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乾
摘要:在我國豬是主要的肉食來源,因此豬在養殖業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這一方面滿足了我國的食品市場需求,另一方面還有效帶動了我國的養殖經濟發展。但在傳統養殖模式下,豬的養殖數量越多,其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也就越嚴重,這極大降低了養豬的綜合效益。為此當前應當積極推廣豬的生態養殖模式,在豬的養殖過程當中實現減污增收。對當前豬生態養殖的相關技術進行了分析、探討,以期能促進豬生態養殖技術的推廣,提升豬養殖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豬;生態養殖;技術模式;綜合效益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6-0044-01
在我國,豬肉占人均肉類消費總量的60%,占糧食消費總量的30%左右,如此之大的市場需求,使豬養殖業得到了快速、蓬勃的發展,但在豬的養殖數量增多的同時,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重視[1]。在傳統的養豬模式下,豬糞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這既會影響到豬的健康與豬肉的品質安全,還會對自然生態造成一定的破壞,為此我們必須要轉變豬的養殖模式,積極推廣、實踐豬的生態養殖模式。本文對幾種生態養豬模式進行了介紹,旨在促進豬生態養殖的推廣實踐,提升豬養殖的綜合效益。
1 生物發酵墊料養殖技術模式
生物發酵墊料養殖技術模式集合了多種學科的知識與技術,如土壤肥料學、生物學、環境衛生學、營養學等,它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生態養豬體系,具有無污染、低成本和高產出的特點,安全、有效且環保性良好。主要的技術工藝是采用米糠、谷殼以及木屑等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然后再加入益生菌群進行發酵,最后再作為墊料鋪于豬舍。豬的糞、尿被墊料中的微生物快速吸收、利用和轉化,可免沖洗與清掃,在墊料被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可作為有機肥直接用于農業生產,還田、種菜、施果以及種花等均可。
這種生態養殖技術的優點在于真正實現了零排放,而且在養殖過程當中,墊料對糞、尿的轉化速度較快,可以有效消除惡臭,抑制害蟲、病菌,防止蠅蛆產生,省工、省時、環保。但該養殖技術也有一定的缺點,如在低溫髙濕、髙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豬的健康會受到影響,如果豬食用了墊料,則不利于其對飼料的消化與吸收,容易產生胃潰瘍等;同時其技術要求較高,對抗生素類藥物以及消毒藥品的使用具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因此防疫難度加大。經各地的實踐證明,這種生態養殖技術模式非常適合在北方推廣。
2 原生態放養技術模式
這種生態養殖技術模式是最為自然、最為原生態的,主要是針對豬喜食雜草、愛拱地以及群居等生物特性,將荒田、荒地、荒山或是果園、秋閑田等利用起來,為豬搭建舍棚,喂以鮮草、農副產品以及精飼料,讓豬在圈定的范圍內自由活動,其糞、尿將直接排放在山間、田間,并根據其他方面的生產需求,進行山、田、園間輪養[2]。
原生態放養技術模式的優點在于反璞歸真,即在人力所能為的情況下,為豬提供一個最接近自然、最適合其習性的生活環境,這可以提升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強豬的體質。而且由于養殖密度低,所以豬之間疫病的傳播概率也會大大下降,甚至可以不用藥,可極大提高豬肉的品質與安全性。另外,豬的糞、尿可作有機肥料原地還田,減少或避免了類便的污染,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但是該養殖技術模式也有缺點,如容易破壞植被、養殖生產的效率較低,此外如果有大范圍的疫情發生則難以應對,占地面積也較大。
3 循環養殖技術模式
循環養殖技術模式實現了對多種生產的整合,使豬的糞、尿得到了價值最大化的循環利用,如常見的“豬-沼-果”循環,首先豬糞、尿進入放有沼氣菌群的沼氣池中,在缺氧和一定溫度、濕度、酸堿度的條件下,豬糞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物逐步被分解成為沼氣、沼液和沼渣。沼氣可用于照明、供暖、做飯等,沼液和沼渣可通過專門的管道或車輛運輸至果園用作肥料。由此衍生的還有“豬-沼-菜”和“豬-沼-魚”等多種循環模式,另外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循環模式—“豬-蠅蛆-蚯蚓-作物” 模式,在該模式中“蠅蛆、蚯蚓”替代了“沼”,但其同樣實現了對豬糞、尿的全面、有效利用。
循環養殖技術模式的優點在于沼氣可作為家用能源,沼液和沼渣作為有機肥料被植物吸收利用,適度使用不會對環境及水源造成污染。建造成本和運行費用低,適用于不同地區不同養殖規模的養豬場;其缺點是果園、菜園等長期施澆沼液和沼渣,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土質。此外重金屬殘留、富集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沼渣內的微量元素多,用作肥料后影響作物的生長和品質[3]。
生態養殖是養豬的未來發展趨勢,各地和各豬場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的生態養豬技術模式,以提高養豬的綜合效益,減少環境污染,實現減污增收。
參考文獻:
[1] 虞 華,于 曉,虞麗娜.生豬價格高位震蕩 生態養殖大勢所趨—2016年1-4月我國生豬生產現狀及后期走勢分析[J].湖南飼料,2016(3):20-24.
[2] 童再文.生豬“綠色生態養殖”勢在必行[J].四川畜牧獸醫,2011(9):9.
[3] 高 洪.淺談規模豬場生態養殖技術[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