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當5名蒙古國健兒從倫敦奧運會摘取獎牌回國時,迎接他們的除了鮮花,還有非常豐厚的獎金;今年,當兩位摘金奪銀的蒙古國選手回國時,喜悅卻立刻變成了沮喪,他們不僅沒看到高額獎金的蹤影,他們正常的薪水還被拖欠著。當然,被拖欠薪水的運動員總共有2000多人。
蒙古國政府實在囊中羞澀,背后則是“草原奇跡”的破滅。倫敦奧運會召開的2012年,蒙古國經濟增速達到了12.4%,此前一年更是超過了17%,這種增速更足以傲視中國;但不想到今年里約奧運會召開,按照IMF預測,蒙古國經濟增速將只有0.4%,去年則是2.3%,而且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政策繼續不得力,蒙古國經濟今年將是負增長。
短短幾年時間,蒙古國經濟就完成了一個過山車似的走勢。在不久前一次全國性的電視講話,蒙古國新任財政部長喬伊吉勒蘇倫·巴圖高科也坦陳:“蒙古國正處于一個深度的經濟危機狀態,已經無法支付財政工資和政府各部門運營成本,預計今年蒙古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將達到78%。”
78%的債務水平,對比美國、日本來說,其實也不算高;但蒙古國不是美日,一個信譽度不高的國家,債臺這么高筑,加劇的是投資者的恐慌。果然,巴圖高科話音剛落,蒙古國政府債券出現創紀錄的跌幅,主權信用評級被修正為垃圾級。蒙古國貨幣圖格里克僅在8月份,貶值幅度就超過10%,在彭博社追蹤的全球154種貨幣中,屬于表現最糟糕的貨幣。在過去四五年中,圖格里克貶值了近60%。
無奈之下,蒙古國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總統、總理、議員們的薪水將縮減30%,基層政府開支則減少20%。為避免經濟崩盤,蒙古國央行不久前大幅加息4.5個百分點,即從10.5%直接提升到了歷史新高的15%,其他國家加息降息,都是0.25個百分點小心進行,但蒙古國卻是大手筆。
一個資源稟賦極其豐富的國家,一個全國人口不到300萬的國家,淪落到這個地步,教訓是深刻而慘痛的。
蒙古國經濟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根本原因是搭了中國經濟的便車。蒙古國的銅、煤、黃金等礦藏源源不斷輸往中國,大宗商品的牛市,讓蒙古國賺得盆滿缽滿。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蒙古國甚至認為自己將很快轉型為礦業大國,實現其“草原加拿大夢”。
但隨后幾年,蒙古國經濟一落千丈,固然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影響,這一點確實非蒙古國所能掌控,但內因更重于外因,政府一系列不當的政策,幾乎是將外資“趕出了”蒙古國。
作為一個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12年出臺的《限制外國投資法》,對外國投資蒙古國礦產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這個領域,不能投資;多個已簽訂的合同,都不能履行。這種歧視性態度,導致大批外資公司撤離蒙古國。這其中就包括中國公司,而蒙古國當初出臺這部法律,很多人認為,也主要是針對中國公司。
蒙古國終于嘗到了歧視外資的惡果。數據顯示,2011年,蒙古全年外資流入達46.2億美元,而2016年1-6月僅有區區0.35億美元。政治上的惡斗、治理上的糟糕、貪腐的盛行,使這個人口不多、資源豐富的國家,淪落到和委內瑞拉、尼日利亞類似的困境。
據報道,為刺激本國經濟,蒙古國正擬重啟靠近中蒙邊境的世界大型煤礦塔本陶勒蓋(即TT礦)的招標。此前,中國神華集團兩次中標該項目的部分開采權,但都由于蒙古國的民粹主義和一些議員的強烈反對,后來不了了之。
一個全國人口不到中國一個中等城市規模的國家,擁有那么好的資源稟賦,而且還可以就近搭上中國發展的便車,走出困境其實并不難。但對蒙古國來說,有些教訓卻是必須吸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