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苗期主要病害防治技術
在蔬菜生產栽培過程中,培育壯苗是爭取蔬菜高產、優質、高效益的基礎,而對蔬菜苗期病害進行預防和綜合防治是培育壯苗不可缺少的環節。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及漚根等,這些病害在各種菜苗均可發生,以茄科和葫蘆科蔬菜幼苗受害最重。
1.1猝倒病。幼苗染病后幼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浸狀斑,后變為黃褐色,縊縮成線狀,引起幼苗猝倒;嚴重者幼苗未出土胚莖和子葉即腐爛。濕度大時,病苗及附近的床面上長出白色絮狀的霉。
1.2立枯病。剛出土幼苗和大苗均可發病,一般在育苗中后期發生,幼苗莖基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早期病苗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復常態,當病斑繞莖近一周時,病部縊縮干枯,整株枯死。病苗多直立,易拔出,病部有少量淡褐色蛛絲狀霉。
1.3灰霉病。幼苗嫩莖被害呈水浸狀縊縮,后變褐腐爛,病苗易折倒;葉片染病,初呈水浸狀腐敗,似開水燙似的。潮濕時病部表面生一層灰霉。
1.4漚根。幼苗根部先呈褐銹色,無新根,后呈褐色或黑色腐爛;地上部多停止發育,萎黃枯死,易拔起。
2.1猝倒病。猝倒病病菌以卵孢子或菌絲體在土壤或病殘體上越冬,苗床土壤濕度過大或空氣潮濕時易發病。主要通過雨水、灌溉水傳播再侵染,苗期遇低溫、高濕,連陰雨天,光照不足或遇寒流襲擊,利于發病。
2.2立枯病。立枯病菌以菌核、菌絲體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在適宜條件下直接侵染幼苗引起立枯病,由雨水、灌溉水、帶菌糞肥及農事操作等傳播。高溫、高濕、播種過密、連陰雨天、苗床濕度過大等易加重發病。
2.3灰霉病。灰霉病菌以分生孢子、菌核隨病殘體在土表過冬,通過氣流、雨水或露珠等傳播,從傷口侵入。幼苗受凍或受傷、苗床溫度高、濕度大易發病。
2.4漚根。漚根主要由苗床土溫低、濕度大、光照不足引起,是生理性病害。
3.1農業防治。選擇地勢高燥、避風向陽、排水好和土質松而肥沃的無病地作苗床;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配制營養土,用營養缽或自制塑料袋、電熱溫床等方法育苗;根據不同蔬菜要求加強溫度、濕度和通風透光等條件的管理,注意防風、防寒,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加強肥水管理,避免床土過濕,防止幼苗徒長或漚根,培育壯苗。
3.2化學防治。舊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用8~10 g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4 ~5 g,加細土4~5 kg拌成藥土,施藥前苗床澆足底水,以水滲入17~20 cm為宜,然后取1/3藥土撒在床面上,播種后把其余的2/3藥土覆蓋在種子上,即上覆下墊,防效顯著。營養缽或塑料袋育苗也可用上述方法。發病初期,交替使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20%甲基立枯靈乳油1 2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霧,7~8 d噴1次,連噴2~3次,也可復配使用,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效。
064100河北省玉田縣農牧局鄭廣永孫曉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