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建軍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郴州醫院)
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郴州市13家縣級醫院運行效率研究
奉建軍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郴州醫院)
目的:了解郴州市縣級醫院運行效率,合理調整醫院規模,確定醫院發展重點,實現縣級醫院運行效率的最優化。方法:運用DEA分析郴州市13家縣級醫院2012年和2013年的年度運行效率以及2012-2013年的跨期生產率變動情況。結果:13家縣級醫院運行效率不平衡,綜合醫院運行效率優于中醫院;研究期間樣本醫院規模效率變化明顯,部分醫院規模效率下降。結論:樣本醫院應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調整和控制規模,充分發揮現有技術力量,提高管理水平,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提高運行效率和生產率。較落后中醫院要重視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縮小與綜合醫院的差距。
數據包絡分析;縣級醫院;效率
縣級醫院的服務能力直接關系到基層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國家高度重視縣級公立醫院的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國辦發〔2012〕33 號)中明確要求:縣級醫院要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加強以技術、人才、重點專科為核心的能力建設,統籌縣級醫療衛生體系發展,力爭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因此,縣級醫院改革和發展,不斷提升其服務能力是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環節。應用數據包絡分析(DEA),判斷郴州市縣級醫院衛生資源的投入和產出是否合理,合理調整醫院規模,確定醫院發展的重點,實現縣級醫院運行效率的最優化。
1.1 資料來源
采用向各縣級醫院寄送調查表和現場調查的形式,收集相關數據,研究郴州市轄區的13家縣級醫院2012年和2013年的年度運行效率以及2012-2013年的跨期生產率變動情況。樣本醫院中9家為縣人民醫院,4家為縣中醫院。
1.2 研究方法
數據包絡分析(DEA)是一種非參數效率評價方法,用于評價同類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目前廣泛運用于不同行業和部門的效率評價。DEA的基本原理為,對各決策單元的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進行線性規劃,構建一個生產前沿面,然后通過衡量各決策單元到該生產前沿面的距離,計算其相對效率。位于生產前沿面上的決策單元為DEA有效(效率值=1),生產前沿面外的決策單元為DEA無效(0<效率值<1),距離前沿面越遠,效率值越低。
1.2.1 研究模型的選擇
在眾多DEA模型中,C2R模型和BC2模型是兩種運用廣泛的經典模型。C2R模型用于計算各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BC2模型則進一步將技術效率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技術效率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乘積。若決策單元技術效率有效,則其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有效;若決策單元技術效率無效,有可能純技術效率無效而規模效率有效,或者純技術效率有效而規模效率無效,或者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無效。除衡量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外,BC2模型還能判斷決策單元所處的規模收益狀態,是規模收益不變(規模效率為1),還是規模收益遞增或規模收益遞減(規模效率<1)。Malmquist指數用于分析決策單元全要素生產率的跨期變化情況,將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分解為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并將效率變化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據此分析生產率變化的原因。
研究運用DEA的C2R模型和BC2模型分析湖南省郴州市13家縣級醫院(由數字1-13表示,1-9為縣綜合醫院,10-13為縣中醫院)2012年和2013年的運行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數模型分析樣本醫院2012-2013年跨期效率變動情況。各模型均選用產出導向進行分析。
1.2.2 指標的選擇
根據衛生部2008年頒發的《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規定和參考其他研究者用DEA方法選取的指標[1-5],按照重要性、全面性、精簡性等原則,最終選取年末實際開放床位數、職工總數、總資產作為投入指標,選取門急診人次、出院人次、總收入作為產出指標,構建DEA評價模型。
2.1 13家醫院2012年的運行效率
13家醫院2012年的運行效率見表1。2012年7家醫院(1、4、6、8-11)技術效率有效,其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為1,處于規模報酬固定狀態。6家醫院技術效率無效,其中3家醫院(2、3、7)純技術效率有效,其技術效率無效由規模效率無效造成。另外3家醫院(5、12、13)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小于1,技術效率無效由純技術效率無效和規模效率無效共同造成。規模效率無效的6家醫院(2、3、5、7、12、13)均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狀態。

表1 2012年郴州市13家縣級醫院的運行效率
2.2 13家醫院2013年的運行效率
13家醫院2013年的運行效率見表2。2013年7家醫院(1、4、5、6、8、10、11)技術效率有效,其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為1,處于規模報酬固定狀態。6家醫院技術效率無效,其中4家醫院(2、3、7、9)純技術效率有效,其技術效率無效由規模效率無效造成,另外2家醫院(12、13)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均小于1,技術效率無效由純技術效率無效和規模效率無效共同造成。規模效率無效的6家醫院(2、3、7、9、12、13)均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狀態。

表2 2013年郴州市13家縣級醫院的運行效率
2.3 2012-2013年效率變動
樣本醫院2012-2013年生產率及效率變動情況見表3。Malmquist指數分析結果顯示,9家醫院(1-5、7、10-12)的全要素生產率有所提升,其中12的提升幅度最大,其次為3。其余4家醫院(6、8、9、13)的全要素生產率有所下降,其中9的下降幅度很大。6家醫院(1、4、5、10-12)的技術有所進步,但幅度均不大。6家醫院(1、4、6、8、10、11)效率不變;2家醫院(9、13)效率有所下降,但幅度均不大;其余5家醫院(2、3、5、7、12)效率有所提升,其中3提升幅度較大。10家醫院(1-4、6-11)的純技術效率不變;2家醫院(5、12)有所提升;1家醫院(13)的純技術效率有所下降。6家醫院(1、4、6、8、10、11)的規模效率沒有變化;6家醫院(2、3、5、7、12、13)的規模效率有所提升,其中3提升幅度最大;1家醫院(9)的規模效率有所下降。

表3 2012-2013年郴州市13家縣級醫院的效率變動
DEA可以評價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純技術效率反映在特定技術狀態下,決策單元的生產或經營各環節技術水平的發揮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規模效率體現生產規模是否適當,即決策單元是否在最適宜的規模上運行。技術效率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乘積,能綜合體現決策單元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以及規模狀況。
13家縣級醫院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及規模效率存在不平衡,綜合醫院純技術效率均維持在較高水平,但部分中醫院技術效率及純技術效率低下。2012年醫院12的純技術效率僅為0.638,技術效率僅為0.630,2013年醫院12的純技術效率也僅為0.693,技術效率僅為0.690,均遠低于其他樣本醫院,表明這兩家中醫院在生產經營中技術和管理水平與其他同級醫院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也說明綜合醫院的技術及管理水平要普遍高于同級中醫院。
研究期間,樣本醫院規模效率變化明顯,規模報酬遞增醫院在減少,規模報酬遞減的醫院在增加。2012年和2013年沒有醫院處于規模報酬遞增狀態,規模報酬遞減的醫院則有6家。這是由于大多數醫院在研究期間都進行了人員及床位規模的擴張,但有的醫院擴張過度,超出了最適生產規模,因而造成規模報酬狀態的改變以及規模效率的下降,并最終影響到技術效率。為能在適宜規模上運行,以產生最大的效益,樣本醫院應該適當調整床位、人員、資產等投入,控制好規模。
研究期間,樣本醫院的全要素生產率有所變動。2012-2013年,醫院3和12的生產率均有明顯提高,均主要源于效率的提高;醫院9的生產率下降幅度很大,主要源于技術的退步。這說明技術和效率的變動均能引起生產率的變化,為提高生產率,提高服務能力,應重視技術的提高和效率的改善。
部分中醫院的技術水平及管理水平較低,與綜合醫院及其他中醫院的存在較大差距。較落后中醫院要重視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縮小與綜合醫院的差距。
部分醫院存在過度擴張的現象,并導致其效率及生產率的下降。醫院應加強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規模,使效率及生產率達到最大[7]。
技術及效率也是影響生產率的重要因素,為提高生產率,既要提高技術,也要提高效率。醫院應充分發揮現有的技術水平,一方面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5]。
[1]汪唯,陳少賢,彭曉明,等.廣東省公立醫院效率分析與比較[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2):16-19.
[2王鐵強,馬燕,李斌,等.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黑龍江省三級醫院相對效率的評價[J].中國衛生經濟,2006,25(4):64-66.
[3]龐慧敏,王小萬.基于DEA 的Malmquist 指數的我國大型綜合醫院跨期效率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3):35-37.
[4]崔洋海,何欽成.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在大型綜合醫院相對效率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08,25(1):18-21.
[5]董四平,左玉玲,陶紅兵,等.中國醫院效率DEA研究分類與投入產出指標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10):40-45.
[6]徐雨晨,王潤華,付廣建.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縣級公立醫院運行效率評價[J].重慶醫學.2013(32):18-21.3939-3944
[7]陸文娟,楊巧,馮占春.武漢市公立醫院運行相對效率的DEA評價 [J].醫學與社會,2012,25(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