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何敏+戴遠威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普遍重視學生專業實訓體系的建設,而忽略了科研公共實驗室的建設。但是科研體系建設的薄弱,不利于教師的科研創新以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本文探討了科研公共實驗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建設的關鍵要素,可為高職院校建設科研公共實驗室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職;科研;實驗室建設;開放共享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6-0033-03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場所之一。實驗室建設和開放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高等職業院校更加重視專業實踐導向的教學條件建設,尤其是專業實訓實驗室的建設投入也得到長足發展,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支撐。但是,高等職業院校普遍重視專業實訓實驗室的建設,而忽略了科研公共實驗室的建設以及科研創新能力的培育,這種現狀不利于培養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創新型高技能人才。本文以本校科研公共實驗室建設為例,探討加強高等職業院校科研公共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模式改革。
一、建設科研公共實驗室的意義
(一)提供實驗室資源共享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實驗室建設過程中,設備的購置和使用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精密儀器設備購置費用普遍較高,多數儀器設備利用率不高,設備本身的更新換代較快,設備維護成本較高而后續投入少。那么,從學校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節約型校園出發,高職院校應大力推動建設科研公共實驗室,一方面提高儀器設備等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儀器閑置產生的自然磨損和維護的費用。
(二)提供完整的實訓和科研技術服務體系,為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撐
建立公共實驗室,提供中試及精密實驗儀器配套,使學生的實踐鍛煉項目更加豐富且更貼近企業生產實際。同時,實驗員和專任教師也能得到更好的實踐鍛煉,參與企業科研項目,加強儀器設備的認知度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提升科技創新及服務能力。完整的實訓和科研服務體系,能夠為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科研創新合力
建立科研公共實驗室也是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及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媒介。傳統的實訓室建設和管理,僅能完成專業課程實訓。高度開放和共享的科研公共實驗室不僅能夠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以及教師科研工作提供場地和設備,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打破儀器設備使用的本位主義,逐步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科研創新團隊,從而促進成員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獲得高水平的應用成果。
二、建設科研公共實驗室的一些關鍵要素
(一)建立開放共享的管理和運行體系
傳統上,高職院校的實驗室僅僅為學生實訓開放,封閉服務,任務單一。這種運行模式直接導致實驗室管理松散、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總體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改變現行的實驗室運行模式,拓展實驗室技術服務的內涵是實施創新性運行機制的重要舉措。
借鑒國內外著名的科研實驗室的成功經驗,我們發現開放共享、協助服務是多數科研實驗室的管理宗旨。同樣地,高職院校科研公共實驗室的宗旨亦是要全方位服務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集中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為學生實訓實驗提供服務;二是為教師的科研活動提供技術服務;三是為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和畢業設計提供服務;四是為企業提供技術合作開發服務。
然而,要實現上述服務功能,就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和運行體系,為實驗室開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在實踐中,我們經常發現,隨著實驗室開放項目的增加,整體科研創新的氛圍提高了,但是實驗室管理難度增加了,工作量亦增加了,并且對教師的技術水平的要求也提高了,更為棘手的是總體的實驗經費增加了。因此,在建設公共實驗室的過程中,就要形成制度性設計,不斷完善教師技術培訓制度,提升教師的技術水平;推進實施績效激勵制度,從而調動教師和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加大儀器設備專項經費投入,保障公共實驗室的持續發展;充分利用新技術進行科學管理,探索實現科研實驗室建設、管理、服務的綜合效益。
除了人才培養及科研需要,科研公共實驗室能夠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和產品檢測服務。因此,科研公共實驗室的建設需進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利用企業資源推動公共實驗室的宣傳推廣和技術合作。高等職業學院的科研經費有限,科研業務量不多,只有通過在行業推廣宣傳,面向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咨詢、產品開發和分析測試等技術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并給予企業一定的便利和優惠,才能夠帶動科研公共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層次合理的技術團隊
目前,學院實驗技術隊伍結構單一,學歷層次低,職稱結構不合理,缺乏管理與技術培訓機制、缺少高水平實驗技術領導人物、考核內容與晉職通道不完善,人才流動大等問題,不能滿足學校教學科研快速發展的需要,急需進行改革和完善。
人才是科研公共實驗室高效運作的根本。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加強和優化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
一是有針對性地引進技術領軍人才。高級專業人才的引進, 不僅可以推動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率, 而且可以帶動開發大型儀器設備深層次功能,滿足科研創新和對外技術服務的需求。
二是主動提高設備使用和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讓他們掌握設備的技術性能, 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 充分利用設備的原有功能, 并根據需求不斷開發新功能。
三是穩定設備使用和管理人員隊伍。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并設立專項資金,資助實驗室人員進修以及承擔科學研究工作,拓寬其技術和職稱晉身的提升渠道。另外,采取對深度開發設備功能并獲得成果的團隊能夠及時進行獎勵等措施,提高設備使用和管理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
總體上,高職院校科研公共實驗需要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技術精湛、結構合理又有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實驗技術隊伍,培養能夠運用和維護精密儀器,提供一流的測試技術服務,熱愛教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工作的高層次、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這是科研公共實驗室建設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三)集中規劃和有效整合場地設施和儀器設備
高職院校的科研公共實驗室多數依托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進行建設。因此,公共實驗室的場地設施應由學校統一調配,并依據學校專業特點進行布局,采用集中布局或者分校區布局,所有實驗室通過搭建的實驗室信息管理平臺統一管理,優化實驗室資源配置效率。
科研公共實驗室以配置大型精密儀器為主,并配置必要的基本設備。應保證儀器設備的采購、驗收、使用、維護和報廢等工作的科學性和主動性。一方面,建立大型設備技術專家信息平臺,充分發揮技術專家在設備購置選型、使用和維護等過程中的作用,充分論證,避免盲目購置、重復購置、甚至某些大型儀器設備僅為某個課題或課題組購置的現象。合理規劃,優化儀器設備配置,滿足校內教學科研的需要,又能夠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另一方面,建立大型儀器設備的專用基金,充分利用政府專項資金、與企業共建共享、開放服務等多種籌措資金渠道,保障公共實驗室的正常運行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及其可持續發展。
三、我校構建科研公共實驗室的探索
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需要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基地,隨著省級實訓基地建設、創建省級示范高職院校建設和省級特色專業建設等項目在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給予的資金投入,我校生物技術系的專業實訓實驗室得到一定的建設和充實, 已逐步形成以發酵轉化、生物分離和分析測試為主的科學實驗平臺, 對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訓實驗室的建設過程中暴露了一系列管理問題,其中,儀器設備閑置率高的問題頗為突出。參考同類高職院校實訓中心的管理經驗,借助我院儀器設備優勢,建立科技研發公共服務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設,為學院高質量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創新提供優良的技術服務設施環境與條件, 是研制高水平的新技術應用成果和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必需的物質與技術的重要支撐。
公共實驗室的前期建設重點圍繞專業群特色及企業科技創新需求進行配置。生物技術系包括生物技術及應用、商品檢驗和食品加工技術三個專業,2013年9月,學院獲批廣東省第三批創建省級示范院校建設項目。結合學院涉農特色開展實驗室建設也是創示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過程中通過行業調研和同類院校建設情況,不斷凝練方向。根據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創示范建設和商檢技術省級特色專業建設的具體目標,逐步明確了實驗室建設的核心框架,以產業需求較多生物產品發酵中試、分離技術和產品檢測服務為方向,規劃和整合現有資源,開展公共實驗室的構建,并加強對實訓基地儀器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修管理。
依托商檢技術專業央財支持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投入建設的農產品檢測室按照檢測機構布局設計,擁有核酸蛋白檢測儀、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原子吸收色譜等精密檢測設備,能夠為企業提供產品檢測服務。生物技術綜合分析室配備了電泳設備、紫外檢測、PCR儀、冷凍高速離心機、酶標儀、細胞倒置顯微鏡、細胞培養專用離心機、二氧化碳培養箱、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超低溫冰箱、超純水發生器、旋轉蒸發儀、制備液相色譜等基礎實訓設備。能夠進行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上游加工及下游生物分離教學和科研。逐步建立和完善生產性實訓車間,建立50L-200L發酵生產中試、生物產品分離提取中試車間和生物產品制劑小試車間。生產性實訓車間建成后,能夠針對抗生素、維生素和氨基酸等重要發酵產品生產和新產品開發中由小試研究到工業規模生產放大的關鍵技術問題,開展高通量篩選和理性菌種選育技術、基因工程菌種改造技術、發酵過程優化與放大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新型分離純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研究,深化產學研合作,給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平臺。
實驗室開放提高了實驗室資源利用率,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而且促進了實驗室自身的完善和發展以及促進實驗指導教師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在公共實驗室的支撐下,我院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廣東省大學生生化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等項目均取得了較好成績,承擔的橫向和縱向資助課題也逐年增加。
四、結語
為滿足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的社會需求,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科研公共實驗室的建設。加大投入,集中規劃,科學論證,有效整合專業實訓的場地設施以及大型儀器設備,建立層次合理的技術團隊,完善開放共享的公共實驗室的管理和運作體系,實現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獲得科研實驗室資源合理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白雪峰,李沛.關于專業實驗室的開放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7):848-850.
[2]賴蕓.充分發揮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優勢的幾點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1):134-135.
[3]葉向燕.實驗室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20(2):5-7.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