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啟智,王軍武、2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2、貴州師范大學 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現狀、問題與對策
程啟智1,王軍武1、2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2、貴州師范大學 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本文擬從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現狀入手,分析了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法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對策,具體包括制定統一的知識產權法典;以知識產權法典的形式來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立法保護;健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創造良好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引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等。以求通過這些途徑來提高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能力,提高我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能力;企業競爭力
企業知識產權能力是企業綜合運用自身的資源和外部條件,對知識產權進行創造、運用和保護能力的集合,它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形成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有很多學者從不同的層面對知識產權能力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如郭秋海(2007)提出,知識產權能力是指知識產權主體對創造的知識產權成果進行使用、保護的綜合能力,該知識產權成果是知識產權主體智慧的結晶,被其占有并能夠帶來利益。李蓉等(2007) 和喻翠玲(2009)闡述了知識產權能力以及企業核心競爭力兩者間的關系,企業知識產權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助推企業開展廣泛的市場競爭。當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研究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現狀、困境和對策,對于提升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當前,我國制定了一系列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且根據經濟和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進行了完善,如《商標法》、《專利法》在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國還不斷地修改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條款,如修訂和審議通過了《專利法修改草案》、《商標法修正案(草案)》。當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得到了改善,為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在企業知識產權方面,企業享有如下幾項權利。
(1)企業名稱,即企業的標志或符號。企業名稱在法律上包含以下幾層含義:一是企業名稱的唯一性,即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一個企業具有與其他企業相區別的企業名稱;二是專有性,企業名稱一旦確立,該企業對這項名稱享有專有權,其他企業不能使用該企業的名稱;三是可轉讓性,企業名稱和財產一樣,是可以依法進行轉讓的,轉讓的前提條件是該企業授權進行轉讓。
(2)專利技術,即代表企業創新成果的技術。在我國,專利技術包含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個方面。企業要獲得專利權,必須事先進行申請,依據申請在先的原則獲得專利權,企業的專利就會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表1 國內外企業三種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
(3)專有技術,或稱為技術秘密。專有技術指已經被利用,但是還沒有公開的知識、經驗、數據、方法等。專有技術具有保密性和可轉讓性,對專有技術的保護通常是通過《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來實現。
(4)注冊商標。商標是指由文字、圖形等組合而成的符號,它是區別不同企業的顯著標記。商標只有經過注冊,才會得到保護,未經注冊的商標,不屬于《商標法》保護的范疇。
(5)商業秘密。商業秘密是指能夠給權利人帶來收益,但并沒有公開的實用性的經營信息的總稱。保密性和經濟性是商業秘密中的兩大特點,保密性是經濟性的前提,如果商業秘密被公開,則就不屬于法律保護的范疇。所以,對于企業來說,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商業秘密不被泄露。
(6)商品包裝裝潢。商品包裝裝潢,法律保護的范圍較廣,涉及到許多知識產權法的內容,《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都對商品包裝裝潢進行交叉或重合保護。
2、企業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保護和司法保護進一步加強
據統計,2013年,全國地方法院處理新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分別88583件和2886件,結案10萬件。全國檢察機關共處理侵犯知識產權案件3272件,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081人。全國公安機關查獲假冒偽劣商品案件5.9萬起,共涉案價值406億元,5.3萬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全國海關扣留侵權貨物6000余萬件。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同比增長79.8%。全國工商系統查處侵犯知識產權案件涉案金額11.2億元。以上可見,企業知識產權得到了行政執法和司法的大力保護。

圖1 2005-2014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

圖2 2005-2013年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和機關團體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
3、企業知識產權申請量快速增長
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表明,2005-2014年間,我國發明專利申請數受理量從173327件上升到928000件;其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受理量從40196件上升到485000件。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受理量占比從2005年的23.19%上升到2014年的52.26%,企業已經成為發明專利申請數受理量的主體。
4、企業是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
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53305件,其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7712件;到2013年,全國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207688件,其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為79439件。2005-2013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占比從14.47%上升到38.24%。從縱向來看,相比于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機關團體而言,企業無論是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還是占比,都處于領先優勢,這說明企業是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
5、科技型小微企業已逐步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基本力量
近年來,科技型小微企業逐步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基本力量,知識產權創造活動越來越活躍。2011年,我國小微型企業申請專利數量為120463件,占比達到31.2%,其中發明專利37021件,占比為27.45%;有效發明專利數為54620件,占比為27.16%,這些數據指標都高于中型企業,見表2。根據2012年工信部提供的數據,我國中小微型企業發明專利、企業技術創新以及新產品開發分別占到65%、75%以上和80%以上。由此可見,科技型小微型企業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其知識產權發展較快。

表2 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情況單位:件
6、重點企業成為知識產權的主要創造者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科技型企業在專利申請授權方面一馬當先,其中華為、中興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列前兩位,分別為2409件和2218件,體現了企業創新實力和技術水平,這也反映出了重點企業成為知識產權的主要創造者。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現狀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企業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正在不斷的制定和完善,體系更加健全。二是企業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取得進展,對知識產權侵權案件打假力度加強。三是企業知識產權申請量快速增長,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受理量占比從2005年的23.19%上升到2014年的52.26%,企業已經成為發明專利申請數受理量的主體。四是企業是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2005-2013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占比從14.47%上升到38.24%;從縱向來看,相比于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機關團體而言,企業無論是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還是占比,都處于領先優勢。五是科技型小微型企業已逐步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基本力量,2012年我國中小微型企業發明專利、企業技術創新以及新產品開發分別占到65%、75%以上和80%以上。六是重點企業成為知識產權的主要創造者,一些重點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占比較大。
當前,我國在企業知識產權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國外大型跨國公司的發展軌跡來看,知識產權是企業規劃中的重點部分,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的集中體現,也是企業占領市場,贏得消費者信賴的重要砝碼。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重點表現在我國企業階層以及工作人員階層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很多時候對知識產權的大力發展范圍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如大力打擊山寨產品),反而會造成很多人員的失業。但總體來說,我國知識產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是時代潮流,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就應該建立知識產權戰略,將知識產權作為企業建設重點部分。但是有些企業的決策者和領導者對知識產權在企業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對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估計不足。企業往往重視有形資產,對眼前的市場和市場規模比較看重,而對知識產權這種無形的資產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這是企業領導者目光短淺、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和思維的深刻體現。這些現象都集中體現我國企業的領導者對知識產權意識不夠,對知識產權缺乏認識,沒有用好知識產權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在企業內部沒有建立尊重知識產權的氛圍。
2、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業內部都沒有專門設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此乃其一,其二,很多企業即使有一定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也都在履行管理職責,但從整個企業層面上來看,從根本上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流于形式,無法發揮作用。這使得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沒有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相互對接起來并發揮積極作用,這造成了企業知識產權與生產關系嚴重脫節,這是我國很多企業面臨的如何將知識產權與企業生產經營相結合的問題,這是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集中體現。雖然一些企業有保障知識產權的制度,也成立了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但是制度嚴重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從企業內部來說缺乏必要的監督檢查機制。這樣就出現了企業科技成果不斷增加,但是專利申請卻相對較慢,許多核心的技術和發明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產權保護,從而喪失了市場競爭優勢。當出現知識產權糾紛時,大多數企業采取的方式是:從企業外面聘請律師幫助解決知識產權糾紛。企業內部沒有專門的部門和機構來解決企業自身的問題,專業知識產權人員也非常缺乏。同樣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也難以起到指導作用。加之企業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人員,對知識產權運作,包括抵押、評估和授權等方面缺少經驗,無法合理利用其真正的價值,推動企業實現長足發展。
3、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和水平較低
相比于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我國知識產權起步要稍晚一些,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知、運用和研究還不太深入,對知識產權的戰略研究和制定才剛剛起步,大多數企業還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識產權資源。雖然國家極力推動知識產權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也已實施多年,但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很多企業缺少知識產權專業人員及管理隊伍,使得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流于形式,無法有效的落實。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和水平較低表現在我國企業無法通過知識產權的形式來促進自身發展,無法在知識產權競爭中取得領先優勢。這直接導致我國企業所制造的產品技術含量低,無法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在面對競爭時,我國企業就只能通過降低價格來獲得短時間的市場優勢,這些優勢的背后都是以降低職工工資待遇以及“山寨”、“高仿”為支撐的,最終導致惡性循環,造就了企業知識產權競爭力久久不能提高,這是我國企業不能取得長足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國存在大量“短命”企業的原因所在。
4、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匱乏
在科技和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和提供知識產權咨詢服務的人才至關重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人與我國知識產權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知識產權代理人以及專業的知識產權律師等專業人才少之又少,這些人員的嚴重缺乏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發展極為不利。隨著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我國企業對知識產權意義的認識不斷加深,我國急需一批知識產權專業人員和管理人才,以促進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順利推進,讓我國企業真正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團隊,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識產權意識,充分參與國際競爭并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
5、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有一些不合時宜的地方
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正朝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知識產權立法、執法、司法、專利申請、商標保護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出臺了一些實質性的法規。但是,面臨當前發展的復雜環境,與建立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現代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相比,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下大力氣。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涵蓋的內容相對較為全面,而且我們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對原有的知識產權條款進行修改和完善。但是,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與當前的發展需要不相匹配,需要進一步和完善和修改,包括《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等,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以《專利法》為例,專利申請的費用太高,而且專利審批時間很長,這嚴重打擊了企業申請專利的積極性。
6、知識產權保護宏觀環境需進一步改善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法規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政府相關部門政策導向力度不夠。首先是司法機關的執法不力,由于司法機關人員的專業知識欠缺、司法機構辦案效率低下等原因導致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處理拖沓、無法及時、正確的裁斷。另外,行政機關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行政機關由于體制因素等方面的影響而效率低下。另外,企業侵權訴訟成本較高、時間很長等突出問題也影響了企業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積極性。因此,我國需要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進一步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
7、中介代理市場很不完善
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在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和完善方面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知識產權運用和管理對專業知識的要求很高,中介代理機構應該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這些代理機構一方面可以大大縮短企業申請和注冊所需時間,幫助企業節約時間成本,盡快幫助企業申請和注冊專利產品;同時當出現侵權糾紛時,這些代理機構還可以幫助企業收集侵權證據,抓住侵權行為的要害,及時解決侵權糾紛,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然而我國的知識產權中介市場很不完善,表現為機構缺乏,人員素質也很難適應當前發展的需要。
1、結論
當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所面臨的問題反映在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層面。從企業內部、來看,一是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二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企業內部沒有設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還有一些企業雖然有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設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沒有監督檢查機制;三是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和水平較低,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知識產權起步要稍晚一些,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知、運用和研究還不太深入,對知識產權的戰略研究還剛剛起步,大多數企業還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識產權資源。企業外部來看,一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的匱乏,如知識產權代理人以及知識產權律師等專業人才少之又少,這對企業知識產權的推進和發展十分不利,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順利推進,也對企業參與國家競爭產生直接的影響;二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有一些不合時宜的地方,如《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等都還需要不斷的修訂和完善;六是知識產權保護宏觀環境需進一步改善,表現為司法機關的執法不力和行政機關效率低下,需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三是中介代理市場很不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中介機構缺乏,人員素質難以滿足當前的企業知識產權發展的需求。
2、提升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政策建議
(1)制定統一的知識產權法典。當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管理制度是單行法管理模式,這樣的法律體系獨立的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隨著我國寂靜的不斷發展,企業的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需求也更加迫切,這就要求從國家層面上構建統一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能夠承載這一完整體系的載體就是只是產權法典。通過制定法典的形式來促使知識產權法律地位的提升,構建獨立法律部門和研究學科的需要已經成為影響知識產權走向國際化和現代化的重要因素。推動知識產權立法的發展,構建統一的法律體系,以國際標準審查我國知識產權審核標準,將知識產權問題融入國際知識產權制度大體系中,是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國可以參照國際標準制定統一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典,促進我國知識產權立法與國際社會發展接軌,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促進我國知識產權的不斷發展。
(2)加強立法保護,發揮我國知識產權法應有的法律效力。當前的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限制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但是我國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形成,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零散且層級較低,多屬于行政法規和規章,其強制力和約束力受到極大限制,此乃其一。其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很多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國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屢禁不止。因此對知識產權的立法問題必須要從知識產權體系和法律效力以及侵權懲處的角度出發,通過明確的法律層次,提升相關法律的權威性,同時從系統化和法典化的角度出發,構建相互協調、統一規范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典,形成完備的法律制度,減少法律漏洞,防止一些侵權人“鉆法律的空子”,從中獲取非法利益。此外,在完備的法律提下通過完善的懲處機制,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處罰力度,從根本上杜絕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發生。
(3)加強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建設。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構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首先是要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來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通過研究法律法規的現存狀態,在實踐的基礎上大力提升法律法規的可行性,促進涉及知識產權處理的各項事務更加公平、合理、合法。其次,需要從法律法規的協調性出發,需要從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考慮知識產權保護的現實需求,推動相關領域法律法規建設,保障國家與地方、經濟與社會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協調發展。第三,要保障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時效性問題,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需要依據切實有效的法律制度,因此,切合實際、注重時效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證經濟社會各項問題的解決,強化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四,知識產權工作的開放性和國際性是推動知識產權工作發展的必備因素。必須要重視對國際立法經驗的借鑒,從國際化角度分析知識產權的成立依據,確保知識產權規則制定兼具包容性和普惠性。第五,要從發展的角度出發,保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前瞻性,推動知識產權基礎的構建,提升法律法規的理論水平。
(4)改進行政執法和司法水平。我國的立法和司法活動也應當強化知識產權的國際化,以國際標準和承擔的國際義務為基礎,促進國內司法環境的改善,在相關的申請、審查、注冊、授權方面也要與國際慣例相適應。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大特色是行政保護,行政保護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我國必須要強化行政管理機關職能的規范性和協調性。要通過建立有效的行政保護機制,強化知識產權處罰力度,促進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而司法保護是最有效果的保護途徑,要強化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需要以專業化、高技術水平的專業法官為基礎,提升審判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時按照國際經驗對知識產權審限進行詳細規定,構建具備專業素養的專業審判組織,提升司法審理水平。
(5)改善知識產權法律環境。通過法律法規和相關條文分析知識產權利用環境的改善。首先要從企業角度構建知識產權利用機制。政府及其他機構組織要為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環境,通過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人員的專業水平,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促進知識產權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發揮。其次要構建高效的利用機制,鼓勵企業進行知識產權的研發,重視知識產權的信息導向作用,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研究知識產權課題,并為知識產權的利用和開發提供支持。一般而言企業無法單獨進行專利技術的開發與專戶,因此,必須要充分利用產學研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知識產權研發和利用的發展。政府及其他機構可以為知識產權開發提供政策優惠和資金支持,政府可以設立引導性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構建金融抵押、轉讓機制。
(6)引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引導企業構建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培養高素質管理人才。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強化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和保護,必須要深入對國有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將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營情況作為企業考核的一項內容,保護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科技開發和生產經營的水平。另外,企業還必須要打造高素質的知識產權管理隊伍,提升知識產權管理能力。通過嚴格的規范與監管,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同時限制知識產權的濫用。對于廣大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就是一把“雙刃劍”,合理的保護,有助于促使企業高效利用知識產權,推動企業活動更大的發展。但倘若保護不利,也會導致知識產權的濫用,影響企業的創新發展,甚至破壞企業產業鏈的協調發展,限制企業的公平競爭,影響市場經濟秩序的構建。
[1] 陳家宏:論企業知識產權能力的建設[J].政法論叢,2011(4).
[2] 徐元:知識產權壁壘的作用機理與貿易效應[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2(5).
[3] 郭秋海:我國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的幾個基本問題[J].科技與法律,2007(5).
[4] 李蓉,蕭延高,王曉明: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能力建構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0).
[5] 喻翠玲:基于知識產權角度的企業競爭力分析[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6] 我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進一步加強[EB/ OL]. http://news.sina.com.cn/o/2014-04-22/143729987 297.shtml,2014-04-22.
[7] 張月花,薛平智,儲有捷.科技型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8).
[8]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問題、原因與對策[EB/OL].法律快車專利法,http://www.lawtime.c.
[9] 張玉娥,賁永青.中美貿易摩擦問題研究[J].經濟視角(中旬),2011(9).
[10] 王蔚.淺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J].價值工程,2014(10). [11] 傅貴勤.淺析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J].經濟論壇,2012(7).
[12] 邱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智力資本產權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4).
[13] 常利民:促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提升知識產權運用能力[N].中國電子報,2013-07-26.
(責任編輯:戴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