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貴全
摘要:陜南白山羊分布于陜西省南部的秦巴山區,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質細嫩鮮美、板皮品質優良、耐粗飼、抗逆性和抗病力強等特點。如何加強對陜南白山羊品種資源的保護和科學、有效、合理的利用,全面而穩妥地維持其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遺傳資源,對實現秦肉羊產業持續、穩定、高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陜南白山羊保種工作進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白河縣;陜南白山羊;保種
中圖分類號:S8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6-0048-01
陜南白山羊具有肉質鮮美、繁殖力強、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放牧等優點,深受廣大養殖戶與消費者的青睞,1989年被列入《中國羊品種志》,為地方優良品種。然而,多年以來人們一味追求產量而忽視質量,以長的又快又大為首要追求,引進大量的波爾山羊對本地羊進行了改良,致使本地陜南白山羊逐漸被忽視,數量與品質都呈顯著下降的趨勢。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理念也由單一地追求數量到注重品質,陜南白山羊又一次以優良的品質被廣大養殖戶與消費者重視,但是、面臨著品質與數量雙重下降的困境,對陜南白山羊進行選種、擴群、選育、提純、復壯等保種工作顯得迫在眉睫而刻不容緩,對保護地方優良品種、豐富與發展種質資源基因庫、提高人們的生活的質量也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自2014年以來,白河縣積極響應省、市號召,為保護與挖掘陜南白山羊這一優良地方種質資源,實現畜牧業持續、穩定、高效的發展,滿足人類社會對畜禽產品種類、質量的更高的需求。白河縣畜牧獸醫中心對如何發展我縣山羊產業與陜南白山羊保種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研究,通過科學論證,相續制定了《白河縣陜南白山羊保種工作計劃》、《白河縣陜南白山羊保種工作實施方案》、《白河縣陜南白山羊保種工作技術規范》等相關文件為我們提供理論基礎與科學依據,選擇了界嶺羊場為我縣陜南白山羊保種場之一進行了試驗研究,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成果顯著。現將白河縣界嶺羊場陜南白山羊保種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1 界嶺羊場的基本情況
界嶺羊場位于白河縣最南端,座落在卡子鎮友愛村界嶺山腳下,現有羊群398頭,其中陜南白山羊基礎母羊120頭、種公羊5頭、后備種羊80頭、商品羊133頭,羔羊60頭,場地占地面積約3 000 m2、標準化圈舍600 m2,天然草場資源豐富。該場為家庭式經營,以粗放式放牧為主,成本相對較低,年純利潤在10萬以上,2014年被認定為家庭農場、2015年被授予白河縣陜南白山羊保種場。
2 界嶺羊場采取的措施
界嶺羊場被授予陜南白山羊保種場后,為科學合理地進行選種、擴群、選育、提純、復狀等保種相關工作,界嶺羊場采取了以下3個措施。
2.1 及時淘汰雜種羊、縮短育種周期
嚴格按照陜南白山羊的特征進行選種與留種,對毛色不白不純、耳朵不小不上翹、蹄尖不尖等不符合陜南白山羊特征的母羊、種公羊、羔羊分別予以淘汰,母羊全部出售進行淘汰、種公羊進行出售、調換或去勢當商品羊進行淘汰、羔羊不論公母全部去勢轉作商品羊最終得以淘汰。
2.2 建設標準化圈舍、分舍分群飼養
為解決圈舍羊群密度過高、分舍分群飼養圈舍不夠的問題,2016年建設了400 m2的標準化圈舍。現在羊舍分為基礎母羊舍、種公羊舍、產仔合、保育羊舍、后備母羊舍、后備種公羊舍、商品羊舍、隔離羊舍、獸醫室;基礎母羊、種公羊、商品羊進行分舍分群飼養;控制交配、防止亂交、系譜分明、檔案齊全。
2.3 種植優良牧草、提供優質牧草
以放牧為主的山羊養殖方式深受季節性和山羊特殊生理期對優質牧草需求的限制。為切實有效地解決山羊養殖在雨季不利放牧、冬季牧草匱乏、羔羊優質嫩草、產后康復期等牧草來源問題,界嶺羊場引種植了多年生黑麥,為羊場提供了優質、安全、高效的牧草。
3 界嶺羊場取得的成果
羊群中種羊陜南白山羊特征明顯,種羊全為陜南白山羊,極大地縮短了育種周期;基礎母羊、種公羊分圈分群、控制交配、防止亂交,系譜分明、檔案齊全;懷孕母羊、哺乳母羊分圈分群,根據特殊生理期科學合理地補飼;后備種羊、羔羊、商品羊分舍、分群飼養區別補料;科學合理地進行種植優良牧草,優質安全牧草充足,有效解決了以放牧為主的養殖方式,山羊養殖深受季節性和山羊特殊生理期對優質牧草需求的限制。
4 界嶺羊場的規劃
(1)繼續開展陜南白山羊的保種工作。繼續做好陜南白山羊的選種、擴群、選育、提純、復狀等相關的保種工作。繼續以分舍分群的飼養、控制交配、防止亂交、嚴格選種和留種,建立好系譜檔案。
(2)開展商品羊雜交利用提高經濟效益。引進高產種公羊、開展商品羊經濟雜交,提高羊場商品羊的經濟效益。
(3)科學地種植牧草打破季節性限制。科學種植牧草、合理搭配牧草種類、適當的加工牧草以解決以放牧為主的養殖方式,山羊養殖深受季節性和山羊特殊生理期對優質牧草需求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