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春
甲亢全稱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合成釋放過多,引起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出現易激動、煩躁失眠、心悸、乏力、怕熱、多汗、消瘦、食欲亢進、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女性月經稀少等癥狀,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甲狀腺腫大和突眼。根據病因不同,甲亢分為6種類型:Graves病、多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甲狀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碘甲亢、垂體性甲亢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相關性甲亢。其中,Graves病最常見,占所有甲亢的85%左右。
甲亢的發生與自身免疫有關,并有遺傳傾向。臨床上,抗甲狀腺藥物、同位素碘131(I131)及手術是目前治療甲亢的“三大武器”,只要運用好這“三大武器”,甲亢不難治。
藥物治療是基礎
抗甲狀腺藥物(包括咪唑類、硫脲類)是治療甲亢的基礎,其作用主要在于抑制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藥物治療的時間一般為1~2年。但藥物治療容易復發,約60%甲亢患者會反復發作。因此,防復發是藥物治療的重點,在治療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把握適應證 病情輕,甲狀腺輕、中度腫大,年齡在20歲以下,孕婦、年邁體弱或合并嚴重心、肝、腎等疾病不宜手術者,術前準備或術后復發不宜用碘131治療者,放射性碘 131治療前后的輔助治療——以上這些患者適合藥物治療。

療程個體化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一般來講,藥物治療多在4周左右發揮作用,待臨床癥狀緩解后,可開始減量。3~4個月后,若病情控制良好,可轉入維持治療(多為1.5~2年,有的需要3年)。
良好生活方式 科學飲食,戒煙;禁食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蝦皮等,避免使用加碘鹽;禁用胺碘酮以及含碘的維生素、潤喉片等;避免長期遭遇電離輻射;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異常波動。
關注抗體滴度變化 促甲狀腺受體抗體(TRAb)滴度高者,若服藥后TRAb逐步下降,說明藥物治療有效;TRAb轉陰,藥物治療可停止;TRAb異常升高,則疾病復發可能性很大。
同位素治療有利有弊
同位素治療被稱為“不開刀的內科手術”。碘131是碘的同位素,被甲狀腺濾泡攝取后,在衰變過程中可釋放β射線,使部分甲狀腺濾泡細胞變性或壞死,既可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又可使甲狀腺體積隨之縮小,從而達到治療甲亢的目的。該療法具有療程短、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的優勢,但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的發生率高。
療效立竿見影 由于碘131在甲狀腺外組織中分布少、滯留時間短,故對骨髓、性腺、肝、脾和胃腸道產生的輻射量很低,不會傷及正常細胞。碘131治療后,一般2~3周可起效,一個療程的治愈率為52.6%~77.0%,有效率可達95%以上。復發率為1%~4%。
可能誘發甲減 由于該治療為甲狀腺破壞性治療,故患者可能在治療后發生甲減,需要終身用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但是,甲減治療相對簡單,副作用也小,不需要頻繁抽血;而甲亢治療麻煩,需要頻繁監測,有時還會威脅生命。
精選治療對象 對抗甲狀腺藥物過敏、療效差或多次復發、有手術禁忌證或手術風險高、有頸部手術史、病程較長、老年患者、合并肝功能損傷和心臟病、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等患者適合同位素治療。而妊娠、哺乳期婦女則不適用該療法。
6類人群必須手術治療
經藥物治療仍反復發作的甲亢患者,可采用同位素或手術治療。手術與同位素治療一樣,均是通過破壞甲狀腺組織來治療甲亢,同樣具有療程短、治愈率高、復發率低的優勢,但甲減的發生率也高。以下6類人群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1.腺體較大伴壓迫癥狀若腫大的甲狀腺體積較大常會壓迫周圍組織,出現壓迫癥狀。常見壓迫癥狀為氣管受壓、移向對側,或使其彎曲、狹窄,影響呼吸?;颊叱跗趦H表現為劇烈活動時氣促,進一步加重后,在休息、睡眠時也可有呼吸困難;少數患者因壓迫食管或喉返神經可引起吞咽困難或聲音嘶啞。
2.胸骨后甲狀腺腫 腫大的腺體向胸骨后延伸,可壓迫氣管和食管,有時還會壓迫頸深部大靜脈引起頸部靜脈回流障礙,出現面部青紫、腫脹及頸胸部表淺靜脈擴張。
3.其他治療方法無效 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無效或停藥后復發者,應重新評價是否具備手術適應癥;長期藥物治療難以控制的甲亢,且又有治療禁忌證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4.疑似合并甲狀腺癌 經B超或行針刺細胞學檢查,懷疑存在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甲亢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
5.妊娠期甲亢 妊娠期婦女合并甲亢又不愿終止妊娠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6.繼發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與原發性甲亢不同,繼發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為手術的主要適應證,只要手術切除高功能腺瘤或繼發功能亢進的結節,即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