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開始,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正式開展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即小區域重疊碰撞測試)。在該試驗項目中,車輛的正面碰撞區域僅為車前部的25%(駕駛員側),在約為64km/h的速度下,與不可變形的剛性壁障進行碰撞。由于碰撞接觸面小,加上碰撞速度很高,讓不少此前獲高安全評級的車型折戟。該測試是IIHS所特有的試驗項目,試驗條件十分嚴苛,對于車身結構的強度是很大的考驗。
IIHS的25%偏置碰撞測試向來都是消費者衡量車輛安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一直以來撞擊側都是駕駛員側。如果是副駕駛側進行碰撞測試,結果會怎樣呢?前不久,IIHS再出怪招,對7款SUV車型進行了小區域重疊碰撞測試,不過這次測試最大的不同就是撞擊側換成了副駕駛側。
7款緊湊型SUV進行測試,僅一款車獲“優秀”評級
本次IIHS選用了目前美國市場上比較熱門的7款緊湊型SUV進行測試,分別為2016款現代Tucson(途勝)、2015款別克Encore(昂科拉)、2015款本田CR-V、2015款馬自達CX-5、2014款日產Rogue(奇駿)、2014款斯巴魯Forester(森林人)以及2015款豐田RAV4。它們在IIHS的正面25%偏置碰撞中都取得了“優異”級的評價(主駕駛一側),然而在相同環境下的副駕駛席位的偏置碰撞中,除了現代途勝獲得了跟主駕駛一樣的“優異”級評價外,其他6款車碰撞成績都不盡人意。3款車型獲評“良好”級,另有兩款車型的表現為“及格”級,而豐田RAV4在這次測試中表現不佳,評定為“差”級,其A柱出現了斷裂的情況,乘用艙結構保持得不夠完整。結果表明,副駕側的碰撞成績顯示出了較大的差異。
而這個令人驚訝的結果,也讓IIHS正在考慮是否將副駕駛一側的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正式加入到IIHS的評價結果當中。IIHS高級工程師Becky Mueller表示:“這是關注乘員保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2014年,超過1600名副駕駛位上的乘員在正面碰撞中喪生。”Becky Mueller認為,駕駛位和副駕駛位的人員安全都應該引起更多的關注。
不對稱的安全性能
IIHS于2012年引入了小區域重疊偏置碰撞測試,而正是這樣,促使了許多汽車制造商們進行對小重疊碰撞時車輛安全方面的改進。IIHS的偏置碰撞包括了接觸面為40%和25%的碰撞,而后者的創立是為了模擬汽車在撞到一些例如樹、公共設施等會發生的情況。小重疊碰撞測試之所以對車輛的安全性構成非常高的挑戰,因為這樣的測試避開了典型車輛的主體緩沖結構。據統計,自從IIHS引入了小區域重疊偏置碰撞測試以來,已經有13家汽車制造商對于旗下的97款產品進行了安全結構方面的升級,而超過75%的改進后的產品都能在小區域重疊偏置碰撞測試當中獲得“優異”級的評價。
IIHS的首席研究官David Zuby表示,除開主駕側的轉向柱與踏板支撐機構對車身強度的影響之外,事實上IIHS設計的碰撞測試和評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車企將主駕側的車身強度加強:當然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碰撞成績。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使得這些車輛主駕側的碰撞安全性得到快速提升——這在短期來看不是壞事,畢竟主駕側一定會有駕駛員,而副駕駛席不一定每天都有人乘坐。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副駕側乘客在正面撞擊車禍中不幸罹難,IIHS打算著手推進車輛針對副駕側乘客在事故中的安全保護水平的提升。
通過最近的測試結果,我們能比較直觀的看出前排乘員兩側的測試成績有多大的差異。在這組緊湊型SUV的測試中,當它們被撞的一側從左邊改成右邊,大多數車型的表現都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拿掉保險杠和相關的覆蓋件之后,車輛碰撞區域左右的表面結構居然是一樣的。Mueller說:“當駕駛員一側結構發生改變的時候,往往在碰撞表現上左右兩邊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然而相反的情況卻不一定是這樣,有些車輛的左右兩側結構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在碰撞結果上出現了差異。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不能依靠視覺分析,而是通過實際的碰撞測試進行辨別。”
豐田RAV4左右兩邊安全性差異最明顯
2015款豐田RAV4和2014款日產Rogue就是此次測試中,對主、副駕駛人員保護不一致的代表。RAV4的副駕駛側入侵量達到13英寸,Rogue也達到10英寸。Rogue的門鉸鏈柱徹底損壞,RAV4的門也被撕開,這都容易導致乘員被甩出車外。發生碰撞時,車輛的入侵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款車的結構合理性,入侵量越大,乘員受嚴重傷害的可能性就越高。2014款斯巴魯森林人和2015款馬自達CX-5這兩款車型兩側碰撞結果相對比較接近,但乘員側的侵入量也明顯比駕駛側的多。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為了小偏置碰撞測試改進了車體結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可能采用了替換不同類型的材料或者增加材料厚度這些不太容易察覺的方法。這些方法很可能用在森林人和CX-5上面,但僅僅是用在駕駛員一側。
另外3款車型(Tucson、Encore、CR-V)的結構性能在兩側都相對接近,它們兩側的測試結果差異可能是試驗本身導致的細微差別;另一個因素是車輛本身兩側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不同,比如因轉向盤、踏板導致的不同。
除了這7款車的小區域重疊碰撞測試,工程師還另外做了CR-V和RAV4的正面40%偏置碰撞測試,之所以選擇這兩款車是因為它們在25%的小區域偏置碰撞中,CR-V左右兩邊差別不大,RAV4差異很大。結果是,在正面40%偏置碰撞中,兩款車的成績都是“優異”級。
研究人員說:“我們進行了小偏置碰撞的抽查測試,我們對所有車型的差異表現一點兒也不意外。當前的很多車型都是面向全球市場設計,但是小偏置碰撞本身受制于是左舵車還是右舵車。所以,當前測試的車型結果并不具備代表性,因為我們現在只測試了一部分車型。”
IIHS表示,對副駕駛側的正面25%小區域偏置碰撞測試將于明年正式實施,并將于2018年被正式納入最高安全評級的考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