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麗
●求●醫●記●
□ 張 麗

社會有時也很像身體的零部件,運作方式都在暗中行進,不能馬虎,很有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真正的和諧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最近,有次求醫經歷,讓我有了一層思考,一個“零件”沒問題,放在哪有時是個問題。
因為身體狀態不錯,很少求醫,所以醫患關系,對我來說,總是有些陌生,看新聞,偶爾看到聳人聽聞“事件”,多以為個案,不太往心里去。近日,一次求醫經歷,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說起來,不僅有趣,而且還很耐人尋味……
很奇怪,平日很利索的腿腳,有天晚上突然腫痛,沒求醫前,先自我診斷,互聯網時代,上網一搜,根據癥狀,有上千條答案,嚇個不輕,不會是痛風?不會是肌肉拉傷?不會這個不會那個的,想來想去,還是求專家吧,反正不會是骨折,因為還能走路啊!就近,去某某某醫院風濕科就診,掛好號,一看三個診室,第一眼看到一位俏麗的女醫生在玩手機,我想她這么年輕,又對手機如此“敬業”我還是往里看看,結果兩間診室沒人,也只好轉回來,先說服自己,人家女醫生能“獨立門戶”,年紀輕輕說不定是還是業內的才俊。
輕叩門扉,女醫生見有患者,不知是我敏感還是其他,總覺得女醫生放手機時有些“戀戀不舍”,抬眼看看我,又低頭瞅我病歷,我等著第一輪互動,顯然她關注病歷點是我的年齡,她抬眼問:“你平常做些什么運動?”
我說:“白天也沒什么運動,就是晚上跳跳廣場舞。”
女醫生漫不經心地說:“到底是跳舞的呀,真顯年輕。你哪兒不舒服?”
我才明白,第一輪醫患互動和我的病癥無關,可人家說我年輕,總是很受用,我說:“腳痛,前兩日腫痛,走路費力,不能跳舞了。這兩天好多了,不腫了,但還是不能跳舞,走路也很吃力……”
我本來還想接著說謝謝您夸我年輕,女醫生的直視,打斷我的思路,她突然眼神有些迷朦地問:“那你想怎么著呢?”
我一時語塞,頓時凌亂,覺得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可是人家醫生提出來……很奇怪,不知我哪來的勇氣,竟然敢直面我的“醫學難題”。我回答:“我……要不我去拍個片子或抽血化驗?”
我這么回答也是有邏輯的,拍片是證明骨頭沒事,抽血是排除痛風的可能。接下來,我在等女醫生的善意訓斥,我怎么能“膽大包天”到替醫生“行道”吶!
再接下來,我以為自己聽錯了,不過,沒聽錯,女醫生二選一,她說:“行,那你就去抽個血吧。”
說完女醫生的“敬業”精神從我這里又轉到手機上。
我覺得事情沒完,應該還有醫囑的,所以在原地沒動。女醫生抬起臉,我們似乎都有些不解,女醫生先說話了:“你還有事嗎?”
我茫然地問,“不需要開個化驗單什么的嗎?”
女醫生:“不用。”
“在哪里抽呢?”
“先到門診交費再到二樓抽血。說一聲就可以了。”
“是靜脈抽血嗎?”
“不是,是手指上扎一下。”
我隨然松了口氣,因為我怕疼,可轉念想手指那一滴血能“應付”各種指標嗎?先交費,再上樓,不出所料,果然是靜脈抽血。我開始冒汗,但要遵醫囑,全程下來,總覺得忽略一些東西,想來想去,記起沒人問我早起吃沒吃東西(我確實吃了)……
下午4點,我去醫院取了檢查結果又去找那位女醫生。她正在打電話,看我去了,忙放下電話,拿起我的化驗單看了看說:“這三項檢查都沒問題,還有一個結果沒出來,應該也沒什么問題。”
我想問結果沒出來怎么就說沒問題呢?我沒多嘴,但總不能白來看醫生啊,我還是問:“醫生,那我的腳為什么會痛呢?”
女醫生:“可能是跳舞跳多了吧。”
我:“那我要開點什么藥嗎?”
女醫生:“那開點什么藥呢?”
我再次證明我沒聽錯,醫生是在問我或是問她自己。我腦洞大開,硬著頭皮給自己開處方了,畢竟不是行家,保守地說:“要不開點鈣片吧”。
電話再響起,女醫生瞅了一眼,沒接,還是很有職業操守,非常照顧我的情緒,扯下處方簽說:“行,那就給你開點鈣片吧,你是在這兒開,還是到外面去買?”
這個不用想了,我說:“我還是到外面去買吧……”
出了大門:我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看,這的確是家醫院,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