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琦
襄陽市襄城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結合全區黨員實際,按照“區分層次、分類指導”的要求,創新學習方式,通過開辦“七大課堂”,打牢黨員學習基礎。
“理論課堂”集中研學。區委把“三會一課”作為黨員集中學習的基本遵循,以集中研學的形式,確保黨員理論學習經常化、常態化。
“流動課堂”廣泛宣學。組織各村、社區黨組織將傳統的會議課堂轉移到文化廣場、黨員群眾聚集地。白云人家社區黨委利用傍晚黨員群眾習慣集中在社區廣場乘涼、話家常的時機,組織黨員開展“時政熱點我來講”活動。
“上門課堂”結對送學。區委區分黨員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學習方式,對因病、行動不便等特殊原因不能參加集中學習的黨員,利用機關在職黨員理論知識豐厚的特點,組織黨員志愿者結成了“1+1”幫扶對子,送學到家。
“文體課堂”趣味引學。注重學習的趣味性,組織和鼓勵各基層黨組織將演講比賽、趣味運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穿插其中。真武山街道黨工委組織開展了“我如何當一名合格黨員”演講活動,參賽選手圍繞自身學習工作實際,對照身邊的典型,鄭重承諾。
“典型課堂”帶頭領學。各基層黨組織推選黨員群眾公認的老黨員、優秀黨員結合自身的學習心得,上臺講黨課。馬王廟社區黨員崔明凡,多年來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社區黨支部邀請她為全體黨員講了一次黨課,社區黨員紛紛表示:“聽了崔明凡助人為樂的故事后才覺得,要成為一名合格黨員,我們還需不斷努力。”
“專題課堂”研討促學。每兩個月組織一次研討,要求每名黨員聯系個人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踴躍發言。
“移動課堂”推送導學。各基層黨組織充分利用公開欄、QQ群、微信平臺、手機短信等方式,推送學習內容,交流學習心得。閘口社區黨支部建立了黨員微信平臺,將社區57名黨員全部納入到微信平臺管理,方便全體黨員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