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產業
海峽兩岸食品產業交流合作綜述透明安心 兩岸食品產業交流再升級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兩岸同種同族、同言同語,兩岸美食同根共源,飲食文化一脈相承,故而近年來在食品產業交流也愈發頻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兩岸經濟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2015年,兩岸的食品行業更加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兩岸業者齊心協力,在推動兩岸食品再升級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加堅實的步伐。
2015年6月22日上午,2015兩岸食品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成30多人代表團參會,在臺期間走訪4家企業、1家食品研究所,還參觀考察了第25屆臺北國際食品展覽會。5天的會議及參訪、豐富的安排與充分的交流,臺灣食品界同仁們對于食品安全、企業經營等方面的創新思維與做法,讓代表團成員深受啟發。參加交流的兩岸業界人士一致認為,這種越來越務實的交流將會帶來更大的合作商機,充滿更多的期待。
本屆會議吸引了兩岸政產學研各界代表約200人參會。會議以“透明、安心:兩岸食品產業再升級”為主題,圍繞“兩岸食品產業未來發展及合作”等議題,兩岸食品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進行經驗交流和案例分享,展開了充分而富有見解的研討。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孟素荷理事長表示,從2009年到2014年,兩岸的食品科技、產業界人士共同舉辦了6次會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共同面對了很多,也共同承擔了很多。我們當初是“搭橋計劃”,從當初的搭橋到建橋,到現在能在這座橋上順暢地通過,我們兩個主辦方完成了這一階段應該完成的歷史使命。大陸的食品工業和臺灣的食品工業一樣,面臨著許多困境、挑戰和機遇,從當初的搭橋,到現在的務實地討論一些面向現在、面向未來的事情,這個會議變得十分的重要,具有現實意義。
臺灣地區經濟部主管沈榮津次長也對兩岸食品產業交流的成果表示贊賞。他說,兩岸搭橋活動,在兩岸主辦單位——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合力推動下,自從2009年12月在臺灣臺北市召開首屆會議之后,每年分別在兩岸各地舉辦,已成為近年來兩岸食品產業互動的重要活動和里程碑,也是兩岸食品產業重要議題交流和商機開創的作業平臺。兩岸有相同的飲食文化,產品的形態也相近,希望雙方在長期搭建的這個合作交流平臺上,借由本次雙方的互動交流,來共同推動食品產業鏈安心工程的建制和升級,來創造兩岸食品安全安心的價值商機。
國家工信部王黎明總工程師說,會議為兩岸食品學術界、產業界及行業管理部門提供了一個直接、透明、有效的溝通平臺。通過大家的分享、討論和交流,為推動兩岸食品產業的發展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做出了積極貢獻。2015年的主題與新時期下兩岸食品產業發展的需求相契合,也與兩岸食品行業管理部門對食品產業的規范和引導相呼應。
根據《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海協會與臺灣?;鶗?月23日安排兩岸食品安全業務主管部門專家在北京召開兩岸食品安全交流會議,落實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共識,保障兩岸同胞健康權益。
雙方就加強兩岸食品安全信息通報、食品安全技術標準、市場風險管控及完善食安突發事件協處機制等議題進行了交流。一致肯定協議執行成果。商定進一步研究、協商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信息通報及后續處理機制;加強兩岸食品安全標準技術交流;鼓勵創建多種形式的平臺,讓兩岸民眾了解兩岸食品安全合作的成果。
2015兩岸食品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上,孟素荷理事長在以“食品安全是產業競爭力的根基”為題的報告中說,目前,食品安全,加上日益提升的環保問題,依然是決定現有食品企業競爭力及生死的兩大命題。她介紹說,大陸食品科技界為此做出艱苦努力,從三個層面支撐食品安全:政府——風險解析、戰略研究、國際視野;企業——標準制訂、風險梳理、科學說明;消費者——公眾科普、危機應對。
吳天賜董事長表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關注。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臺灣計劃在3年內完成對6000家企業的輔導,就是為了建立可追溯的機制,利用科技手段,為食品安全建立防護網,相信通過科技界、工業界的努力協作,未來一定會做得更好。他同時也希望兩岸建立共同的食品安全標準。
兩岸對食品安全標準與管理法規新進展的交流以及兩岸食品企業負責人對食品追溯追蹤、放心透明案例的分享,不僅讓雙方有了面對面的交流,更讓與會代表了解了很多、學到了很多。

2015兩岸食品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福建晉江是我國休閑食品出口及國內外品牌企業首選的貼牌加工重要基地,享有“中國食品工業強市”的榮譽稱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晉江不僅是品牌之都,還與臺灣一衣帶水,商緣相循,具備臺灣食品“登陸”得天獨厚的優勢。7月,剛剛結束的2015年閩臺(泉州)食品交易會充分體現了晉江食品行業、兩岸、國際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隨著自身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晉江食品業加大同歐美、日韓、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食品企業的交流合作力度,尤其顯示出與臺灣業界交流合作的發展潛力和對接空間。然而,相比近幾年閩臺食品交易會上晉江食品企業的宣傳方式,晉江食品包裝總體呈現相似度偏高,缺乏辨識度的缺陷。為了幫助食品產業破解上述瓶頸,晉江攜手臺灣包裝設計協會,借助臺灣包裝設計擅于結合產業個性和消費習慣,將文化創意和區域特色融入產品包裝的特點,取長補短。
2015年閩臺食品交易會期間,臺灣包裝設計協會晉江辦事處在晉江洪山文創園區正式揭牌,來自9個設計公司的臺灣包裝設計協會成員落戶福建,為晉江食品企業爭取多元化的貿易布局,注入了一股創新的力量。
據悉,抓住產品的目標和產業特色的包裝設計、挖掘文化的原創性設計,將成為兩岸食品行業包裝設計的趨勢。未來,臺灣食品包裝設計協會將根據大陸消費市場的需求動態和消費習慣,有針對性地向晉江食品企業開設相關培訓和專題講座,與晉江企業共同分享臺灣文創設計經驗,助力大陸食品包裝挖掘自身形象的特殊性,從而更好地契合產業發展和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