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常勇
天門市是湖北省接收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最多的縣市,全市共接收丹江口庫區移民3769戶、16288人,占全省丹江口庫區移民的近四分之一。多寶鎮接收丹江口庫區移民2545戶、11172人,占全市的68%,是天門移民第一大鎮。而銅架山新村,就是全市乃至全省移民村的代表。
銅架山新村2010年從丹江口庫區遷入多寶鎮,1700多人的新村由原來的2個村合并而來,由于遷居異地、人口眾多、情況復雜,群眾抵觸情緒很大、村級矛盾眾多,上訪堵路、扯皮打架一度是村里的常態。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村里耕地一直難以分配到戶,村支部書記連續換了3人,沒有1人能夠干滿2年。
“村里工作太難、沒人愿意接手”。說起村里情況,干部群眾無不搖頭。2015年,新上任的支部書記王洪興以暖民之心的實際行動誓解移民村發展“老大難”,成了村民心中值得稱道的“解鎖”書記。
把“門”打開
王洪興上任前,村委會大門上,一度鎖著多達4、5把鎖。不過,這些鎖可不是為了防盜?!斑@些鎖都是村民加上去的”,原村主任王明軍回憶。原來,在銅架山新村,村民反映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滿意的解決,就會在村委會大門上加一把鎖,不讓村干部正常上班,久而久之,鎖門成了村民對村委會“無聲的抗議”。
王洪興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開鎖”。他開的第一把鎖,就是村民蔣某對安置房屋質量不滿意,問題得不到解決而鎖上的。了解情況后,王洪多方奔走、多方籌資,親自出面找來施工隊,親自帶施工隊上門,對蔣某的房屋進行了免費全面維修,直到蔣某滿意。事后,蔣某心服口服,主動到村委會把鎖拿走,王洪興也順利打開了“第一把鎖”。
王洪興打開的第二把鎖,是村民程某2014年鎖上去的。程某一個親戚的單身樓,因故被另一村民占據。程某要求拿回房屋所有權,但一直未能如愿,一怒之下一把鎖鎖在了村委會大門上。為了打開這把鎖,王洪興多次上門給占有這一房屋的村民講道理、做工作,并主動幫助這一村民另外尋找住處,最后這一事情得以圓滿解決。
上任一年以來,不管是村里遺留的問題、還是村民反映的新問題,王洪興都會第一時間幫忙解決,村委會的門從此再也沒有被鎖過。現在,每天早上八點,村委會大門都會準時打開。群眾反映:村委會終于像一個村委會了。
把“路”打開
耕地一直是銅架山村的最大資源,也是老大難問題。2010年從丹江口庫區移民到多寶鎮以來,直到2015年,村里耕地分配都沒有完全到位,嚴重影響村民土地流轉收益和村里和諧穩定。王洪興當上支部書記后,針對耕地分配難題,以村民親戚朋友為團體,耕地先分到團體、再分到個人,土地分配才得以順利完成。此前,被村民搶占的村級180畝集體耕地也順利收回。如今,村民不僅可以順利拿到土地流轉費,每畝土地流轉收入還從750元增加到了800元。
為了發展村級產業,王洪興不等不靠不抱怨,多次上門做在外成功人員工作,動員他們回鄉投資、回村發展。在他的感召和感動下,在廣州做服裝生意的村民朱迪清回鄉創業,辦起了銅架山肉牛養殖廠,當年養殖規模就達到300頭。經過王洪興一再鼓勵和支持,村民王傳寶流轉土地500畝種植綠化草皮,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近百名村民就業。王洪興還帶領村民建立了一個秸稈收儲中心,在當地承包了一個閑置廠房,將秸稈回收后轉售給企業用于發電和養牛,既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還增加了村級收入。此外,王洪興還加強村級資產、資源、資金管理和經營,完成土地分配后,村里擁有180畝集體耕地,目前已全部承包出去,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萬多元。
如今,銅架山新村民心順、產業興,“銅”架山逐步變成了“金”架山,全市“最不穩定”的移民村變成了美麗鄉村的示范村。
把“心”打開
村委會大門打開后,王洪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支部書記專門坐的一把轉椅封存起來。“如果不把村里治理好、如果不把村民服務好,我就不配坐上這把椅子”。王洪興的這句誓言,村“兩委”成員們至今都記憶猶新。開門之后,王洪興帶頭上班、帶頭坐班、帶頭服務,在他的帶領下,村“兩委”成員輪流進行值班、積極服務群眾,逐步改變了村“兩委”班子過去的懶散形象。
2015年12月,村民王明國夫婦冬天在家烤火造成一氧化碳中毒,送到醫院搶救了一個多月,最后還是未能挽回生命。由于老人兩個女兒都遠嫁他方,王洪興像老人的親生兒子一樣,一個多月里上下奔走、全程代辦,每天在村里和醫院兩頭跑,并全程為夫婦倆操辦后事。王洪興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2016年5月13日,由于勞累過度,王洪興突發腦梗塞入院治療。住院之后,因為一直掛記全村土地承包合同即將到期,承包款要與群眾兌現,王洪興不顧醫生再三勸阻,住了10天院就提前出院,投入到工作之中。
王洪興家里,電器并不多見。除了電飯煲,電視機都是老式的臺式機。他父親早逝,母親常年住院,并于2013年去世,家里并不寬裕。王洪興的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兩個女兒一個上高中、一個讀小學。由于工作太忙,王洪興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經常是6歲的小女兒嬌嬌為爸爸做飯。站在廚房,6歲的嬌嬌只比煤氣罐略高一點,每次做飯都要用凳子搭臺。“做飯是爸爸教的,只要快糊了就加水”,女兒嬌嬌說。一次,由于孩子太小,往電飯煲里只放了米、沒有放水,電飯煲都燒壞了,還差點出事故。每次談起家庭,王洪興都非常愧疚:“我給娃子做飯還沒有娃子給我做飯多。我是打鐵的、娃子是鐵打的?!鄙钌?,王洪興自己沒有任何要求,只要飽肚子、能活命就行,很多時候除了泡面就是“老干媽”拌飯,但卻經常自掏腰包為群眾辦事。
上任一年,王洪興一言一行、所作所為深深地感動著群眾。今年6月10日,王洪興在與村干部商量“三留守”名單時,由于勞累過度、舊病未愈,不幸昏倒在工作崗位,住進醫院重癥監護室。經過治療,他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意識正在逐步恢復之中,但還沒有完全清醒。
王洪興的病情,不僅牽動著市領導、鎮領導的心,也讓每一名村民牽掛。這些天來,不僅天門市委書記柯俊、多寶鎮黨委領導多次來到醫院,前來看望王洪興的村民也一波接著一波,甚至很多曾經與他“抬過杠”、鬧過不愉快的村民也懷著愧疚的心情自發來看望他。村民們都期盼地說:“希望我們的貼心人、好書記,能夠快點好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