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1953年,一個徐姓男嬰誕生在江蘇省常熟市辛莊鎮界善村(今常南村)的一戶儒商世家,父親為他取名“之偉”。地處蘇南的界善村偏僻貧窮,素有“蛇村”之稱。這一年又恰逢農歷癸巳蛇年,冥冥之中這個男嬰注定與蛇結緣。
25年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也吹到了這里。以木工手藝成為萬元戶的徐之偉不忘“先富帶后富”,攜鄉親鄉鄰腳穿荷花布鞋、扎緊綁腿、身背竹簍、手提鉤棒,闖進了崇山峻嶺、水鄉澤國,四處搜尋蛇蹤。他以捕蛇起家,將蛇油、蛇膽廣泛運用于產品之中,成功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
1986年,徐之偉創立了常熟市蛇業公司。這家后來改名隆力奇的蘇南民企,成為民族日化品牌的佼佼者。“蛇王”徐之偉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大潮的弄潮兒。
2016年9月中旬的一天,已過花甲之年的徐之偉坐在隆力奇集團會客室,香茗氤氳中向《新民周刊》娓娓道來自己傳奇的創業經歷。
捕蛇者說
《新民周刊》: 聽說創立隆力奇之前,您在當地已經是個有名的木匠。您究竟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下轉行的呢?
徐之偉:其實從木匠到創辦隆力奇已經是我第二次轉行,我第一份工作是在生產隊里當農民。說實話,每一次轉行,首先都是經濟原因。

1966年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我13歲就離開學校去當農民,而我之前也只讀了5年書。等到1969年學校復課時,由于我家成分不好,輪不到我讀書。家父是個讀書人,他希望我們幾個兄弟能自己解決生活問題,所以建議我們去學手藝。我當時就選擇學木工。
我清楚地記得,1968年我在生產隊起早貪黑才掙了840個工分,當時每個工分是7分錢,這意味著當農民一整年的辛苦收入只有58塊8。而當時木工每天工資一塊五,還是吃東家的,香煙、老酒、飯、魚、肉……其實算下來每天收入可能有三塊多,比做農民收入有20多倍增長。我做木工就能很好地養活自己,憑借9年多的木工經歷,我成了當時的萬元戶。
1978年的一天,我和村里的一個鄰居在打谷場上看夜。閑聊時,他和我說,現在抓蛇一天可以搞五六十塊錢。我說真的嗎?有這樣賺錢嗎?他說你試試看。后來我就騎著自行車到平望北坼一個村抓蛇,把蛇膽賣給藥店,一天就得了84塊錢。那時,江西和廣州的兩家制藥廠做的就是蛇膽川貝露和蛇膽陳皮末,他們到我們村收購蛇膽,我認為這是一個致富的機會。
在界善村,本地蛇類的繁殖、蛇類半成品交易活躍。1979年開始,我就組織村里幾十人的抓蛇組抓蛇。當時界善村涌現出父子搭檔、夫妻結伴、一人牽頭數十人參與合作經營蛇業的興旺景象。而我將分散經營變為集中經營,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蛇村”的發展。
《新民周刊》: 您從賣蛇膽開始獲得第一桶金,后來怎么會重點布局日化和保健品領域的呢?
徐之偉:到了1985年,我這個年輕的蛇老板手下已有三四十人。鄉、村兩級領導動員我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那時的界善村可謂“一窮二白”,不少村民生活貧困。于是,在當了6年的個體戶后,我1986年成立了常熟市蛇業公司,這就是隆力奇集團最早的原型,一個地道的鄉鎮企業。當時,我也是界善村經濟合作社副社長。
當時的界善村沒有經濟基礎,名為“公司”也只是小打小鬧。我把20來個頭腦活絡、思維敏捷的蛇老板凝聚在一起,到本省的常熟、如東和廣東、四川等地收購蛇皮、蛇膽,就地收購、就地加工、就地銷售。我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成為當地第一名百萬富翁。1987年初,我從上海請來技術師傅,投資5萬元辦起了硝皮廠、皮革廠。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蛇業公司每年加工的蛇達到七八十噸。大量的蛇肉,除少量烘干出口日本外,其余的全部做成飼料賤賣了。1992年,我們向日本出口了很多蛇,發現日本人把蛇粉加在飯里面,從蛇身上提取的口服液也加在食物里。而且,日本人還加工蛇粉,供美容養顏食用,價值一下翻了好幾番。
這為我打開了思路,我就找到上海醫科大學和沈陽醫科大學開始了純蛇粉保健品的研發,開始轉型做保健品。1992年,我們推出了隆力奇純蛇粉。當時我還不懂營銷,就在上海的淮海路上請了20名促銷小姐進行推廣,發了一百多萬張廣告單后,大家都覺得這個產品確實不錯,銷量開始增長。
當時的隆力奇在銷售保健品時,會贈送一些蛇油護膚品給消費者。1996年,在全國打壓保健品的形勢下,保健品市場急速下滑。也是在那一年,我發現消費者對贈品蛇油蜜好評如潮,感覺這就是商機,就請了江南大學和上海醫科大學合作研發蛇油護膚品,公司再次轉型,進軍日化行業。從1997年開始,隆力奇開始兩條腿走路——保健品和日化品同時發展。
逆水行舟
《新民周刊》: 隆力奇成立30年來,您最難的時候是什么樣子?您又是如何咬牙挺過去的?
徐之偉:1987年賺了100多萬后,公司盈利按照三三三制分配,我占33%,員工占33%,剩下的34%到年底再投入收購使用。但是1988年我由于不懂得市場規律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收購了500多萬元產品,虧掉180多萬元。當時,我就跟自己說,你干這么多年,把錢虧進去了,100多萬元,你要還上。

1993年,隆力奇純蛇粉獲得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中國醫藥衛生科技成果展覽會大獎。
《新民周刊》: 今天的隆力奇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保健品或日化企業的范疇,涉及到包括直銷、醫藥、有機農業、工業旅游等各個領域。請問您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調整和布局?
徐之偉:隆力奇的整體轉型升級在十年前就開始了。2006年,我去越南參加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當時30多位國內企業大佬吃飯聊天,席間就有人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未來肯定是自動化。
我聽進去了,回來就著手轉型直銷模式,減少公司自己的銷售人員。我們2009年正式取得直銷牌照,開始民族直銷事業的發展。與此同時,我不斷加大公司創新力度,2014年與以色列有機農業公司合作,開始有機農業方面的領域耕耘。
我也從2006年開始設計世界級的工廠,多方論證、精益求精,2009年才動工,2012年底基本建成。如今“智能化新工廠”已成為隆力奇領跑行業的新武器。
今天,隆力奇擁有多個平臺,包括傳統事業部、直銷事業部、OEM事業部、新平臺事業部、聚好商城、外貿部、家政公司、愛家生活體驗館、有機農業、8天在線合作平臺等。在國內國際市場經濟下行、購買力下降的嚴峻形勢下,隆力奇所有平臺在2015年到9月全部盈利,目前公司各大平臺都在穩步高效的發展狀態中。
《新民周刊》: 從特色小鎮,到4.0工廠再到分享經濟,隆力奇近幾年動作頻頻。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徐之偉:跟隨政府所號召的時令政策和大方向,因為政府的格局是國家層面的,肯定要比企業和個人高得多,企業支持政府,政府也會支持企業發展。
我們在去年11月份落戶了德國工業4.0中國首家試點,推進智能生產制造,因為智能生產是未來中國制造的必經之路,我們率先開始做,也是為行業做一份示范標兵的榜樣作用。
徐氏管理
《新民周刊》: 當年,國內化妝品行業日益沒落,萬眾同行紛紛向國際知名品牌靠攏或被收購,您當時為什么一定要堅持獨立自營?當時找到的企業發展出口又在哪里?
徐之偉:一方面是因為民族事業的執著情懷,一方面是我們有著先知卓見的眼光擺脫了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危機,出口在于:企業管理方式改進,加快企業升級轉型,不斷給企業注入新的生命力,確保企業穩定發展。

1994年,隆力奇純蛇粉風靡上海灘。
《新民周刊》: 市面上一直存在一些對于直銷的負面聲音。隆力奇直銷今年銷售業績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對于銷售您有哪些過人之處?
徐之偉:靠天敬人,嚴格按照法律條規進行行業規范操作與市場監督,對于違反規矩的市場人員一經發現,必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新民周刊》: 您多次海外進修,學習西方先進知識和管理理念,但“木工理論”和“三個上帝”原則卻依然作為企業主要經營理念。這是為什么?
徐之偉:我是木匠出身。在過去,我們隨身的袋子里永遠放著釘子,因為東家可能隨時會有意見,而我就要拿出釘子修修補補讓東家滿意。客戶永遠是挑剔的,所以我們永遠要謙虛進步。另一方面,我們做木工的工具很重要,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我就養成了做事一絲不茍的習慣。
我做事的方式就是追求極致的理念,西方的工作方法與理念,可以讓一件事情更極致更完美,那我們就可以復制過來改進然后運用,這種事成本最低的創新方法。因為企業發展到一定歷史程度是擁有其本身獨特的文化和底蘊的,我自己的一套經營理念是由企業本身一次次磨練總結出來的,可能最好也更適合。

隆力奇向雅安市名山區捐贈1000萬元現金和價值500萬元的物資。
社會責任
《新民周刊》: 和柳傳志、宗慶后等一批企業家一樣,幾乎經歷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所有階段,您是如何看待一個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關系的?如何才能保證個人財富的積累和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兩者之間的平衡?
徐之偉:企業是樹苗,社會是土壤,生長是我們企業自己的力量,而社會這片土壤就是影響我們發展的外部環境影響,社會穩定發展,企業才能有好的環境來更好經營自己,同時企業發展好了,也能貢獻出自身的一份力量來促進社會的向前發展。企業越大,責任越大,個人能力越大,責任同樣也大,這也是我做企業這么久,所一直背負的責任與義務,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
《新民周刊》: 一直以來,您立志于做社會公益,并成立了基金會,這得到家人的支持嗎?關于慈善,您認為對自身、員工以及企業產生了哪些影響?做慈善的初衷是什么?
徐之偉:我的家人都是支持理解我的。我認為企業做慈善能夠獲得社會的尊重與信任,是一種責任與愛心的體現,積善成德,員工和企業都在我的號召下一直積極推動公益慈善事業。做慈善的初衷就是:企業公民,愛與善同行,能夠讓企業走得更遠。
展望未來
《新民周刊》: 您多次指出要將品牌走向世界,請談談您對以后的日化產品的發展規劃,要怎樣做準備才得以與世界知名品牌做競爭?
徐之偉:首先要打造出我們絕對競爭力的民族品牌,成為民族企業的第一,民族行業的第一品牌,以絕對的研發創新力和更為先進的管理模式與理念來發展企業,推動我們的產品創新,將消費者更加喜歡的健康美麗生活方式普及推廣開來。
《新民周刊》: 您今年已63歲,是否考慮過接班問題?
徐之偉:30年來,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沒有星期天、節假日,工作時間是同齡人的5倍。為了打造百年隆力奇,傳承非常重要。
在隆力奇2014戰略發布會上,我就宣布卸任公司總裁,由我的兒子徐曉平“接班”。對于年逾花甲的我來說,我非常高興能將領導權交給新任CEO,是我的責任、榮幸,也是我為隆力奇未來創造的最大貢獻。希望隆力奇在新總裁的手中繼續發揚光大,從“民族的隆力奇”成為“世界的隆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