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盡快結束戰爭,美國開始研究原子彈。羅斯福總統責成陸軍部全權負責這個項目,并下令不惜任何代價,盡快研制成功,這就是美國著名的曼哈頓計劃。
陸軍部把全美有實力的公司羅列在一起,篩選出幾家大公司,并把這個絕密計劃報給了他們。然后,由各個公司提出總體計劃并編制預算,最終由總統確定最后承辦者。而在陸軍部最后呈給總統的報告中,卻只有杜邦公司一家,這讓羅斯福很不解,問為什么由剛開始選定的幾家競爭方案,變成了杜邦公司一家。對此,陸軍部立即給出了解釋:杜邦公司提出,如果這項計劃由他們來完成,除規定成本外,利潤僅收1美元。
這是為什么?要知道,完成這項計劃,不但要把工廠搬遷至4000公里以外,還要安置近6萬的員工,還有科研投入……然而,白紙合同上確實就是這樣寫的。一直為戰爭經費發愁的羅斯福當然喜歡這個方案。
難道杜邦公司是真心奉獻嗎?那你就錯了。杜邦接到這個計劃后先后召開六次會議研究,最終公司高層一致同意不惜任何花費,一定要拿下這個工程。他們認為,這個驚天計劃,在美國政府主導下,必將網羅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項目管理者……幾十年后,這個計劃就是無窮無盡的財富。正如他們所料,完成曼哈頓計劃后,杜邦公司有了質的飛躍,靠著一批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他們下屬公司的項目延伸到了航空、化學、電視、電腦……幾乎滲透到全美甚至全世界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且每個領域都有頂尖的領軍科學家。有人形容杜邦集團是一棵覆蓋世界的巨樹,它也因此成為美國的十大財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