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輝志
舊時的另類心理醫生
雷輝志

在比較封閉而原始的社會部落中,有一種巫師,相當于現代社會中的宗教神職人員,例如神父和牧師,他們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受人們的尊崇。
“下馬師”就是這種人,他們被視為具有與陰間或鬼魂來往的本領,叫作“下馬”。他們懂得閻王治鬼的規矩,按規矩行事,受理世人委托辦理的各種事情。在原始社會的蕓蕓眾生看來,人死后并沒有一了百了,所以人鬼之間雖然陰陽永隔,但仍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需要打理,否則兩不相安,麻煩就大了。
1939年,我爺爺和全家人為逃避日寇鐵蹄入侵的戰火,從湘北湖濱輾轉到湘西山城的沅陵。抗戰爆發前,那里其實是一個十分封閉的社會,交通不便,外來人很少。在日機開始對沅陵市區大轟炸前,市民熙熙攘攘,好像不知道抗日戰爭是怎么一回事,經常辦一些大型的迷信道場,請神送鬼。
我爺爺趕上了一次大富人家的“下馬”活動,印象一直十分深刻。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我爺爺和一個要好的小玩伴出門遛達,來到后街較為寬大的一個巷口,老遠就聽到雷鳴般的鞭炮聲。天已漸黑,同時看到了火光閃閃,他們就朝聲光雷鳴處走去,好看熱鬧。
走近這一戶的大門,看到磚筑的院墻內人擠得滿滿的。我爺爺印象最深的一景是煙霧彌漫,人影晃動,都往正面的堂屋里擠進或觀望。
主角是一個身著花花綠綠漢唐古裝的老頭,與唱京劇的老生差不多神氣,個子高大,不過臉上沒有掛什么胡須之類的道具,也沒有化妝,看起來挺威嚴的,表情倒是非常豐富,不時擠眉弄眼地敘說著什么。
仔細聽起來,他說的話語有兩種,一種是和他身邊兩個年輕的伙計中的一個說的,腔調怪怪的,像京劇里的道白,有它自身的抑揚頓挫。有時還在結束前長長地拖一條尾巴,然后一頓,戛然而止。他的伙計年紀較輕,著裝和大家差不多,不過外面罩著一條色彩也很鮮艷的背心。
由于沅陵人說的本地話與我爺爺的家鄉漢口話很接近,所以下馬師對他的伙計說的話基本上能聽懂。
原來這個伙計是在把他身邊的主婦,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婆對他說的話,傳給下馬師聽,一句句像是當傳譯。下馬師顯然是通過他的伙計傾聽一個老母親對她剛死去不久的兒子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委托他傳給身在陰間的兒子。難怪看見老母親邊說邊掉淚,下馬師則如同一個慈祥的長輩,忠心耿耿地辦好所托之事。
更加富有興趣的一幕,則發生在下馬師當場向陰間轉述信息的一幕。這時,看到表情嚴肅的下馬師,忽然變得像一個單口相聲演員,表演了一番精彩的口技。
首先,場中的氣氛因為鑼鼓聲大作而陡變。下馬師應聲雙眼緊閉養神,“鬧”了之后,從一個伙計手上接過一個葫蘆的“圣水”,仰天在喉嚨里夸張地反復嗽口,咕啦作響。但也吞了一口,然后突然對著前面空地,一口噴了出來。
又過了一會兒,他全身開始微微抖動,之后抖動幅度逐漸加大,表現得與周圍環境愈來愈脫離。漸漸地,口中開始念念有詞,起初聲音很小,聽不清說些什么。看樣子也不像是夢中囈語,因為,并非口齒不清。
更令人吃驚的是,有時候,他喉嚨發出的聲響根本談不上是人說的話語,更像是動物的叫聲,例如有時像鳥鳴雀囀,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又像是狗吠狼嚎。我們這些局外人當然聽得莫名其妙,只能雙眼圓睜地望著。
可是,他的兩個伙計卻像是頗有心得,不時點頭頷首,并對那個老太婆注目示意,似乎是說“這不?”或“您看?”可是,老太婆雖然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下馬師的點滴動作和他與伙計的互動,卻仍然一臉惶惑,談不上心靈的感應。他們三個人的表演,給人的印象是,下馬師是在另一個世界忙著辦一件要緊的事,他的伙計則似乎在盡量追蹤他們的師傅。
這時的下馬師逐漸安靜下來,臉上的表情歸于平淡,好像從一場熱鬧的局面退了出來,不再涉及其中的任何事情。
這時的人群好像要散去。忽然一個仆役似的家人從堂屋后面出來。雙手捧著一個很大的簸箕,其中堆放著滿滿的油炸糖糝,這是油炸陰陽米做成的通俗零食,向人們散發充饑。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圍觀者都很客氣內斂,一點都不爭先恐后,然后慢條斯理地吃起來。接下來人們才逐漸散去,鑼鼓聲真正停了下來。我爺爺和玩伴分別回家,到家時已近午夜。
在湘西,大家都知道,糖糝是由陰陽米做的,所謂陰陽米,是指把糯米經火煮熟后(陽)再放在陰處晾干而成。這種米具有陰和陽兩種屬性,故稱為陰陽米。這正影射了下馬師或者下馬儀式的陰陽兩種屬性。
抓住了這一要領,我爺爺對主人家對門客派發油炸糖糝為下馬盛舉畫龍點睛的用心,表示欣賞。這當然不會是這一戶人家的偶然之作,想必是遵行古禮。
人們相信下馬師有本領到陰間去擺平此事,使附體的冤魂委屈得直而離開,或因愛情得圓而放手等等。因此,自古以來,“下馬”也是人們用來治療心病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一系列“心病”中,患者相信得病的說法,就能接受以其說法為基礎設計出來的治療方法。就這一點而論,現代精神科醫生對癔病性精神錯亂的治療,和用下馬治愈冤魂附體所致的發神經是一回事,下馬師就是古代的精神科醫生。
如今,在中國的偏僻山區,在俄屬西伯利亞、墨西哥、南美的秘魯和巴西的阿瑪松密林中人跡罕至的地區,仍然可以看到下馬師替人治病。他們有一個國際公認的名稱,就是“下馬”兩個漢字不準確的拼法“Shaman”。它的意思就是原始部落中所奉行的一種精神療法。因此,在美國、歐洲和澳洲等現代國家,把它視為“偶爾有效、可以一試”的“另類療法”。
至于下馬為什么有那么多細節,如穿著撩人、鑼鼓刺耳、煙霧障眼、吞水夸張等等,與世界各地所看到的情況非常相似,因為這是為了幫助下馬師進入半清醒的意識混沌狀態,以便更有效地執行其“任務”。
三百多年以來,包括精神病學在內的醫學走上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現代醫學,沒有得到科學證明的信念和論斷都需重新加以檢視。
下馬對陰間和鬼魂所具有的信念不能成立,因而去陰間地府擺平事物云云,都被丟棄,甚至淘汰和消亡。它聲稱能治療的心病,業已由現代精神病學所倡導的療法所替代。
可見,一個文化現象即使只見于原始部落或古代,其發生、發展和消亡,都是以客觀需要為基礎的。
(責任編輯:亞聞)
(郵箱:2003xy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