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我國現在航空工業是十分薄弱的,我們在最近才從飛機修理階段轉入飛機生產階段,有了飛機工廠和噴射式推進機廠。但是這兩個工廠現在完全依靠蘇聯供給的圖紙。自己還不能夠設計新型飛機,更不能做出為設計用的工程及科學資料。至于飛彈火箭,我們是完全沒有。”
——錢學森
《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2月》
1956年2月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黨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56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成立,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國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時至今日,它仍在太空中飛行。
20世紀70年代起
中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不僅有返回式人造衛星、遠程運載火箭、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等的成功發射,更開始具有參與國際中低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載人飛機、月球探測開始起步。
1999年11月20日
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起飛。此后,神州二號、三號、四號飛船先后成功進行飛行試驗。
神舟五號
2003年10月15日升空,實現首次載人飛行。
神舟六號
2005年10月12日升空,首次進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飛行。
神州七號
2008年9月25日升空,完成首次太空行走。
神州八號
2011年11月1日升空,與天宮一號成功實施首次交會對接任務。
神舟九號
2012年6月16日升空,完成與天宮一號的手控交會對接,中國完全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
神舟十號
2013年6月11日升空,搭載3名航天員,在軌飛行15天。

探月計劃
2007年10月24日
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探測器成功升空。
2009年3月1日
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號探測器被成功送入軌道,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
空間站計劃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
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
2016年9月15日22時4分
繼天宮一號后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于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