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新動態
【李克強:決不能讓留守兒童成為家庭之痛社會之殤】1月27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決不能讓留守兒童成為家庭之痛社會之殤!”使農村留守兒童安全健康成長,是家庭和政府、社會的共同責任。“最重要的,還是通過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引導扶持返鄉創業就業等措施,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
【一號文件,又是三農】1月27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有五大看點:1、“農業現代化”:連續三年寫入標題;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次寫進中央一號文件;3、以“綠色發展”保護資源修復生態 ;4、補齊“短板”吹響決勝小康沖鋒號 ;5、“產業融合”支撐農民增收。
【一號文件引導農業科技進一步下沉】“一號文件”提出,要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對基層農技推廣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機構提供精準支持,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農技服務。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鼓勵支持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創新創業。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作用。
【今后農村土地、農民落戶必須這么辦!】近日,國務院明確提出多項措施力推新型城鎮化:1、農民“三權”將自愿有償退出;2、全面放開部分群體落戶限制;3、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更要落實相應的公共服務;4、加快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5、強“鎮”來帶動脫貧;6、為“新市民”融入“新城鎮”創造資金條件。
【最高法:搶劫留守婦女兒童及老人要從重判處】最高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搶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對于多次結伙搶劫,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及老人等弱勢群體實施搶劫,在搶劫中實施強奸等暴力犯罪的,要在法律規定的量刑幅度內從重判處。
農家新觀察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6年經營方向】據“一號文件”,新型經營主體將迎來如下利好:1、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用電、項目支持等政策將完善;2、集中連片整治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可用于完善農田配套設施;3、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將受支持;4、政府將擴大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
【好消息:返鄉創業從事農林牧漁業,稅費減免!】農業部等六部門決定聯合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國家明確表示:農民創業享受與其他創業者相同稅收優惠政策,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包括部分農產品初加工項目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農業技術示范與推廣等要向返鄉創業創新群體重點傾斜。
【農民工資性收入首次超過家庭經營收入】中農辦主任陳錫文:這幾年農民外出工資性收入增長比較快,去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來自工資性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來自家庭經營的收入,大概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3%。這是第一次出現工資性收入的絕對額,超過了家庭經營的收入。但是農民工就業難度也在增加。
【中央財政安排9000萬元 專項支持柑橘黃龍病防控】針對柑橘黃龍病快速蔓延的嚴峻形勢,中央財政安排9000萬元支持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6個主產省(區)的防控,主要用于2016年春梢、秋梢萌發期各實施一次柑橘木虱統防統治,對成本費用進行適當補助。補助對象為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
農家新鮮事
【北京新發地電商將銷售百個貧困縣農產品】日前,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與新發地生鮮網舉辦的貧困地區“百縣千品電商扶貧行動”項目啟動。未來5年,相關農業和農產品專家將幫助100個貧困縣,發展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生產,并通過新發地生鮮網進行銷售,實現“百縣千品,五年百億”的目標。
【秸稈利用有了國家隊】俗話說“垃圾是放錯資源的財富”,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在琢磨秸稈的綜合利用,讓農業廢棄物實現經濟價值。近日,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致力于解決我國秸稈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技術瓶頸,提高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秸稈產業的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蘋果采摘太賺錢 !一個果園年入上百萬】房利軍是吉林柳河縣的蘋果種植大戶,二百四十畝的蘋果園里掛滿紅蘋果。柳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蘋果糖分積累。小房的蘋果園2003年開業,2010年開始對外采摘。每年30萬斤的產量,百分之七十供游客采摘,采摘能帶來效益已過百萬。他的創業奇跡,你也可以試試。
【冬閑人不閑,致富路子寬】冬天一般是農民朋友休息的季節,這個季節不需要耕種,不需要收割。然而,廣西農民朋友通過擴大冬閑田種植綠肥的面積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這種冬閑田種植綠肥的方式不僅能提高土地質量,間接增加糧油產量,還美化了田野環境,也為八方游客創造了休閑游玩的美麗景點。
【當互聯網遇上隴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商扶貧效果明顯,甘肅隴南獲得了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日益壯大的農村電商充實了農民的錢袋子,就業觀、事業觀、貧困觀也隨之改變。在隴南,刷微博、開微信、開淘寶店營銷農特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
【一個柿子能賣20元?】浙江衢州的東坪村盛產柿子。不過,那里的柿子可不一般,不是論斤賣、而是論個賣,一個柿子就賣20元!為什么?大家對它進行了品牌化包裝,同時采用了“柿子節”“古柿樹拍賣會”等別具特色的銷售方式,成功吸引了消費者。 其實,這就是品牌的價值和力量!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