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波
(邢臺學院教科部,河北邢臺 054001)
男女中學生班級環境、學業壓力與學習適應性關系的比較
陳江波
(邢臺學院教科部,河北邢臺054001)
采用問卷法研究男女中學生在班級環境、學業壓力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上是否存在差異。結果發現,男女中學生的班級環境、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預測作用都顯著。男生的學習負擔對學習適應性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女生的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負向預測作用顯著。
班級環境;學業壓力;學習適應性
班級環境、學業壓力和學習適應性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三個重要領域。對于三者之間的關系,近幾年,在國內關于中學生班級環境與適應性的研究有一些。譚千保和陳宇(2007),以及屈志勇、鄒泓和王英春(2004)研究了不同類型的中學生班級環境與學校適應關系[1][2],江光榮和林孟平(2005)研究了中學生班級環境與中學生適應性的關系[3]。郭伯良、王燕和張雷(2005)研究了在兒童社會行為與學校適應的關系上,初中生班級環境的作用[4]。上述研究的側重點雖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研究中學生的班級環境與適應性的關系。也有一個一致的結論,那就是都認為中學生的班級環境對學習適應性、學校適應性、學生適應性或學校順應有顯著作用。
關于學業壓力與學習適應性關系的研究在國內比較少見。一項相近的研究--張文海和申繼亮(2006)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成就目標與學業成績的關系[5]——認為學習壓力對學業成績有顯著作用。
上述研究都從一般意義上研究中學生的班級環境或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影響,而沒有研究在不同類別的中學生中班級環境和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影響。
就學習適應性的性別差異而言,有關研究不盡一致。李長英和羅中云(2013)認為男女中學生學習適應性差異不顯著[6]。而廖雪蓉(2014)的研究則表明在學習適應性上,中學女生顯著優于男生[7]。也有研究(王進和陳曉思,2013) 表明,男生成績低于女生的情況,只存在于學習環境相對較差的學校[8]。
還有一項關于高中生的家庭環境與其發展的研究(王帆,方曉義和胡偉等,2014)顯示,在家庭環境通過自主因素的中介作用,間接影響消極發展因素的路徑中,男生的自主中介作用顯著,女生則不顯著[9]。
在中學生班級環境和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影響中,是否也存在性別差異呢?這是此次研究的目的。
此次研究將主要概念界定如下:
班級環境:學生對其所在班級的知覺或感受。包括對人際關系、學習氣氛、班級凝聚力和學習任務等方面的主觀感受。
學業壓力:學習者對超出自己應對能力或可能威脅自身的學業內外環境要求的反映或主觀感受。學業壓力不同于班級環境中的學習負擔。學習負擔是對學習任務量的感受,而學業壓力強調對被認為是威脅的內外學業環境的感受或反映。
學習適應性:學習者適應學習環境一種心理傾向或能力。
(一) 研究被試
本次調查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邢臺市的四所中學的6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得到有效問卷51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5.7%。
調查對象的構成:男生210名,女生304名;初中263名(初一94名,初二88名,初三81名),高中251名(高一89名,高二81名,高三81名)。
(二) 研究工具
使用的問卷有:(1)江光榮(2004)編制的問卷《我的班級》,該問卷含38題,五個維度:師生關系α=0.9322,同學關系α=0.8302,秩序和紀律 α=0.8559,競爭α=0.7982,學習負擔 α= 0.6979,問卷總的α系數α=0.8996。(2) 陳旭(2004)編制的《中學生學業壓力問卷》,該問卷含49題,五個維度:任務要求壓力α=0.8670,競爭壓力α=0.8496,挫折壓力α=0.8700,期望壓力α=0.8830,自我發展壓力α=0.6871,問卷總的α系數α=0.9519。(3)自編問卷《中學生學習適應性》,該問卷含67題,有13個維度。13個維度的α系數在0.6473-0.8864之間,問卷總的α系數α=0.9532。以上三個問卷的各α系數為本次調查的α系數。
三個問卷都采用Likert5點量表法。其中,《我的班級》中1、2、3、4、5分別表示“從不如此”、“偶爾如此”、“有時如此”、“經常如此”、“總是如此”,問卷得分越高,表示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秩序和紀律越好,同時表示競爭越激烈、學習負擔越大;《中學生學業壓力》中1、2、3、4、5分別表示“沒有壓力”、“壓力較小”、“壓力中等”、“壓力較大”、“壓力很大,幾乎無法承受”,問卷得分越高表示學業壓力越大;《中學生學習適應性》中1、2、3、4、5分別表示“從來沒有”、“偶爾如此”、“有時如此”、“經常如此”、“一直如此”,問卷得分越高,表示學習適應性越好。
(一)男女生在班級環境、學業壓力與學習適應性上的平均數、標準差
分別求出男女生在班級環境各維度、學業壓力和學習適應性等變量上的平均分,再用所得平均分分別除以班級環境各維度的題項數、學業壓力的題項數和學習適應性的題項數,就可以得出男女生各自的在相應變量上的題項平均分(取值在1-5分之間)。
男生(M±s):學習適應性(3.422±0.523)、師生關系 (3.958±0.981)、同學關系 (3.844± 0.739)、秩序和紀律 (3.652±0.716)、競爭(3.504±0.779)、學習負擔(3.167±0.663)、學業壓力(3.188±0.645)。
女生(M±s):學習適應性(3.550±0.521)、師生關系 (3.936±0.918)、同學關系 (3.981± 0.687)、秩序和紀律 (3.755±0.673)、競爭(3.522±0.729)、學習負擔(3.172±0.652)、學業壓力(3.210±0.652)
以上結果顯示,男女生在班級環境各維度、學業壓力與學習適應性上的平均數、標準差相差不大。男女生在各個變量上的題項平均數均在3-4分之間,屬于中等或中等偏大數值范圍。其所含意義可參照各問卷的量表意義解釋部分。
(二)男女中學生班級環境、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作用的比較
分別在男女中學生中,以班級環境各維度和學業壓力為自變量,以學習適應性為因變量,采用Enter法,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
1.男生回歸方程的決定系數為0.292(調整后的決定系數0.271),女生為0.327(調整后的決定系數0.313)。
2.對男女生各自的回歸方程分別進行方差分析,所得F值分別為,男生F(6,203)=13.953(p<0.001),女生F(6,297)=24.016(p<0.001)。
3.男女生各自回歸方程中各自變量的偏回歸系數。比較表1和表2中的結果發現,在男女生各自回歸方程中,學習適應性對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的偏回歸系數都是顯著的;而學習適應性對秩序和紀律的偏回歸系數都不顯著。在男生的回歸方程中,學習適應性對學習負擔的偏回歸系數顯著,對競爭和學業壓力的偏回歸系數不顯著(對競爭的偏回歸系數呈現邊緣顯著,這意味著其顯著的可能性較大);而在女生的回歸方程中,學習適應性對學習負擔的偏回歸系數不顯著,對競爭和學業壓力的偏回歸系數都顯著。
另外,表1和表2顯示,男女生各自的回歸方程的容忍度(Tolerance)都遠在0.1以上,方差膨脹因子(VIF)都遠低于5,這說明男女生各自的回歸方程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表1 男生回歸方程中的偏回歸系數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班級環境各維度、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作用上,男女生各自的回歸方程都顯著成立。這說明整體上男女生各自的班級環境各維度和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的作用都是顯著的。具體考察男女生各自的回歸方程時發現,在兩個方程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競爭對學習適應性的正向作用都顯著(在男生方程中,競爭的偏回歸系數呈現邊緣顯著,即p= 0.058,邊緣顯著預示著競爭對學習適應性具有顯著作用的可能性較大),秩序和紀律對學習適應性的作用都不顯著。這意味著搞好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加強競爭對提高男女生的學習適應性都有好處。具體考察男女生各自的回歸方程中的偏回歸系數也發現,在男生方程中,學習負擔的偏回歸系數顯著,而學業壓力的偏回歸系數不顯著;而在女生方程中,則是學業壓力的偏回歸系數顯著,而學習負擔的偏回歸系數不顯著。這說明,對男生而言,越是經常面對大的學習任務量,他們的學習適應性越差,但學業壓力的變化不會影響到男生的學習適應性;對女生而言,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大,她們的學習適應性相應下降,但學習負擔的變化不會影響到女生的學習適應性。這意味著,對男生而言,減少學習任務量或學習負擔,有助于提高學習適應性。對女生而言,減輕學業壓力有助于提高學習適應性。
表2 女生回歸方程中的偏回歸系數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整體上男女生的班級環境和學業壓力對學習適應性都具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學習負擔對男生的學習適應性具有顯著的負向作用,而對女生無顯著影響,學業壓力對女生的學習適應性具有顯著的負向作用,而對男生無顯著影響。
[1]譚千保,陳宇.班級環境對初中生學校適應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1):51-55.
[2]屈志勇,鄒泓,王春英.不同班級環境類型對學生學校適應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4,27(1):207-211.
[3]江光榮,林孟平.班級環境與學生適應性的多層線性模型[J].心理科學,2005,28(6):1443-1448.
[4]郭伯良,王燕,張雷.班級環境變量對兒童社會行為與學校適應間關系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5,37(2):233-239.
[5]張文海,申繼亮.中學生學業壓力、成就目標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2(6):95-98.
[6]李長英,羅中云.西部山區離村兒童學習適應性研究-基于重慶7中學的調研[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10):62-65.
[7]廖雪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英語學習適應性狀況的調查研究[J].教育學術期刊,2014,(7):88-92.
[8]王進,陳曉思.學校環境與學生成績的性別差異——一個基于廣州市七所初中的實證研究[J].社會,2013,33(5):159-180.
[9]王帆,方曉義,胡偉.等.家庭環境與中學生發展:自主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別差異[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4,(6):585-593.
G62
A
1672-4658(2016)03-0179-03
2016-05-18
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2010年“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編號:10110033
陳江波(1969-),男,河北邢臺人,畢業于西南大學,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