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萌
(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54)
地勘企業礦業權成本價格重置的探討
許萌
(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西安710054)
在地勘單位企業化實質性的發展進程中,如何客觀準確地反映礦業權成本的問題逐漸凸顯,由于礦業權的形成是一個周期性長,風險投入非常高的行業,因此在形成礦業權成本中必須充分地考慮這兩個基本因素,即貨幣的時間價值和無效投入的分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反映具有社會經濟價值礦業權中的全部成本,并以此衡量一個地勘企業再生產的能力。
礦業權;成本重置;無效地質工作;成本分擔
目前,我國地勘行業的企業改制已基本完成,各地勘單位正在逐步適應企業體制,新的經營理念、營銷方式、管理手段都處于積極探索、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以求盡快建立起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經營地勘企業的管理體制。
地質勘查行業的主業是找礦,其轉企后主要的經營方式仍以地質勘查投入與礦業權產業為主,相當一段時間內難以改變現狀,這也就決定了當前管理工作的兩個重點。一是對地質勘查投入的管理,即如何有效控制投入,客觀全面地核算投入成本;二是對已經形成的礦業權市場價格進行測定。
礦業權的特點是工作周期長,成功率低,同時也決定了其管理中必須注意的事項。工作周期長,在礦業權成本核算中就要考慮貨幣的通貨膨脹因素,考慮到貨幣的時間成本;成功率低,在礦業權的成本核算中同樣要對無效地質勘查工作投入成本進行分擔。因此,提出的重要觀點是,對已形成礦業權的地質項目成本要進行價格重置及分擔方面的核算。只有這樣,才能客觀準確地反映一個地勘單位在一定工作期內,產生有社會價值的礦業權的真實成本。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就是地質勘查工作的投入產出。
重置的含義很清楚,就是重新置辦的意思,就像一個設備通過財務核算中折舊的方法回收該設備的投入以期報廢后重新購置。考慮到通貨膨脹與貨幣時間價值的因素,可以采取兩種方法對勘查投入的成本價格進行重置核算,即利息重置法和現行價格重置法。利息重置法就是通過參照銀行業一段時間的貸款平均利息核算;現行價格重置法則是以已完工地勘工作量為基礎,按現行市場各類工程的價格重新進行核算,為方便理解,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分別說明。
例1:某公司擁有礦業權一項,礦種為金礦,地質報告結論,勘探級別為332.333,金屬總量為6噸,礦石平均品位為5克/噸,礦床開采具有良好的條件和效益前景。該礦床從開始工作到結束歷時5年時間,其中鉆探工作量為26000m,坑探工作量10000米,槽探20000米,物化探測繪5平方公里,各類工程價格均于5年前簽訂并據此結算,總成本支出為2660萬元。公司財務部門對該礦業權的歷史成本分別用利息重置法和現行成本法進行了重置成本。
1、利息重置法
近5年銀行貸款的平均利率為8%,根據s=b(1+i)n,其中S為重置成本,b為歷史勘查費用支出總額,i為銀行貸款5年平均利率,n為年數。
2660Y1+8%Y5=3908萬元
利息重置法計算得出該礦業權現行成本價格應為3908萬元人民幣。采用該方法也可按照銀行貸款不同年份利率變化分別測算,主要是針對那些歷史工作量數據丟失時所采用的。
2、現行價格重置法
如表1所示,按現行價格重置法計算得出現行價格為4260萬元人民幣。需要說明的是,在現行價格重置過程中,各類難以細究的項目費用可參照人工費的上漲額度測算即可。如果是國外項目,不僅要考慮價格變化,而且要考慮匯率的變化,詳細反映投資期內由匯率變化而導致的損益。
轉企后的地勘單位,對已經形成的礦業權,不僅要考慮成本重置的問題,而且還要考慮那些無成果地質工作成果項目的成本核銷問題,解決方法就是分攤到已經形成礦業權的地質項目中去。這里所指的礦業權與無成果地質項目,僅限于單位自營的地質項目。同時,對一段時間內產生的無成果地質項目支出成本也要進行重置核算。下面通過舉例來具體說明。
例2:地質勘查集團公司已轉企10年,10年內共完成55個地質勘查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5個,地方政府級項目10個,其他企業委托地質項目18個,33個項目中總收入62500萬元,總成本支出60000萬元,盈利2500萬元。自營地質勘查項目22個,其中有兩個項目已經形成具有社會經濟價值的礦業權。第一項礦業權為金礦,是例1所舉的礦床。第二項礦業權為鉛鋅礦床,其鉛金屬儲量為40萬噸,平均鉛品位4.2kg/t;鋅金屬儲量30萬噸,平均品位3.8kg/t,綜合鉛鋅品位8kg/t。地質報告級別為332加331級。歷史成本金礦床2660萬元,鉛鋅礦床5740萬元,重置價格金礦4260萬元,鋅鉛礦床8660萬元。其余20個地質項目沒有成果,可以確定為無效成果支出,歷史成本總支出8400萬元,下面首先對無成果地質項目價格進行重置核算。

表2 無效果地質項目價格重置表
據表2核算結果,無效果地質項目重置價格為11060萬元。下面就對無效果地質項目支出成本進行分攤。
第一,確定分攤比例。根據金礦礦業權和鉛鋅礦礦業權兩項重置額12920萬元與各礦業權所占份額計算出比例,金礦業權占33%(4260萬元/12920萬元),鉛鋅礦業權占67%(8660萬元/12920萬元)。
第二,對無效果地質項目11060萬元按上述比例分攤,得出結果為金礦業權攤入3650萬元,鉛鋅礦業權攤入7410萬元。
第三,確定兩個礦業權的重置成本。金礦礦業權重置成本:4260萬元+3650萬元=7910萬元;鉛鋅礦礦業權重置成本:8660萬元+7410萬元=16070萬元;兩項礦業權的重置價格為23970萬元,與歷史賬面價格8400萬元相比差了15570萬元。
本文如此強調重置成本的意義,在于如果該企業在下一個工作循環期內完成同樣的工作量,這就是該企業最低需要支付的費用。這個數額與兩項礦業權的市場價格沒有關系,僅僅反應的是重置成本,作為管理決策的一種依據。
從上述情況又可以看到,地勘行業自營礦業項目,只有具備一定規模與實力,才能降低風險,因此這也是地勘企業應重視的一個問題。
強調重置成本的概念,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地勘單位轉企業以后,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主營業務沒變,但經營準則卻必須隨之改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模式也更應進一步貫穿整個經營的過程。由于地勘單位主營業務的特點,必須考慮礦權項目的投入與產出的問題,也就是如何保證一個公司的產出高于投入,而得以正常運轉和發展,因此需要清晰地建立一套符合地勘行業生存和發展的經營理念。由于地勘單位投入的風險較大,而降低這種風險不僅是決策問題,還需要科學的財務方法輔助完成,因此建立一套重置成本的財務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第二,我國現處于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伴隨著連續的通貨膨脹,其結果就是勞動力和原材料及各類社會服務成本不斷上升。而地勘單位欲保證正常運營,完成相同實物工作量用歷史上的貨幣量是絕對辦不到的,這樣只能越來越萎縮,甚至走向沒落。客觀地說,即使用重置成本,能否完成同樣工作量,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第三,地勘單位找礦的環境成本越來越高,隨著國家保護法的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通過對地勘單位的實地了解,這方面的開支呈幾何級增長。
第四,地勘單位找礦的難度越來越大,盡管找礦手段和方法在近年來不斷發展,但成功率越來越低。
客觀來講,地勘行業持續經營的難度越來越高。這個期間更需要企業不斷更新經營管理理念,創造經營方法,提高經營手段,而礦業權成本重置的想法就是在這樣一種思考中產生的。
以上所述是初步的概念想法,文中所涉及的例題也只是簡單的模型,提出這個概念的目的在于共同探討和改進地勘單位改制后的財務管理工作,從而進一步推進地勘單位的企業化。
[1]李金中:地勘單位必須準確核算礦業權成本[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24(10).
[2]劉芳:地勘單位礦業權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21(7).
[3]盧田:淺談地勘單位礦業權的會計核算[J].現代經濟信息,2009(22).
[4]卜文周、錫忠、李彥磊:地勘單位礦業權的資產屬性與規范核算的探討[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21(11).
[5]尹淑慧:地勘單位礦業權的投資管理和核算[J].中國市場,2013(2).
[6]陳耿:淺談地質勘查項目的成本管理[J].廣東科技,2012(3).
[7]張東起:淺談地質勘察項目成本控制[J].地質技術經濟管理,2003,25(2).
(責任編輯:胡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