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手段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性癡呆)的早期發病信號是大腦血流的減少,而非之前認為的β-淀粉樣蛋白斑塊的聚集。
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首先借助核磁共振技術、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獲取1171名病人不同發病階段的7700張大腦圖像。這些圖像涉及大腦78處區域的蛋白聚集情況、葡萄糖代謝狀況、血流和腦萎縮情況,基本覆蓋全部的大腦灰質。每一種因素都在長達30年的監測過程中不斷被采集數據,并通過多次重復性測量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此外,研究人員借助性能先進的計算機對全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耗時數千小時。
結果發現,之前一直以為蛋白斑塊的聚集是“老癡”的最初期表現,而實際上,大腦血流量減少的現象比這出現得更早。
針對此次“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研究負責人亞西爾·伊圖里亞·麥地那表示,能夠成功分析、運用這些海量信息,雖然有挑戰,卻是大腦臨床研究的未來方向。他還強調,此次研究中,跨機構分享數據也很重要。因為這些數據來自美國和加拿大超過30個研究機構,如果沒有如此多的數據支持,對老癡的理解還可能停滯不前。
這項研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關于“老癡”進展研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研究人員還將對致病機制做進一步研究。
散步能讓大腦逆生長
我們知道散步有很多好處,比如愉悅心情、鍛煉身體、幫助控制體重等,還有研究顯示規律散步可以降低血壓、預防多種癌癥,現在科學家又發現了它對大腦的好處。國外最新研究表示,每周散步3次可以令大腦記憶中樞增大,從而改善記憶力,對抗大腦衰老。研究人員征集了120名55~80歲參與者,令他們每周散步3次,每次快走40分鐘。通常情況下,大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緩慢萎縮。但是,1年后進行的腦部掃描顯示,參與者的大腦關鍵區域包括海馬區——增大了2%。
研究者解釋,這種增長意味著大腦逆生長了2年——這是一個“巨大”的改善!與之相反,另一組參與者僅被要求做些簡單伸展運動,結果1年后他們大腦相同區域萎縮了約1.5%。
首席研究員,匹茲堡大學的柯克·埃里克森博士說:“你不需要做非常劇烈的身體活動,散步的溫和積累似乎就足以扭轉你的身體時鐘。”他補充,散步不是什么靈丹妙藥,但它確實可以對抗老年癡呆,是保持大腦敏銳的最佳途徑之一。
老人微胖有肌肉才長壽
“有錢難買老來瘦”,但研究發現,老人微胖一些,更易長壽。因此,消瘦的老人有必要完成“體重追趕”。
但老人要增重變微胖,絕不僅僅是增加脂肪,而更重要的是要增加肌肉。老人體內不能有過多的脂肪特別是內臟脂肪,否則會讓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威脅,但如果老年人因為肌肉而“超重”,那絕非壞事。這是因為,在不加干預的情況下,一個80歲的老人肌肉可能較年輕時丟失了一半之多。
這種情況在一些因為慢性病而運動缺乏的老人身上可能更明顯。因此,老年人的重點不是“減肥”,而是“減脂增肌”,所以老人飲食中要特別注意補充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多進食瘦肉、牛奶、雞蛋、豆制品這些蛋白質含量高、容易吸收的食物,配合適當鍛煉,避免在苦夏消瘦過程中丟失太多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