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圖|本刊見習記者 湯芮
借羊還羊
◇ 文 圖|本刊見習記者湯芮
“講老實話,我們村的生活確實是越來越好了。”2016 年4月20日,在酉陽黑水鎮馬鹿村,我們見到了村民口中的“拓荒人”張宗衛。
兩年前,張宗衛成立了酉陽宗衛畜禽有限責任公司,推行“借羊還羊、種草養畜”兩端帶動模式,形成了龍頭企業為引領、兩端帶動為載體的扶貧新模式。
馬鹿村距酉陽縣城19公里,不算遠,但因交通不便,貧困戶非常多。
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森林和草地,成了村民們賴以發展的資源。當地結合貧困戶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引進酉陽宗衛畜禽有限責任公司發展山羊產業,在黑水鎮馬鹿村2組建成占地8000平方米的生態養殖小區,現存欄魯比亞大耳羊、金堂黑羊1200只,其中能繁母羊500只,計劃兩年內山羊總存欄3500只以上,實現年產值300萬元。
生態養殖小區采取的方式,正是“借羊還羊、種草養畜”。目前,公司已與58戶貧困農戶簽訂種養訂單合同,預計將為貧困農戶實現增收50多萬元。
“借羊還羊”屬于養殖端,公司與農戶簽訂養殖與回購合同,由公司免費提供30斤左右的羊羔給農戶養殖,并在養殖中提供防疫和技術服務。回購時,以借時的同等重量還給公司,超出重量部分,按市場價格減去4元/公斤(公司提取防疫和技術服務費)后補給農戶。而“種草養畜”則屬于種植端,因養殖山羊需要大量青貯飼料,公司與農戶簽訂種植玉米桔梗合同,按照每噸500元的價格統一收購。
2014年春節,張宗衛從外地打工回家,看到父母斑白的頭發,想著自己一直未能在身旁盡孝,非常愧疚。
他有了留在村里的念頭。
“馬鹿山獨特的地理特點和氣候,適合飼養黑山羊。但單靠自己的能力,規模做不大。”張宗衛打算依靠農戶力量,他提供黑山羊,由農戶來養,自己再將它賣出。
不過,他很快想到“草料”也是一個大問題。由于黑水鎮交通不便,購買草料不僅不方便,成本也會增加。考慮了很久,張宗衛計劃利用荒山,種植玉米桿當草料。為此,他專門到福建、浙江考察,回來就建起了基地,開啟了“借羊還羊、種草還畜”新模式。
很快,新模式吸引了100多戶村民參與,冉文光是其中之一。
今年52歲的冉文光,妻子身體不好,兒子因小時候意外留下了殘疾,全家的重擔都在他肩膀上。他也不能外出打工,畢竟妻子和孩子都需要他照顧,所以平時只能去附近的工地做做零工。后來聽說張宗衛的新模式,覺得自己也可以加入。
2015年冬天,他“借”了4頭羊,到現在已經有20頭了。但是家里養羊的地方僅僅20平方米,這可讓冉文光犯了愁。
此時,張宗衛再次伸出手扶持了他一把,由張宗衛的公司出材料,幫他建了一個100平方米的新羊圈。冉文光笑著說:“估計今年就可以脫貧,我的計劃是要養到100頭。”冉文光也自己種玉米桿來喂羊,現在村里的農戶都利用起了荒山種植玉米桿。更讓冉文光高興的是,去年酉陽黑山羊的收購價每公斤36元左右,一只成年商品羊重量約為40公斤,如此算來,他今年至少能掙1萬多元。

在新一輪脫貧攻堅中,黑水鎮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結合轄區實際情況,抓住發展契機,大力開創新模式,積極開發新能源,引進“借羊還羊、種草還畜”新模式,打造主導產業,形成以大帶小、以強帶弱、企業帶散戶的模式,助推產業經濟發展,增加貧困戶增收幅度,致力全民共同富裕。
黑水鎮趁熱打鐵,山上發展畜牧業,山下發展農家樂。種植葡萄、食用玫瑰、車厘子、草莓等,打造莊園。并且充分利用山上黑山羊的羊糞做肥料,形成循環發展產業,帶動全村的發展。
下一步,黑水鎮擬在馬鹿山扶持建造8000平方米黑山羊生態養殖小區,兩年內實現山羊總存欄量3500百只,實現年產值300萬元。
Borrowing Goats, Returning t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