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地制度變遷下的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屬性

2016-09-29 23:02:32張占鋒
北方法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法律

張占鋒

摘要:我國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在浙江紹興、福建沙縣、湖南益陽和安徽宿州等地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但實踐中信托財產權利屬性不明成了制約土地經營權信托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其根源在于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供給不足,“兩權分離”已滯后于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三權分離”迫切需要從政策到法律的轉化。應將農地產權界定為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的權利結構,確認實踐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類所有權性質,確認土地經營權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設定的派生用益物權。三權分離視域下,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屬性為土地經營權,利于保護農戶利益與土地的物權性利用,進而促進土地經營權信托的持續發展,繁榮農村現代規模經濟。

關鍵詞:農地產權結構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經營權土地經營權信托

中圖分類號:DF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330(2016)05-0038-08

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模和范圍在不斷擴大,其流轉方式亦在不斷創新。土地經營權①信托作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的一種創新,不僅解放了農民,讓其擺脫了土地的羈絆;又解放了土地,促成了農地的高效、規模利用。但是,現有法律制度供給不足導致了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權利屬性不明,進而模糊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邊界,影響了土地經營權信托的規模和效果。可喜的是,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這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土地經營權”的概念,本文的土地經營權概念就是在此意義上使用并討論的。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抓緊修改有關農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界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之間的關系。鮮明地指出了我國農地產權結構改革的路徑及改革的緊迫性。這些中央政策精神為解決實踐中的流轉土地權利屬性難題指明了出路,但其法律化卻任重而道遠。筆者在農地產權結構變革大背景下從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中的信托財產權利屬性不明著手進行研究,從制度供給與理論供給兩方面探究其原因,以期為土地經營權信托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一、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中信托財產的權利屬性

(一)實踐中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權利屬性不明

所謂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信任而將其財產委托于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意思,為受益人利益或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處分的行為。參見《信托法》第2條。而土地經營權信托是指在土地經營權上設定的信托。所謂信托財產,是指受托人因接受信托而取得的財產或財產權,以及受托人對其進行管理運用、處分而取得的財產或財產權;該財產或財產權必須是可用金錢計價的、可以處分的、現實存在的積極財產。參見何寶玉:《信托法原理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140頁。對信托財產的討論僅限于委托人交付給受托人的財產,而不涉及受托人對該財產進行管理運用、處分而取得的其他財產或財產權。

學界對土地經營權信托的信托財產是何種權利一直未有統一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該信托財產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參見高圣平: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下農地產權結構的法律邏輯》, 載《法學研究》2014年第4 期。亦有學者認為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參見姜雪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托的法律問題——以中信安徽宿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為中心》,載《北方法學》2014年第4期。實踐中的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權利屬性更是疑惑難解。在中信模式中,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中信信托)設立的“中信·宿州農村土地流通集合信托計劃”將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該權利是作為受托人的中信信托基于與埇橋區政府簽訂的《信托合同》而取得的土地權利,而埇橋區政府的此種土地權利是通過其與朱仙莊鎮政府、朱廟村委會逐級簽訂的《委托管理協議》從朱廟村委會流轉而來的,而朱廟村委會的土地權利又是通過與本村農戶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轉包合同》而受讓取得。分析中信模式下信托財產的權利屬性,就要分析村委會從農戶手中取得的土地權利的性質,亦即農戶流轉給村委會的土地權利界定為何種權利是確定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權利屬性的關鍵。

從《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轉包合同》名稱看,該權利應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委托轉包權”,那么,埇橋區政府代理的就是這種“委托轉包權”,是一種“權限”;如果埇橋區政府代理的僅為“委托轉包權”,則該信托財產只能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權限”。然而,由于信托財產必須是財產權,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權限”不是財產權,所以其不能成為信托財產。故而,信托財產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委托轉包權”的說法不成立。

從《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轉包合同》內容看,由于其將村委會和農戶的有關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均作了詳盡的規定,所以農戶流轉給村委會的應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權,而埇橋區政府享有此權利的代理權。若埇橋區政府代理的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權,按現有農地法律制度對轉包的債權性流轉的性質界定,該信托財產便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然而,即使將該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亦存在諸多法律問題。首先,債權性權利與物權性利用的矛盾。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35條有關轉包的規定,轉包并不改變原有土地承包關系,亦即轉包是債權性流轉,那么信托公司通過層層合同關系得到的土地權利便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租賃合同的最長期限是20年,這種債權性的權利不能滿足信托公司、農業經營企業對土地更為長期使用的需要。根據《合同法》第223條的規定,承租人不得隨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在租賃物上增設他物,即畢竟租賃關系是一種非支配性的財產利用關系,對租賃物狀態的改變,必須尊重出租人的意志。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777頁。所以將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會使土地的使用方式受到合同約定和法律規定的種種制約,這種制約包括流轉土地是用于種植業,抑或養殖業?甚至包括可約定農作物種植的種類,更遑論改變土地農業用途。而適度改變土地農業用途恰恰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之需要,是有些農業經營企業流轉農地的初衷。其次,債權性權利與物權性流轉的矛盾。債權性利用權的轉讓大多需要出租人或所有者同意,法律原則上僅能認為,出租人同意將租賃物交給承租人使用,而不能推定其具有同意承租人轉租給第三人使用的意思,所以承租人沒有取得出租人同意而轉租的,承租人將構成違約。前引⑥,第776頁。而中信模式的土地權利流轉路徑為:朱廟村農戶→朱廟村村委會→朱仙莊鎮政府→埇橋區政府(委托人)→中信信托公司(受托人)→帝元農業公司(服務商兼承租商)。這種土地權利的層層流轉本應是物權性流轉,而為債權性權利之不能承受。

如果按中信信托設立的“中信·宿州農村土地流通集合信托計劃”,將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則也會產生諸多問題:首先,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35條之規定,轉包不會改變原有土地承包關系,即轉包后農戶仍保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如果信托財產是土地承包經營權,那么埇橋區政府經由鎮政府從村委會獲得的土地權利就一定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亦即農戶在其流轉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后仍保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合邏輯。況且,農戶與信托公司同時對同一塊土地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也有違一物一權原則。其次,從《土地承包經營權委托轉包合同》的具體內容看,朱廟村的農戶均保留了向政府領取糧食補貼、農業綜合直補的權益和在設定信托的土地被征收征用時獲取補償的權利。據此,信托財產不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整體。再次,根據信托法原理,信托財產是一種財產或財產權,故而身份性權利不能成為信托財產。而土地承包經營權本身卻附加了農民的社會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具有身份屬性,所以不能作為土地經營權信托的信托財產。

綜上所述,實踐中的土地經營權信托的信托財產無論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抑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均不合乎法律邏輯,都不能均衡土地經營權信托流轉各方的法益。為促進土地經營權信托的發展,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繁榮農村經濟,有必要對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屬性不明的原因進行探究。

(二)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權利屬性不明的原因

盡管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權利屬性不明的原因繁多,但根本原因是實踐中農地產權制度供給不足,亦即我國現有農村土地法律制度已滯后于我國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在浙江紹興的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中使用了土地使用權的概念,將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使用權,原因正是當時《物權法》尚未頒布實施,學界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亦尚未達成共識,有的民法學者主張冠之以農地使用權的稱謂,參見崔建遠:《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修改意見》,載《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有的民法學者則主張使用傳統的永佃權概念。參見楊立新:《論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缺陷及其對策──兼論建立地上權和永佃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載《河北法學》2000年第1期。我國農地產權制度供給不足之情形不僅存在于以往的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中,現在其仍然制約著我國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的發展。在安徽宿州埇橋區的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中,信托財產屬性不明即是現有農村土地制度滯后于土地經營權信托發展實踐的必然結果。在我國目前“兩權分離”農地產權制度下,實踐中的信托財產可以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抑或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若將其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則無異于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社會保障屬性相悖,也有使農戶喪失土地之隱憂。若將其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則無法滿足農業經營公司物權性利用土地的現實需求。也就是說,土地經營權信托的信托財產無論界定為土地承包經營權還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都無法衡平土地流轉各方的利益關系。顯然,我國現有的農地產權制度已不能滿足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需要,需要增加制度供給與制度保障,需要相關農地政策的法律化。

(三)農地產權制度法律化路徑分析

我國自1978 年開始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其形成軌跡可歸結為實踐先行、政策指導和法律兜底的“三部曲”模式,即農民基于基層實踐的制度創新獲得國家政權認可后,通過政策文件進行指導和推廣,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后交由法律文本作出最終提煉和回應。丁文:《論土地承包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分離》,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3期。現在,實踐方面,浙江紹興、安徽宿州、湖南益陽、福建沙縣等地的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開展的如火如荼。政策方面,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土地經營權”的概念,為夯實農村土地權利、推進制度創新指明了方向,也為土地經營權信托流轉客體的權利屬性作出了精準的詮釋。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要抓緊修改有關農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界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之間的關系”的論述再一次明確了三權分離的法律化路徑及其緊迫性。現今,實踐和政策條件均已具備,只欠法律的變革。

法律的變革需要法學理論的支撐。但是,在土地私有制國家,為適應所有者與使用者分離的需要,一般實行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兩權分離”;我國的特殊性在于,既要適應土地所有者(集體)與所有者成員(農戶)分離的客觀趨勢,又要適應所有者成員(承包戶)與土地實際利用者(經營者)分離的一般規律,葉興慶:《農用地的產權重構》,載《農村經營管理》2015年第6期。 亦即我國只有在“三權分離”條件下才能達到土地私有制國家“兩權分離”的效果。由于國外的土地制度設計本身不需要三權分離,域外幾乎沒有關于土地三權分離的立法例與理論研究。所以,要完善三權分離的法學理論供給,便需要我國民法學界乃至整個法學理論界的智識貢獻。

二、農地產權結構理論供給與實踐選擇

雖然現在仍有不少民法學者認為兩權分離更為符合法學邏輯,“三權分離”只是作為農地產權結構設計的理想模式在經濟學界受到推崇,但隨著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地三權分離政策的提出,以及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三權分離法律化緊迫性的表達,越來越多的民法學者已開始從法學的視角探索三權分離的可能渠道。但其研究進路沒有沿用經濟學界所主張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離的理想模式,代之以按法律邏輯對三權分離提出兼顧法律傳統的解決路徑,即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原因如下:一是重新確立承包權、經營權兩個概念,幾乎是打破了現有農地法律權利制度架構,不但需付出高昂的立法成本與普法成本,而且法律概念進入民眾頭腦,演化為民眾觀念需要很長時間,對法律概念體系設計雖可另起爐灶,但卻無法改變民眾頭腦中對原有法律概念的固有執念。這種民眾頭腦中原有法律概念與改變后法律概念的交叉、混合以致沖突容易引起其法律概念體系的混亂,不利于法的遵守、執行與適用。二是這種全破全立的做法全面否定原有法律制度供給與法律理論供給對法制發展的貢獻,不但與法律制度與法律理論的繼承性特征相悖,不利于農地法律制度完善與法律理論研究的深入,更不利于法律的穩定,進而損害法律的權威性。所以,民法學者對三權分離以法律視角、以尊重現有法律傳統的方式另辟蹊徑的解讀殊值嘉許。這類理論研究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研究路徑:一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設定用益物權性質的土地經營權,參見蔡立東、姜楠:《承包權與經營權分置的法構造》,載《法學研究》2015年第3期。形成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分離的農地產權結構;一種是將帶有成員權性格的土地承包權從土地承包經營權中分離,參見前引⑩。形成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相分離的農地產權結構。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分離的農地產權結構

將農地產權結構界定為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分離的學者認為,擴展用益物權的客體范圍具有現實合理性,符合物權法演進的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以權利作為用益物權客體的立法,不僅存在歷史傳承,而且還有當代范本,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前引B12。所以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之上設置土地經營權有其合理性與合法性。在物權法定緩和參見王利明: 《物權法研究》(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第166 頁。理論越來越受到更多學者認可的情況下,賦予土地經營權以用益物權性質亦阻力漸小。按此理論,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經營權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在土地所有權上設定的用益物權,后者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設定的用益物權。這種以多層權利客體的法理與物權法定緩和理論為理論支撐的農地產權制度構想不但符合法學理論邏輯,而且也能更好地迎合和引導土地流轉市場的實踐發展,確保土地流轉市場各主體之間的利益平衡,促進農業乃至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遺憾的是,該學者只是靜態地看待土地承包經營權,卻沒有看到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演變以及其權能擴張的歷史進路,忽略了以增強土地的利用為目的而在其上設定新的用益物權的歷史必然性。此外,該學者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形象地簡稱為承包權的觀點,參見前引B12。筆者亦不敢茍同,這種觀點看似是在法學邏輯與中央政策調和方面找到了途徑和方法,但卻忽視了法律概念的科學性與嚴謹性要求。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其本身確定的內涵與外延,與土地承包權在權利主體、權利內容、權利性質以及侵權形態、救濟方式和責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前引⑩。不宜將二者混為一談。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不但失于法學的嚴謹,而且也易于造成法律概念體系混亂,不利于法的遵守、執行與適用,實不足取。該學者認為,經營權設定后,其效果等同于土地承包經營權在時間維度上被分割,并予以部分轉讓。參見前引B12。筆者認為,將土地經營權只看作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時間分割的觀點亦不足取,其混淆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的本質區別,否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身份屬性與社會保障功能。假使土地經營權僅為一定時間段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當土地流轉主體在土地承包期內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期限流轉土地經營權時,亦即當約定的土地經營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期相同時,是否意味著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喪失?顯然,該學者沒有考慮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土地經營權的根本不同不在于權利存續時間之長短,而在于是否附加了身份特性。

綜上,應將農地產權結構界定為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并嚴格其概念內涵與外延,嚴禁縮略或指代概念稱謂,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作出實質標準的區分,即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兼具身份屬性與財產屬性的土地權利,土地經營權是純財產屬性的土地權利,方是破解農村土地信托流轉實踐難題的正解。

(二)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相分離的農地產權結構

將農地產權結構界定為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分離的學者認為,土地承包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因權利主體、權利內容、權利性質以及侵權形態、救濟方式和責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而存在分離的基礎,不分離反而造成理論上的混亂和紛爭,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功能超載,妨礙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影響承包人土地權益的保護,參見前引⑩。提出承認以成員權為內容的土地承包權的獨立性,還土地承包經營權純財產性用益物權本來面目的觀點。筆者認為,僅以成員權為內容的土地承包權的獨立性殊值商榷,何況能否將集體土地所有權中的成員權內容嫁接到土地承包權之上存在理論論爭,更遑論設計其合理的理論路徑。如果土地承包權缺乏獨立性,或內容空洞,那么權利人的權利行使、權利救濟等問題便難以解決。最為重要的是,按我國現有法律與中央政策精神,土地承包經營關系將保持穩定且長久不變。如果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則受讓方取得的是永久性的土地權利,無法兼顧農民利益;如果是轉包或出租,則受讓方仍獲得債權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權,無法滿足其對土地的物權性利用的需求。故而,這種土地承包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分離模式對于實踐中的農地流轉實無助益。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實踐性格

任何理論創新都要立足于實踐,甚至某些理論創新本身就是對實踐創造的制度認可。比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國家對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踐創造的法律認可。自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展演變就將其實踐性格體現的淋漓盡致。從歷史的維度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涵和外延隨著實踐發展一直在發展變化,其經歷了由合同債權到用益物權,再由用益物權到“類所有權” 參見孫憲忠:《爭議與思考——物權立法筆記》,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98頁。的發展。筆者認為,現在土地承包經營權已經異化,或稱類所有權化,體現為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收縮與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擴張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互為表里,此消彼長。

1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收縮。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收縮體現在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虛位參見孫憲忠等:《物權法的實施》(第一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326頁。和權能虛置兩個方面。孫憲忠教授認為,我們民法上的主體僅有法人、自然人和非法人團體三種形式,但集體不是這三種形式之一,在集體成員與集體土地所有權之間亦找不到連接點,找不到法律關系, 參見孫憲忠:《論物權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頁。以致實踐中無人行使集體所有權,致使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虛位。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權能方面,其占有、使用、收益權能幾乎都讓渡給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其處分權能亦受到我國《物權法》與《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嚴格限制。比如,我國《物權法》第124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農業的土地,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農村土地承包法》第3條規定:“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農村土地承包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這些法律規定集體土地所有權只有“土地承包經營”一種實現方式,并且農村土地承包須采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幾盡剝奪了集體土地所有權的處分權能。有學者認為,集體所有權權能仍包含為公共利益目的征收的處分權能。參見韓松:《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能》,載《法學研究》2014年第6期,第73頁。

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擴張。土地承包經營權由設立初期僅包含簡單的占有、使用、收益權能的權利演變為包含一定的處分權能(流轉)的權利;由一種設定負擔的權利演變為純獲利益的權利。從2003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意見》開始,徹底取消了鄉統籌、村提留(三提五統),農民不再需要向集體經濟組織繳納土地承包費。2004年后,農民還享有農業直接補貼。在農地占有權能方面,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并在十八屆三中全會、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多次重申,改變了1995年3月28日國務院批轉《農業部關于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的意見》中強調的確保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的提法,這一改變意味著土地承包經營權將沒有存續期間的限制,土地承包經營權將被永佃化。 前引④。在農地使用權能方面,《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6條第1款規定,承包方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賦予了農民對農村集體土地的完整使用權能。在農地收益權能方面,從2003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意見》開始,徹底取消了鄉統籌、村提留(三提五統),農民不再需要向集體經濟組織繳納土地承包費;2004年后,農民還享有農業直接補貼。這些改變使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具備了類似于土地所有權的某些特質。在農地處分權能方面,繼我國《物權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農民享有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外,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又增加了股份合作、抵押和擔保等流轉方式,農民對土地的處分權能進一步加大。

這種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收縮與農戶承包經營權的擴張是農戶利益、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相互博弈的結果,亦是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實踐選擇。這些變化體現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類所有權化。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類所有權化,迫切需要在其上設置相應的他物權,以有效地發揮物的效用。而用益物權具有調劑土地“所有”與“利用”的機能。王澤鑒:《民法物權》(第2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7頁。所以,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設定土地經營權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綜上,在實踐已先行,中央政策已確定農地產權改革路線圖并強調其法律化緊迫感的當下,農地產權結構“三權分離”法律化已箭在弦上。筆者認為,應在遵循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尊重原有法律傳統,立足已有法律資源,權衡農地產權不同進路的改革成本,按照法律的既有邏輯設計農地產權結構。具體而言,將農地產權界定為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分離權利結構,按物權法定的邏輯確定其法律概念的嚴謹性、唯一性和不可指代性。在尊重農民的既有土地權利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實踐性格的條件下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類所有權屬性,確認土地經營權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設定的派生性用益物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子權利。

三、三權分置視域下的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界定及其意義

在兩權分離條件下,信托財產的權利屬性或難以確定,或難以衡平各方利益關系,或不能滿足信托財產的物權性利用,這些問題在三權分置視域下會迎刃而解。在三權分置視域下,土地經營權信托的信托財產為土地經營權。具體到中信模式中,中信信托從埇橋區政府取得的是土地經營權,而非其在“中信·宿州農村土地流通集合信托計劃”中所描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僅如此,帝元農業從中信信托流轉的土地權利性質亦可得到合理解釋,由于帝元農業是中信信托的服務商兼承租商,故其對土地進行整理,部分改變用途的使用可看作是其代理中信信托行使對土地經營權的物權性利用權。而對于土地整理等物權性利用之外的承租,可以看作是帝元農業以其土地承租商身份對該土地經營權租賃權的行使。

另外,三權分置視域下將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經營權,對于保護農戶利益、吸引更多工商企業涉足農業領域、促進土地流轉、繁榮農村現代農業規模經濟等都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首先,將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經營權有利于保護農民利益。三權分離視域下的土地經營權來自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之上設定的派生用益物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母子關系,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子權利。在土地經營權信托法律關系中,農戶只是流轉了土地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仍為農戶持有,故而,無論信托公司經營狀況如何,都不會導致農戶喪失土地,喪失社會基本生活保障。其次,將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經營權有利于吸引更多工商企業涉足農業領域。很多工商企業不愿涉足農業領域,一是因為農業生產投入大、周期長、利潤低、見效慢等特點;二是流轉的土地權利僅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租賃權,無法滿足其長期、物權性利用土地的需要。這種債權性的流轉與利用也與農業產業需長期持續投入的特點不符。若在三權分離理論下重構農地產權,則物權性的土地經營權可滿足工商企業對土地長期的、物權性的利用的需求,吸引更多工商企業涉足農業生產領域,促進土地流轉主體的多元化,繁榮農村經濟。總之,將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界定為土地經營權調和了農戶利益保護與企業對土地物權性利用的矛盾,衡平了土地經營權信托流轉各方主體利益,有利于促進土地信托流轉規模與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我國農業的現代化與規模化。

結論

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中信托財產權利屬性不明嚴重制約了土地經營權信托的繼續發展,其原因是“兩權分離”已滯后于我國土地經營權信托實踐。要改變這一狀況,需要改變我國農地產權結構。“三權分離”理論由經濟學界提出到中央文件的確認,體現了其理論優勢,迫切需要法律化。三權分離的法律化應遵循中央政策精神,立足現有法律資源,考量法律變革成本,用法律語言、法律邏輯闡釋農地產權制度。筆者贊同將農地產權界定為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土地經營權的觀點,但應尊重法律概念的規范性、嚴謹性,禁止指代或縮略,亦應在尊重農民的既有權利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實踐性格的條件下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類所有權屬性,確認土地經營權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上設定的派生用益物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子權利。三權分離視域下,土地經營權信托財產屬性為土地經營權,利于保護農戶利益與土地的物權性利用,衡平了土地經營權信托各方利益,進而利于促進土地經營權信托的持續發展,繁榮農村現代規模經濟。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trust has achieved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in many regions such as Shaox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 County in Fujian Province, Yiyang in Hunan Province and Suzhou in Anhui Province. However, the nature of trust property is still not determined which has become an obstacl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uch trust of the land management right. Th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 system is the key cause. The “separation of two rights” has lagged behind in the practice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trust, while “separation of three rights”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from policy to law urgently. The land property rights are suggested to be defined as ownership of collective lands, the contractual land management right and the land management right, in which the contractual land management right should be confirmed as the quasi-ownership right, and the land management right is the usufructuary right derived from the contractual land management right. Therefore, with regard to separation of three rights, the trust property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should be defined as the land management righ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the proprietorial use of land,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management right trust and to enhance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economy of modern scales.

Key words:structure of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landcontractual land management rightland management rightland management right trust

猜你喜歡
法律
見義勇為的法律保護
新少年(2023年9期)2023-10-14 15:57:47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10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為什么法律推理必須是獨特的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16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法律方法(2019年3期)2019-09-11 06:27:06
法律擬制與法律變遷
法律方法(2019年1期)2019-05-21 01:03:26
非正義法律之解釋與無效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1:38
《歡樂頌》中的法律“梗”
學生天地(2016年23期)2016-05-17 05:47:10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中國衛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香蕉网久久|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国产第八页|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欧美精品不卡|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99热亚洲精品6码|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不卡在线看|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熟妇丰满人妻|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 97在线免费|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伊人激情综合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五月天在线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av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天天综合色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jizz在线观看| 国内a级毛片|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人人干|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99re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日韩高清欧美|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99久久精彩视频| 欧美在线国产|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亚洲免费黄色网|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国产在线啪| 欧美激情伊人|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一级在线毛片|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网| 欧美h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