衣院”的奇恥大辱,怎能讓趙家后人抬起頭來?第四,雖然當時傳說有人在作為戰場的海面上看到過有穿黃袍的小兒尸體,但恐怕這具孩尸從崖山(今廣東新會)也漂不到深圳來,這個墓百分百是旅游項目,里面即使有骨頭,也不會是南宋少帝的骨頭。
人,就是一種勢利的動物。聽明亞仁兄天天念叨他自己是宋朝皇族的后代,我(本人姓梅)也拈斷數根須,想給自己拉個顯赫的祖宗增增面子。
想來想去,姓梅的,從古至今,名人太少了,我總不能拉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梅蘭芳和梅艷芳當同宗吧。絞盡腦汁,我使勁往上推,發現最早有商朝的貴族梅伯,他在《封神榜》里面挺有名,結果卻被商紂王那個大暴君綁在大柱子上“炮烙”了,烤個焦煳變成了“人干兒”,很不吉利。往后推,有個梅堯臣,號稱是宋朝的“詩圣”,但現今沒有幾個人知道他,而且,趙明亞自稱是宋朝皇帝的后代,我把我們梅家先祖說成他們趙家臣子(還是個低品級的小官兒),很掉份兒?,F代呢,倒有個梅貽琦,著名的教育家,又是天津人,和他“掛靠”,倒是很挨邊。此人當過多年的清華大學校長,還在抗戰中創造了“戰時教育的奇跡”,但這位梅爺不是紅頂商人,不是民國大奸巨惡,不是大富大貴,名氣不大不說,而且還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天津他的族人還在,冒充和他有關系,容易露餡……
抓耳撓腮,思來想去,忽然靈機一動,我想起了我寫《縱欲時代——大明朝的另類史》的時候發現的一個人物——朱元璋皇帝的女兒寧國公主的駙馬,名字叫梅殷。此人錚錚鐵骨,一直幫助建文帝守城。朱棣篡了侄子建文帝的帝位后,梅殷依舊不與朱棣“合作”,最后被朱棣的錦衣衛軍官擠入南京的笪橋下面淹死——梅殷雖然被淹死,他的兒子梅滿兒卻活得好好的,被心內懷愧的皇帝舅舅朱棣封為天津右衛指揮使,從此開始了“津門梅家”的傳奇——梅大王和這個梅家“掛靠”,顯然最靠譜!
唉,撫膺長嘆,思及我梅家老祖曾被朱皇帝謀害,看到姓朱的,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諸位看官莫笑,亂認祖宗,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它是由勢利引發的疾病,暴露的是自我的焦慮、身份的焦慮,是唯恐不被別人重視的內心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