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齡
英國與歐盟到底是什么關系,如果脫歐會對英國經濟社會造成何種嚴重后果,又將如何影響中國?
“留下還是離開,這是個難題。”套用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里的這句經典臺詞來形容眼下的英國和歐盟貌合神離亦或貌離神合,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6月24日下午,英國公投382個投票區全部公布結果。其中,支持留歐16141241人,占比48.1%,支持脫歐17410742人,占比51.9%。歷經煎熬與掙扎的英國人最終還是在無奈中選擇了脫歐。
支撐英國退歐的社會勢力緣何日漸壯大
歷史上,英國素有“光榮孤立”的傳統,使其對歐盟國家這個身份缺乏認同感。英國與歐洲一直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和歐洲大陸國家一直不大對頭,遠的有中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以及后來和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對抗拿破侖的戰爭,再到和納粹德國的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1951年歐洲六國決定建立歐洲煤鋼聯營,1965年歐洲共同體建立,而直到1973年英國方才加入,慢了何止半拍。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歐洲一體化進程不斷深化,但英國在貨幣聯盟、金融監管、開放邊境等重大問題上,均表現另類。尤其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身為歐盟成員國,英國竟然不用歐元,而是自己關起門來“玩”自己的英鎊。
2010年卡梅倫當選首相后,英國國內持“歐洲懷疑論”立場的人越來越多。在2013年,卡梅倫承諾若他領導的保守黨贏得2015年的選舉,英國將在兩年內就“去或留”歐盟問題舉行全民公投。
歷數加入歐盟后的種種別扭,英國人能列出一籮筐,比如,歐盟在政治上,法德強力推進一體化,其實英國內心非常抗拒,歐盟“剝奪”了英國的立法,讓其在國際貿易上沒有自主權;英國人不想當冤大頭,大把地給歐盟撒錢——數據顯示,2015年英國給歐盟貢獻了約85億英鎊。再比如,歐盟的移民政策和內部人口流動,也沖擊著英國的治安和就業。德國統一后實力倍增,儼然成為歐洲領袖。英國繼續留在歐盟打醬油沒有意義,而離開其實未必會真正失去什么。這一次,英國人用公投的方式毅然決然選擇離開歐盟。
英國脫歐:不可承受之重
英國終于脫歐了,這又會對英國經濟、社會造成何種嚴重后果?
大家都知道一個術語,就是《里斯本條約》中的第50條的規定。這個第50條就是專門針對成員國退出歐盟而制定的,其最關鍵的是時間點。成員國如果決定退出歐盟,歐盟即開啟退出談判程序。談什么?當然是談退出后,成員國與歐盟的關系。這是一個很復雜的談判,涵蓋了進出口、關稅、勞工、金融等各行各業的條款。按照第50條,這個談判必須在兩年內完成。也就是說,兩年后,英國與歐盟之間業已存在的條款將統統作廢,估計到時候英國就沒法跟歐盟做生意了。
作為歐盟28個成員國中的一員,英國目前享受著歐盟成員國所擁有的一切權利。這些權利包括:
第一,把歐洲27國當成一個市場的進入權。這里的好處不僅僅是進出口享受零關稅,更重要的是對貨物,服務,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不設任何障礙,服務業可是英國的支柱產業。
第二,搭上歐盟便車的好處。歐盟目前與60個經濟體簽有貿易協定,同時,歐盟正在與其他67個經濟體進行貿易談判,包括加拿大、印度、日本、美國和巴西。這些經濟體的體量將是英國的10.5倍。歐盟要談的不僅是降低關稅,還包括服務與投資領域的開放。
第三,英國企業在歐洲經濟圈(EEA)提供商業服力的權利。歐洲經濟圈包括28個歐盟成員國,外加冰島、列支敦士登和挪威。這也是英國能夠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必要條件。比如,一個國際金融巨頭選擇倫敦作為其歐洲總部,就是因為它可以向全歐洲提供金融服務,或是很方便地在其他EEA成員國開設分支機構。但如果英國脫歐,它將舉步維艱,開設分支機構需要逐個國家去談,還得應付各式各樣的規則,成本大幅增加。
第四,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脫離歐盟,英國經濟必將遭到重創。當前,英國的經常賬戶差額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創1948年以來最高。而最近的一次政府財政盈余是在2001年,如今財政赤字約占GDP的4%。而相比之下,歐元區經常項目盈余,公共財政赤字低于英國,二者占GDP比重分別為2.8%和1.9%。經濟再平衡的需求使得英國很難離開歐盟,不難想象,一旦脫歐,情況無疑將會惡化。
由此可見,英國決意離歐盟而去,歐盟成員國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便利通道,就此對英國關上了大門,英國人再苦也只能自己扛。
英國脫歐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表面上看,中英兩國的貿易占比均不大,貌似英國脫歐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不甚了了,但實際上會給中國政治、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首先,英國“脫歐”,英國在區域以及全球的影響力將會受到極大影響,其作為中歐聯系的橋梁、紐帶作用也會下降。原本可以將英國作為跳板,面向歐盟的貿易往來、人員流動、金融業務等也不再如之前那樣暢通了。對此,中國將不得不調整戰略,以適應新的環境。
其次,英國脫歐,將大大影響中國在英國長期投資項目的收益。
再次,英國脫歐還會遲滯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倫敦作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為中國在亞洲以外推動人民幣提供了絕佳跳板,英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做出了積極貢獻。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政府的重要目標。它將使中國發行人民幣債券、催生金融推動的增長、擺脫對外國貨幣的依賴。英國脫歐,倫敦是否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良好媒介,將會變成未知數。
最后,英國脫歐會影響中歐貿易、投資談判進程。如今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與歐盟正就自由貿易、投資協定等展開談判,而在歐盟內部,英國一直積極支持推動中歐貿易自由化進程。如果英國脫歐,其原本在歐盟的影響力將大打折扣,中國與歐盟在貿易自由化上的談判進度會受到影響。
英國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歐盟,義無反顧地成為歐盟歷史上第一個脫離組織的成員國,這不可避免地會觸發多米諾效應甚至導致歐盟的崩塌,對中國的金融、貿易、政治等各方面的負面影響都將是長期而深遠存在的,我們必須相機抉擇,做出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