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奧
摘要 我國在實行高等教育群眾化后,國民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高等院校林立,為國家輸出了無數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方面高校源源不斷地輸出人才,另一方面,我國大量缺少應用技術性人才,在這種形勢下,應用技術大學成為一只快速發展的隊伍,在這個模式探索期間,難免帶來很多問題和困惑,因此,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應用技術大學的根本環節在于課程改革,也逐漸成為被研究的對象。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教育 課程現狀 調查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7.014
1應用技術大學課程設置現狀及問題
1.1課程設置現狀
1.1.1課程目標設置情況
應用技術大學課程編制計劃就是人才的專業培育方案,雖然培養目標沒有明確呈現,但是培養目標、基本要求、畢業生能力要求等就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呈現,目前應用技術大學的課程設置目標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明確的人才定位,特定的職業領域、牢固的知識基礎、特定的能力目標和一定的素質要求,雖然課程目標總體上能體現教育方針的要求,對人才定位和職業領域確認方面有很明了的認知,但是也有一些問題,對理論基礎扎實這樣的教育要求的理解程度不同,容易落入傳統教育的框架之內。另外,對能力和素質培養要求過高,與培養期限、能力和社會需求不相匹配。所以課程目標就必須明確體現應用技術大學人才培養的基礎知識、能力目標和素質要求。
1.1.2課程設置現狀
應用技術大學的教育課程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了解和分析:(1)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應用技術大學的基本要求是要與生產勞動相適應,課程設置要滿足實踐需求。在目前的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大類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專業課程;實踐課程主要是指技能培訓、社會實踐、技術應用、校企合作等教學環節。從兩者比重來看,雖然現在越來越強調實踐課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中,實踐課程仍然處于從屬地位,在課程設置中占比較少。(2)通識與專業課程設置。通識課程就是素質教育課程或者公共基礎課程,目前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課程和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兩種,這一類課程不直接為學生未來職業服務,而僅僅是為學生的大學學習和未來打下的基礎,是全校范圍內的學習課程。而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的職業傾向性,具體包括實踐課程、專業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核心是圍繞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技能。。(3)必修與選修課程設置。目前高校實行的是學分制管理制度,將課程設置為必修和選修課程,既可以滿足教育培養的目的,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從這上面來看,一定程度上自由選擇的課程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1.2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2.1外在制約
(1)管理體系不明確。首先是應用技術大學的歸屬管理問題,高等教育分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兩大體系,而政策上沒有明確說明應用技術大學的種類,目前我國現實情況是職業教育的最高層次是大專,還沒有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這就導致一些應用技術大學目標定位不明確,一味求大、求全而失去辦學初衷。另外,應用技術大學的基礎是技術培養教育,但是它現在和中等職業教育又沒有直接的聯系,這是一大缺失。(2)管理標準不區分。目前國內所有本科院校的管理標準是統一的,長此以往必將產生兩個結果,一是應用技術大學作為一種新興本科類型,還處于發展摸索階段,在這種形勢下,沒有適宜的管理標準必然會弱者更弱,不利于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其次,相同的管理標準會引導應用技術大學向傳統本科院校的方向發展,最終還是走向單一高等教育的結果,這就違背了多元化教學目標的初衷,與實際需求背道而馳。(3)協作機制不暢通。應用技術大學主要強調的是專業技能的培養,而校企合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但是學校和企業的利益取向是完全不同的,企業的參與度不夠,對于企業來說產學合作是一個幌子,或者是一種公益,在這種形勢下,學生的實習大多落位參觀學習,很難有教學實效。
1.2.2自身限制
(1)自身理解不足。應用技術大學本身是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這個概念已經發生了一定的扭曲,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只要是本科院校都可以承辦,而它的概念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難以理解它的內涵。(2)應課程設計能力亟需提高。認知層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力層次的問題,應用技術大學要突出傳統本科教育的圍城,要有根本性的創新改革,這就需要設計和實施能力的進一步提升。(3)課程設置不能滿足要求。首先,課程目標一定程度上脫離社會需求,應用技術大學的根本需求在于滿足社會對高端技術人才的訴求,但是目前無論是新設專業還有以前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都不能及時反映這些社會需求;應用技術大學有其特定的特點要求教學要擺脫以往傳統授課式的教育方式,但是現實情況是討論式、自學和探究式學習很少用于教學模式中;另外,目前課程設置不能滿足學生對實踐能力的需要,針對培養能力弱。
2調整宏觀發展環境,保障應用性本科的發展
2.1建立聯動發展機制
聯動發展機制是指應用技術大學要同時建立縱向和橫向的發展體系,縱向發展體系是指打通應用技術大學教育發展體系,嘗試將高職、應用技術大學、專業學位和研究生都納入發展體系之中,形成自下而上的職業教育發展體系;橫向發展體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將具有相同背景、教育目標和辦學層次的學校聯動起來,各取所長,集合師資力量,采用校際合作的模式,強強聯手,實現共同發展。
2.2建立特色發展機制
要形成應用技術大學的特定發展機制,就要求政府必須把應用技術大學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區分開來,實行分類管理,真正將政策落實到位,落實到細。實際操作中,可以專門設立應用技術大學發展專項資金,進一步促進應用技術大學的實踐基地建設、教師能力提升、教學課程的優化、人才引入等等,給應用技術大學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支持力度。
2.3完善產學合作機制
產學合作是國外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應用技術大學在實行產學合作時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社會需求,首先要緊抓“中小”需求,這一塊往往不受重點大學重視,而他們又有迫切的技術需求,所以,應用技術大學應該迎合這些需求,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積少成多。
3以提升應用能力為導向,加強課程設計
3.1課程設計
應用技術大學的課程設置必須要符合我國國情特征,加強符合專業定向的課程設置研究,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3.2課程目標
應用技術大學的課程目標首先應該是要適應經濟社會的基本需求,這樣才能保證應用大學的持續健康發展,具體來看,應用技術大學必須要積極主動地迎合和了解社會需求,要持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之上,要和企業及時溝通以了解企業真正的需求,并將這種需求轉化到課程設計中去,真正做到“應用”的教學目的。當然,也不完全是專業培養,也同樣要求學校在課程編制中抓住專業特征,另一方面也要加強通識教育,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培養一專多能型人才。
3.3課程實施
首先,要改變以往的傳統授課方式,深化教學方法改革,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鑒于應用技術大學教育實踐工作的復雜程度,傳統對教師資格要求有些偏低,這要求教師要有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意識,不斷研究改進教學方法。要多采用“問題討論法”、“實習法”等,鼓勵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實現統一并升華。其次,要加速轉變教學理念,脫離以往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轉變成引導學生怎么學習,怎么解決問題的教學思維,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和問題,獨立探索、自主學習。最后,要特別重視實踐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大實踐教育經費投入和管理,讓學生能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并能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己的應用能力。
4結語
應用技術大學出現和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完善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大眾化高等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國內的基本政策,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教育質量卻也越來越受社會的詬病,國內高等教育也逐漸步入高質量、增效益的發展階段,應用技術大學應勢而出,但是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還處在摸索期,還有很多問題,這就更需要我們要了解自身的現狀和不足,學習國外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的先進經驗,取長補短,為新時期下國家建設提供更多、更優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