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司纏身”的養老金雙軌制
曾幾何時,退休養老金因其雙軌制的存在,造成了巨大的金額差距,一時鬧得沸沸揚揚,成為眾矢之的。其實,早在1993年,全國就陸續開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為了顧及1993年以前已退休的“老人”和已參加工作的職工的“中人”利益,當時明確表示改革要遵循“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補齊”的原則,不區分機關、事業和企業單位工作人員,一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
那么,后來機關和事業單位為什么沒有和企業職工一樣,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呢?改革開放之初,為了積累現代化所需資金,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甚至大力裁軍,以保證經濟建設的資金以及基礎設施投入。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開放之后,國家經濟形勢逐漸有所好轉,但是還經常出現很多機關事業單位常常不能按時發放工資,個別地方拖欠工資達到半年,有的甚至拖欠更長時間,漲一級工資,每人二三十元錢,有的地方和單位都要拖欠一年才能陸續籌款補上等現象。
既然發放工資都很吃力,那么再額外為每個人每月拿出資金投入到社保基金,確實無能為力。所以,1995年全國普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后,最終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沒能納入社保體系,而是繼續由財政全額負擔,這就形成了養老金的“雙軌制”,一直持續到最近幾年。
企業職工養老金受哪些因素影響?
企業追求的是效益和利潤,在經營狀況不好的情況下,還要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企業老板們也只好千方百計地發揮“能動性”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企業老板都不約而同地抓住了最低工資這根救命稻草。各省市都有自己所在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隨著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一名企業員工,每月工資是5000元的話, 假如你所在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000元,只要不低于這個最低標準就合法,那么,恭喜你,你的老板就會按照這個最低標準為你繳納五險一金!你可以算一下,這位企業職工1000元的20%是多少,單位給他繳納的就是200元,個人繳納的就是80元。同樣每月5000元的工資,假如是事業單位職工的話,事業單位每月為職工繳納五險一金的部分,是以實際工資額為標準,也就是按照5000元的20%繳納,每個月事業單位為這位職工繳納養老保險就是1000元,他個人繳納的部分就是400元,其他的央企和國企也是按照這個標準繳納。
如果這兩位職工的工齡相同,繳費年限相同,那么退休以后的工資的差別是多少呢?您自己可以對照著算一下就大概清楚了。
退休養老金的計算辦法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由統籌基金中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職工的退休金多少決定于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職工的工資水平。由于不同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同或者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經濟效益不同,職工養老金水平也會有差別。除了繳費標準過低以外,另外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一是企業職工在職的時候,由于辭職、企業經營困難和倒閉等原因,導致繳費間斷,留下繳費空白。二是存在繳費年限少的問題,也就是說,有些現在已經退休的企業職工,由于當年企業困難,無法為職工支付養老保險,當時由于沒有強制繳費的規定,很多企業有意欠繳社保基金,隱瞞事實,致使有40年工齡的工人,繳費年限只有20年,最后導致退休工資很低。而這些間斷繳費和繳費時限短的問題在事業單位則不存在,這也是退休以后工資差別過大的重要原因。三是職工個人認為繳納社保不合算,是在為別人做嫁衣,有的職工認為只要繳滿15年的最低繳費年限要求,就沒有必要再繳納了,也是造成退休工資差別過大的原因。四是受退休年齡的影響,55歲退休還是60歲退休,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靠后,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五是退休時社會平均工資的因素。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指的是退休時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通貨膨脹水平的加劇,人民幣出現幣值貶值效應,社會的平均工資也必然會逐步提高。受此因素影響,在社會平均工資調整之前退休的人員,其退休工資一般會較調整之后退休的人員工資低一些。
雙軌制終結之后問題真的解決了?
找到了退休工資差別過大的真正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雙軌制”本身并沒有問題,只不過發放退休工資的渠道不同罷了。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民眾對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工資差別長期存在認識偏差,對“雙軌制”產生了各種誤解,以為一切問題都是由于“雙軌制”造成,進而綁架了輿論,對中央決策形成壓力,直至終結了雙軌制。可是,雙軌制終結之后,統一養老保險制度并不能實際滿足廣大民眾的訴求,存在的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
“雙軌制”問題之所以凸顯,本質是企業職工的退休金太低,不能維持基本生活。雖然現在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平均到了1800元或1900元,但是在中國講收入平均線,只有三分之一在平均線以上,而其余的三分之二都在平均線以下。中國向來有“不患貧而患不均”的毛病,但用“一軌制”來解決“雙軌制”問題是辦不到的。因為養老金的問題既涉及“公平”,又涉及“效率”,以一個制度要同時顧及“公平”和“效率”,是不可能的。