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瑞
?
淺析“奇葩”
○趙欣瑞
摘 要:“奇葩”一詞的本義為“奇特而美麗的花”,時下可以指“離奇、怪誕、個性的人或物”。傳統的“奇葩”是名詞,主要做主、賓語,新潮的“奇葩”在句法功能上有三個顯著的特點:1.可以修飾名詞做定語;2.可以受程度副詞“很、太、更”等修飾;3.可以充當謂語。“奇葩”一詞的發展變化及其流行除了該詞本身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為人們求新求異和娛樂游戲的心理。
關鍵詞:“奇葩” 詞義變化 用法變化
“奇葩”一詞由來已久,在漢語中一直相沿使用。漢代司馬相如的《美人賦》:“奇葩逸麗,淑質艷光”,北宋柳永《玉女搖仙佩》:“細思算,奇葩艷卉,惟是深紅淺白而已”,明朝朱鼎《玉鏡臺記·慶賞》:“只見萬種奇葩呈艷麗,十分春色在枝頭”,清代李百川《綠野仙蹤》:“那些奇葩異卉,紅紅白白,遍滿山谷”,現代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春蘭秋菊呵競放奇葩,熏風永駐呵吹綠天涯”,這些文獻中的“奇葩”都可以解釋為“奇異美麗的花卉”。《漢語大詞典》對“奇葩”的釋義為:“珍奇的花,亦喻出眾的作品,如碧野《名城頌》:‘(《絲路花雨》)這朵鮮艷多姿的藝術奇葩,給死者以懷念,給生者以欣慰。’”可見,“奇葩”不僅有本義,而且發展出了比喻義。
近年來,“奇葩女、奇葩網”等“奇葩X”和“游戲真奇葩、學校真奇葩”等“X真奇葩”大量流行于網絡、電視、報刊諸媒體。顯然,這里的“奇葩”不同于傳統的“奇葩”,既非“奇異、美麗的花”,又非“杰出的事物”。請先看幾例:
(1)奇葩青年拿貓當球踢,道德價值觀薄淺(東方網2012年11月23日)
(2)“爛片奇葩”為何越爛越紅,國內電影市場正陷入唯票房論怪圈(《深圳特區報》2013 年7月8日)
(3)“奇葩”免票意在炒作(《人民公安報》2013年7月5日)
(4)你曾遇過奇葩的糾坐姿方式嗎?(《南寧晚報多媒體數字報》2014年3月10日)
很顯然,上述例句中的“奇葩”是一種新潮另類的用法。從理性意義看,義素“奇”的義項已由“奇異、美麗、杰出”轉為“離奇、怪誕、個性”,語義范疇發生了變化。同時,描述對象也不再是單純的花卉,而擴展到物品與鮮活的人,另外,詞義重心由“葩”傾向“奇”,凸顯物品或人的行為的怪異,使人產生感覺上的奇異感,超出一般的習以為常的平淡感;從色彩義看,言語主體對言語客體不再是褒揚、贊頌,而是充滿諷刺、調侃與戲謔,且語體上也頗具口語性。
傳統意義上,“奇葩”一詞為褒義性質的名詞,在句中主要充當主、賓語成分,隨著近年來在網絡媒體上的大量使用,新潮的“奇葩”卻逐漸成為貶義詞,在句法功能上也呈現三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可以修飾名詞做定語,表“奇特”“另類”,如“奇葩姐”“奇葩臉”“奇葩片”“奇葩司機”“奇葩電影網”“奇葩公主”“奇葩想法”,等等;其二,可以受程度副詞“很、太、更”等修飾,如“更奇葩”“太奇葩”等,這里的“奇葩”強調其限制義“怪異”“不同尋常”,表示某人或某物的一種性質或狀態,因此,也可說是形容詞;其三,可以充當謂語,用來表示違背常理的行為、動作,如“新時代國產動畫一直在奇葩,從未被超越!”
2012年12月上映的《泰囧》中,王寶強因怪異的言行使“奇葩”一詞轟動一時;東方衛視于2013年6月2日和6月9日制作的兩期以流行語“奇葩”為主題的脫口秀節目讓主持人王自健說這是一個“被中國人用壞了的詞語”;2014 年3月6日剛剛上映的《我的兒子是奇葩》取得了收視熱潮。那么,“奇葩”一詞為何會發展變化成時下大受追捧的新潮詞匯呢?
從詞義本身來看,《辭海》中對“奇葩”的解釋為:“奇異美麗的花卉”,《現代漢語》(第6版)對其解釋為“奇特而美麗的花朵”,語素“奇”是主要的限定義,所描述的意義范疇為“珍貴、奇特、出眾”,而網絡新詞“奇葩”中“奇”的限定義為“特殊、另類、稀奇古怪、荒唐”,基本義與引申義中的解釋都可稱為“奇”,但對中心義“葩”,究竟何種程度是稱贊,何種程度是諷刺,我們無法精確定義,《現代漢語》(上冊)認為,“界限不確定性的詞義具有模糊性”,據此,可以說詞義內在的模糊性引發了其演變。此外,來看一例:“《非誠勿擾》又出奇葩男——求包養打dota”,此句中,“奇葩”在句法功能上為形容詞,意為“特殊”“可笑”,但從句子內容來看,人們對描述對象的行為認知非“可笑”之意能完全表述,而“奇葩”一詞能滿足言語主體對言語客體所有不尋常感受的表達,因此,便取“可笑”而代之。可見,詞義的概括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大眾的表達需要。
社會因素為“奇葩”一詞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奇葩”多流傳于網絡與青年群體中,信息社會中的年輕人大多標新立異、追求個性,而傳統方式的措詞造句過于枯燥乏味,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奇葩”因其個性的用法得到大眾的青睞,如“你們學校都有哪些奇葩選修課?據說,中山大學開了一門課,叫《哈利·波特與遺傳學》,真是‘神級選修課’啊……”同時,當下人們生活節奏過快,生活壓力過大,“奇葩”一詞短小精悍、經濟適用、幽默詼諧、表述形象,不僅適于表達,更能在引起聽眾共鳴的情況下達到輕松娛樂的效果,如“央視春晚,好一朵奇葩!”
“奇葩”一詞雖在近年得到了大眾的喜愛,但就目前而言,大多只出現于娛樂場合,僅用以宣泄情感,還未完全被主流媒體所接受,“奇葩”這一網絡新義能否適應社會的發展并最終成為漢語中的固定義項,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參考文獻:
[1]張恒君.“極品”小議[J].語文月刊,2013,(1).
[2]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趙欣瑞 河南新鄉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4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