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016-06-14
[基金項目] 四川省哲學社
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資助項目“四川革命老區精神與區域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XBYJC1317)。
[作者簡介] 歐庭宇(1986-),
男,四川德陽人,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摘 要] 四川是紅色文化資源大省,紅色文化資源為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載體和實踐場所。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呈現出文化內容豐富、資源形式多樣、時代價值顯著等特點,其時代價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一致。但是在應用紅色文化資源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還存在教育者重視程度不到位、受教育者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學成本過高、實踐方式單一以及資源開發力度不夠等問題。因此,應加大四川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為培育青少年社會核心價值觀提供廣闊的實踐場所。
[關鍵詞] 紅色文化資源;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旅游;文化品牌
[中圖分類號] D4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6)09-0078-08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 45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也是青少年的基本行為準則。青少年不同于普通公民,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主體,他們的價值觀勢必影響未來中國社會的價值認同。因而,在人生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需要鼓勵他們參與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如何既做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引青少年價值認同,又使青少年主動堅守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曾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2] 9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社會實踐的意見》提出,要“積極開展‘紅色之旅學習參觀”。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普遍性是同類事物中許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質和特點,所以它存在于各種特殊性之中。四川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光榮傳統文化之一,資源豐富,涵蓋川陜蘇區、偉人故里、長征豐碑及紅軍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因此,深入挖掘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充分應用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四川紅色文化資源的概況及特色
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軍民團結奮斗,在無產階級革命過程中留下的寶貴財富。它包括抗日戰爭時期、紅軍長征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遺址遺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立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紀念物和文化形態的珍貴遺存。
(一)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概況
四川是國家歷史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地區和川北、川東北山區。全省現有紅色旅游景點120多個,其中23個為國家級紅色旅游景點,101個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個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分為物質形態與非物質形態兩種。其中物質形態紅色資源,表現為文物和紀念地等紅色文化場所。紅軍遺物保存較完好,種類齊全,數量很多。如巴中革命老區有館藏文物10619件,還有130處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野外紅軍石刻標語、紅軍戰壕[3]等等。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現已建有13座大碑區。比如紅軍陵園、紀念碑長廊、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等。非物質形態紅色資源表現為紅色文化作品、革命精神等。
(二)四川紅色文化資源特點
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文化內容豐富、資源形式多樣、時代價值顯著等特點。
第一,文化內容豐富。四川擁有最多依然健在的老紅軍。以川陜蘇區為例,有紅軍12萬,為國捐軀4余萬,446名開國將軍并肩作戰,至今健在老紅軍有12名。坐落于巴中市南郊南龕山頂的將帥碑林,建立了紀念碑長廊、紅軍將士英名紀念碑、紅軍陵園等十三大碑區,4.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280余塊紅軍鐫刻英名的嵌碑。結合其他原始文件、資料、武器等文物,基本能真實全面地反映當時整個蘇區的戰斗和創建歷程。
第二,資源形式多樣。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形式主要表現為紀念遺址、紅色文化精神、紅色文藝作品。紀念遺址包括鄧小平故居、朱德故居、瀘定橋等;紅色文化精神包括革命先烈所留存下的愛國精神、高尚品質等精神財富;紅色文藝作品包括《川陜忠魂》《紅色歌謠》《紅色記憶耀通江》《空山大捷》《巴山女紅軍》[4] 301-302等。
第三,時代價值顯著。四川紅色文化資源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歷史,昭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真諦。它見證了黨心系民心,為人民服務,凝聚民族力量,為理想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極高的時代價值,體現為紅軍石刻標語和紅軍歌謠等震撼作品。此外,還體現在彝海結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歷史奇跡記載,以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的精神財富等。
二、四川紅色文化資源促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作用
毛澤東曾說:“每個共產黨員入黨的時候,心目中就懸著為現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奮斗和為將來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這樣兩個明確的目標。”[5] 1059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承載了我們黨曾經領導工農革命的崢嶸歲月,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光榮歷史和值得傳承的革命精神。四川紅色文化資源記錄了長征精神、革命老區精神、川陜蘇區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紅色文化是青少年成長成才的需求,也是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動力[6]。可見,四川紅色文化資源為廣大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文化載體,是廣大青少年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場所、具有堅實的價值導向作用。
(一)四川紅色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紅色文化的“紅”為太陽圖騰,象征著興旺發達、充滿活力。四川紅色文化資源見證了中國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興旺發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體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真實反映,它蘊涵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價值意蘊對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四川紅色文化資源蘊藏的一系列文化精神是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物質載體和動力源泉。其一,愛國是心系國家,心系民族,心系人民,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譬如學習紅軍萬里長征北上抗戰時期22位勇士飛奪瀘定橋的事跡,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其二,敬業是人們學習與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盡職盡責的精神。譬如四川儀隴縣張思德紀念館保存了張思德作為優秀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生平事跡,是青少年樹立愛崗敬業、服務社會的職業道德榜樣。其三,誠信是思想品德的誠實和人際交往的信用。受拜金主義、實用主義的沖擊,青少年容易扭曲誠信道德價值觀念。針對這一狀況,長征精神蘊含的四川革命老區軍民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為青少年的道德修養提供了價值標桿[7],能很好激勵青少年認識到誠信友愛的可貴。其四,友善是親友乃至廣大民眾間和睦相處的一種品質。四川藏羌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記錄了紅軍將士與藏羌人民甘苦與共,水乳交融的軍民情懷[8],形象生動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友善的情懷,能鼓舞青少年和諧相處,愛國愛民。
(二)四川紅色文化資源為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了優秀的教學載體
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9] 41載體原本是—個化學概念,指實現催化或其他化學反應而加入一定的中間物 (或元素)[10]。紅色文化資源承載著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不僅能為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提供了嚴密的物質聯系和優秀的外在形式,而且可以在青少年心中樹立永遠的豐碑。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所蘊藏的中國革命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自強不息精神為青少年的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教學載體。譬如《長征》《四渡赤水》《毛澤東與楊開慧》等紅色影視作品,就是培養青少年健全心理和高尚人格的良好載體。還有如《重走紅軍長征路》等紅色文化書籍,不僅可記錄紅軍徒步行軍距離最長、持續時間最久的偉大奇跡,而且可生動再現紅軍翻山越嶺、浴血奮戰的英雄氣概,這些都能發揮引導青少年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作用。
(三)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可為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實踐場所
由上可知,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分布相對集中,呈現“一線兩區”(一線是紅軍長征路線,兩區是偉人故里和川陜蘇區),如彝海結盟遺址、紅軍血戰劍門關、劉伯堅烈士紀念館等紅色遺址,為青少年社會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場所。最可稱道的是,四川至今還擁有較多健在的老紅軍戰士,他們是寶貴的“口傳歷史”者。因而,組織青少年對革命前輩走訪交流,不僅可還原波瀾壯闊的革命時期歷史場景,而且可將走訪筆錄整理成文,為后繼者留下一筆寶貴的歷史資料。
(四)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可為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價值導向
所謂價值導向是指個人、社會的某種追求方向,并且主導他們的價值取向。長征精神、革命老區精神、偉人智慧、英雄形象、汶川精神等是四川紅色文化的內核,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將個人價值、社會價值、國家價值聯系在一起。鄧小平指出:“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11] 110。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是引領社會主流價值的鮮明旗幟。如四川廣安是鄧小平的故鄉,革命時期,鄧小平將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為個人理想,跨洋到法國勤工學習探索革命真理。作為開國元勛之一,他領導大軍挺進大別山、解放思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為國家奉獻作為人生價值實現的方向,將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緊密聯系起來,為我們樹立了一代偉人的光輝形象。
三、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路徑
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承載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先進的革命精神和優秀的民族精神,為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物質載體。但是目前在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嚴重存在著教育者認識不到位、受教育者積極性不高、教學成本較高、實踐方式單一、資源開發力度不夠的困境。因此,需要創新思維。
(一)提高教育者對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水平
教育者對四川紅色文化資源認識水平不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不同教育主體認識存在明顯差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比較重視紅色文化資源在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但一些專業課教師重視程度明顯不夠。第二,考核導向不利于引導青少年學生參與對紅色文化的體驗和學習。由于知識考查相對容易,教師比較傾向傳授理論知識及以考試形式對青少年進行考查。第三,教育者對紅色文化資源學習不夠。由于受到部分教育者自身紅色文化知識掌握程度不高、教學應用能力限制,難以將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發動者、組織者和實施者[12] 145,在應用紅色文化培養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想要構建基于紅色文化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系,提高教育者對四川紅色文化應用的認識水平勢在必行。第一,教育工作者應發揮骨干作用。不僅教授四川紅色文化課程的專業教師需要盡職盡責,而且其他教師在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工作中也應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第二,制定物質和精神獎勵政策。設定四川紅色文化活動推廣的專項資金,支出一部分費用作為獎勵基金,按不同標準發放,重獎那些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的優秀分子。同時,對于優秀的青少年頒發獎章,作為激勵他們學習四川紅色文化的精神獎勵,為積極引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添動力。第三,教師專業隊伍建設。要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合理地組建教學單位,加強培訓任課教師[13],尤其應對紅色文化方面的授課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第四,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受益者,建議將紅色文化納入大、中、小學課程,用理論武裝學生頭腦,引導他們廣泛閱讀四川紅色文化書籍,為社會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二)提高受教育者主動學習四川紅色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性
目前,青少年了解、學習紅色文化的主動性不強,對紅色文化存在“過時論”“無用論”等觀點或看法[14]。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信仰功利化。部分青少年存在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傾向,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自私利己較為明顯。第二,歷史情感淡化。部分青少年從小物質條件較好,熱衷網絡文化生活,對紅色文化缺乏情感。第三,處事世俗化。部分青少年在人格特征方面呈現出顯著的二元特性,他們雖然在內心推崇踏實做人、痛恨鋪張浪費,但在行為上卻往往習慣“拉關系”走捷徑,成為各種“潮流”的追逐者。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知曉程度幾乎為零,這一現象令人堪憂。
馬克思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2] 92四川紅色文化資源為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而利用好這些環境,需要我們注意以下3點:一、加強信仰教育。如重走長征路、體味長征精神。二、注重情感教育。如參觀紅軍搶渡大渡河紀念地,喚起青少年學生的情感,促使他們銘記歷史。三、強化思想教育。如學習川陜紅色文化中實事求是的態度、敢闖新路的創新精神、團結友善的精神品質,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降低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成本
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開展不夠好,很大程度上與高昂的教學成本有關。青少年的生活、學習費用主要來至于家庭。而青少年參觀學習紅色文化所需要的路費、住宿費等便成為了開展實踐教學的難題。何況紅色文化資源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區、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四川自古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之稱,組織參觀考察紅色文化需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的安全問題,這也會增加相應的教學成本。以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遺址為例,相距成都至少200多公里以上,對于成都市的青少年而言,實地參觀考察,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何況其他遙遠之地,到實地考察,不但需以時日,且需以經費,這是不爭的事實。
降低青少年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成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第一,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如集中建設紅色文化博物館和展覽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的建川博物館,通過資源整合、集中展出,不僅降低了參觀學習者的出行成本,也降低了場館自身的運營成本。第二,改革收費制度。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展覽館、革命紀念地一般不收取門票,但是一些社會人士或社會機構籌建的專題展覽館、博物館則要收取門票。且有的門票值還比較高。對此政府可以采取門票補貼方式加大對青少年的優惠力度[15]。第三,紅色文化資源進網絡。利用互聯網,兼顧控制成本與高效傳播。一份關于“您希望通過什么方式去了解革命歷史和紅色資源”的問卷,選擇“網絡”的占44.9%[14]。由此看出,網絡已成為人們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重要途徑。因而應通過建立紅色文化資源“專題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手機APP應用”等方式,幫助青少年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創新四川紅色文化資源應用于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方式
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往往是重理論輕實踐,造成理論與實踐常常處于脫節狀態,因此需要積極創新實踐方式和手段。第一,寓教于樂。增加知識講座、學術論文征集、知識競賽、唱紅歌等參與方式,加深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第二,組織實踐。鼓勵青少年組織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做到小歷史大境界。
(五)加大四川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為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場所
近年來,四川在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方面,開展了“重走長征路、將帥故里游”等紅色旅游主題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但是,四川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力度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其一,創新不足。紅色文化資源主要表現為紅色遺址、紅色紀念館、紅色紀念碑等,展示手法陳舊、彼此模仿,難以帶動游客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其二,吸引力不足。紅色旅游資源狀況和基礎設施條件有待改善,因為缺少幫助游客親身體會革命年代的戰爭場面,缺少軍事對抗分析,缺少紅軍野炊等歷史場景,所以難以激發游客興趣,尤其是難以激起青少年的參游激情。其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就目前情況看,大量紅色文化資源尚未得到開發,尤其是交通等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而現有設施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四,思路局限。旅游資源管理思路難以充分結合地域特色,未能打造自身品牌。
四川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及相關軟硬件設施卻有待改善,而要想克服紅色文化魅力不足的困難,尚需要我們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資源與品牌的有機結合。紅色文化歷史資源彌足珍貴,四川紅色文化品牌開發應立足于資源本身,努力將品牌開發與資源保護結合起來。第二,資源與體驗的完美結合。具體而言,可大力開發“重溫革命時代娛樂產品”,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體驗式旅游結合起來,使青少年在切身體驗中得到文化熏陶。第三,資源與開發相向而行。遵照《四川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應加大四川紅色資源開發工作,著力改善交通建設和項目建設,以加快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步伐。第四,資源開發的多元化。四川是多民族共處地區,為使紅色文化呈多元性,可結合民族、民俗、生態等地方文化資源充分開發出來,以增強游客參與性和互動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室.黨的十八大文件匯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孫和平.四川紅色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4]四川省博物院. 西行壯歌——川陜革命根據地斗爭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
[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陳大勇,劉清才.增強青少年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
[7]于安龍,劉文佳.論紅色文化資源與青少年核心價值觀教育[J].教育評論,2014,(10).
[8]胡雪峰,魏大軍.四川藏羌地區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價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10).
[9]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何海兵.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特征探析[J].理論與改革,2003,(5).
[1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中宣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宣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5,(4).
[14]時玉柱.紅色資源與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調查與思考——以江西省為例[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15]何其鑫,向國華,余雪源.紅色文化資源在培育核心價值觀中的應用[J].江西社會科學,2013,(10).
[責任編輯:李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